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困境和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困境和策略

毛金春

宁波市奉化区工贸旅游学校  浙江省  315502

摘要:对中职院校中旅游人才培养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之下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变化,了解人才培养的需求及落实困难,从而提出可以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法。本次研究简要阐述了中职学校的旅游人才培养的乡村振兴背景,分析了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困境;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对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培养的具体落实路径进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落实乡村振兴、加快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方面的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校乡村振兴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困境策略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文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战略落实的总体要求,也是“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方向。根据总体要求可以看出,要想培养出可以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旅游人才,就不仅要加强对旅游人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融入生态文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等多方元素,按照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明确旅游方向的人才需求,以此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之后对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搭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提供人才支持[1]

一、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培养的乡村振兴背景

第一,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背景。根据十九大会议报告要求,要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加强乡村产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推进美丽乡村的标准化建设,要求要根据乡村发展规律,结合乡村发展的资源禀赋与区域差异,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地域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与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根据这一要求,各地区纷纷提出针对性的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提出“生态美、生活美、服务美、人文美”等总领思想,各地区深入发掘乡村资源与旅游特色优势,根据地域情况搭建出具有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进一步将乡村特色自然环境、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奠定乡村振兴之下的旅游发展基调[2]

第二,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育教学发展背景。根据“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我国提出的重要发展方针。各地区通过开展职业教育,不仅可以大量招收贫困学生,促进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也可以提升地区职业教育水准,更可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对于社会建设、乡村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种背景,建议中职院校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充分发挥自身职业教育优势与社会价值,主动转变旅游专业育人方向,关注乡村振兴之下的农村旅游业人才需求,大力培养人才,满足乡村振兴落实的人才需求[3]

二、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困境分析

(一)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 

(1)人才规模需求

根据我国各省市旅游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虽然新冠疫情的到来对旅游产业造成冲击,但是在“常态化”管控之后,各省市的旅游产业逐