陕西省旬阳市何家湾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陕西省旬阳市何家湾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高景民 ,樊会民 ,刘勇诚

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100

摘要:何家湾铅锌矿位于镇-旬矿集区中南部,秦岭纬向构造体系的留坝—白河断褶亚带的佛坪—双河复背斜和柴家坪—双河断裂带的复合部位,区域上分布着汞锑矿,金矿床以及铅锌矿等,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孔雀石、重晶石等。

关键词:何家湾,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何家湾铅锌矿位于陕西省旬阳市东部,处于镇-旬矿集区中南部,旬阳公馆-青铜沟汞锑矿深部及外围汞锑金矿整装勘查区中北部。笔者综合前期成果及地质特征提出找矿标志,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镇(安)旬(阳)沉积盆地中南部。由于受加里东晚期区域性隆升、海西期伸展体制下的水平剪切、印支期褶皱造山及印支—燕山期逆冲构造等地质作用,区域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期次、不同规模的构造形迹。矿区南部为南羊山—田家山复向斜,北部为仁河—双河复背斜,其间为南羊山断裂。仁河—双河复背斜和南羊山断层为区域内主构造,控制了区域上汞、锑、金多金属成矿带。

2、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内地层属凤县-旬阳地层分区之留坝-旬阳-白河地层小区,普查区出露的地层较为简单,以西岔河组、公馆组、石家沟组、大枫沟组、杨岭沟组为主。

(1)西岔河组:为一套以砾岩、砂岩为主的碎屑岩地层。岩性主要为砂砾岩、砂岩、粉砂质千枚岩、粘土质白云岩。与上覆公馆组为断层接触。

(2)公馆组:指整合于西岔河组之上,石家沟组之下的一套白云岩为主的地层序列,局部夹少量板岩、灰岩及砂岩;以大套白云岩的出现和结束作为该组底界和顶界的识别标志。岩性主要有泥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藻白云岩、砂质白云岩等,颜色以浅灰、灰、深灰色为主,是区域汞锑矿的主要赋矿层位。

(3)石家沟组:指整合于公馆组或西岔河组之上,大枫沟组之下的一套以灰岩为主,夹少量白云岩、板岩及砂岩的地层序列,是区内重要的赋矿层位。

(4)大枫沟组:为整合于中泥盆统石家沟组泥质生物灰岩或绢云母板岩之上及中上泥盆统古道岭组之下的一套滨海相砂岩,含铁砂岩、钙质砂岩、局部夹灰岩,是区域主要赋矿层位。

(5)杨岭沟组:矿区只出现中、下段:中岩性段主要为灰-深灰砂屑生物灰岩、生物礁灰岩、碎屑泥晶灰岩、含炭生物碎屑灰岩夹粉砂质千枚岩、钙质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该段为区内主要的出露地层,也是区内重要的含金层位。

2.2 构造

矿区内主要发育北西、北东向断裂,断裂之间或两侧发育着众多的次级斜、横向扭张性、张扭性断裂,规模较小,断裂之间有的互相贯通,互相联系,形成复杂的断裂系统。

(1)褶皱

区内褶皱主要是仁河—双河复背斜西段的次级褶皱大胡家沟向斜和公馆-莲花台背斜,其次为发育于复背(向)斜核部和翼部的一系列同向低级褶皱。

(2)断裂

断裂构造主要发育于仁河—双河复背斜轴部及近轴翼部的狭长地带。其纵向断裂一般近东西向,延伸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倾向北北东—北东,局部南倾。断面平直或呈舒缓波状起伏,倾角陡(65°~85°)。斜向断裂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大多分布于纵向断裂之间,断面较平直,倾角陡(65°~85°)。沿断层发育以构造角砾岩、碎裂岩为主的破碎带。

主干断裂之间或两侧发育着众多的次级斜、横向扭张性、张扭性断裂,这些断裂的规模较小,一般长数十米至数百米。断裂之间有的互相贯通,互相联系,形成复杂的断裂系统。各组断裂均具有明显的多次活动迹象,且见不同程度的破碎、蚀变矿化现象。断裂对褶皱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2.3地球化学特征

根据1∶5万水系沉积物结果,在普查区内圈定有一个乙类综合异常(HS27乙3)及一个甲级(HS28甲1)的西边局部,其中乙类HS27乙3 异常特征如下:

异常位于公馆乡西北约6公里小胡家沟地区,面积约5.49km2。主要出露泥盆系公馆组(D1g)、石家沟组(D2s)和大枫沟组下段(D2d1)地层。异常以 Hg、Sb、Pb、Zn 异常组合为主,伴生 Cu、Ba、Ag、Au 等元素异常。主成矿元素异常规模较大,强度高,浓度分带清晰,相互相间套合较好,尤其是Pb、Zn、Ag异常高度套合,浓集中心突出;且Hg、Sb、Pb、Zn分异型较强,矿致异常特征明显。异常所处地质、地球化学成矿条件有利,是寻找铅锌、锑汞矿的有利地段。

2.3围岩蚀变

矿区主要矿化蚀变为锌矿化以及较弱的孔雀石化、铜蓝矿化以及方铅矿化。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矿区工圈定两条矿体,特征如下:

K1矿化体:矿化体主要产于构造破碎带中,沿破碎带裂隙充填石英脉(局部见有重晶石)。破碎带沿走向和倾向呈舒缓波状并具膨大收缩、分支复合现象。破碎带与围岩界限清楚,破碎带边部近围岩构造角砾岩发育。在破碎带充填的石英脉中见有明显的锌矿化,偶见孔雀石化、铜蓝矿化和方铅矿化等。矿化主要呈条带状、团块状或星点状。矿体断续长1300米,宽0.5~3米,走向100°~170°,倾向北东,倾角75°~85°,矿体Zn品位2.27%~13.26%,平均品位7.52%。Pb品位为1.66%-2.65%。

K2矿化体:分布于K1号矿化体北侧,矿化体主要产于构造破碎带中,沿破碎带裂隙充填石英脉,局部见有重晶石脉。其特征与K1矿化体基本类似。矿化体断续长约1000米,宽1~1.5米,走向100°~140°,倾向北东,倾角80°~85°,经连续打块样分析,Zn品位为2.27%~6.75%,Pb品位1.02%。

3.2、矿体质量

(1)矿石以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为主,其次为包含交代残余结构、星点状结构等,矿石的构造为充填脉状构造、侵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

(2)原生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少量方铅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等,氧化矿石主要为菱锌矿、白铅矿等。

4 成矿远景及找矿标志

4.1成矿远景

(1)矿区位于仁河—双河复背斜南翼,区域断层为南羊山断层,区域构造控制了区域上主要的矿床;

(2)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区内地球化学异常与地层和构造展布基本一致,主成矿元素异常规模较大,强度高,浓度分带清晰,相互相间套合较好,尤其是Pb、Zn、Ag异常高度套合,浓集中心明显;且Hg、Sb、Pb、Zn分异性较强,矿致异常特征明显。

4.2控矿因素

何家湾铅锌矿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因素的特征较为明显。

(1)地层控矿:矿体赋存于泥盆纪公馆组第二岩性段,含矿岩性为砂质白云岩、中厚层状白云岩,矿体走向与地层展布基本一致,该矿体受地层控制明显。

(2)构造控矿:锌矿赋存于北西向断裂构造带中,矿物呈条带状、团块状、星点状产出。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构造破碎带的空间展布,在成矿后期对于成矿物质的富集起到主导作用。

4.3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泥盆纪公馆组第二岩性段白云岩为锌矿的主要赋矿地层。

(2)构造标志:北西向断裂构造对矿体的产出具有明显的控矿、容矿作用。

(3)地球化学异常:元素成矿元素异常规模较大,强度高,浓度分带清晰,相互相间套合较好,尤其是Pb、Zn、Ag异常高度套合,浓集中心突出;且Hg、Sb、Pb、Zn分异型较强是间接的找矿标志。

(4)蚀变标志:锌矿化、方铅矿化、孔雀石化、铜蓝矿化是矿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张国伟、张本仁等.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科学出版社,2001.

[2]宋小文,侯满堂,陈如意等.陕西成矿区(带)的划分[J].西北地质,2004,21(3).

[3]齐文,侯满堂.陕西铅锌矿类型及其找矿方向[J].陕西地质,2005,2(23):1~20.

[4]任轲,付渝,王育龙.陕西旬阳泗人沟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地质勘探,2021,19:94~95.

[5]祁思敬,李英.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6]许寻会,胡希有,王海岗.陕西镇安枇库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西北地质.2012,45(3):109~115.

[7]薛春纪,王晓虎,李智明等.陕西汉中马元铅锌矿成矿模式探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7,26(增刊):337~338.

[8]李文渊,董福辰,姜寒冰等.西北地区重要金属矿产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潜力[J].西北地质,2006,39(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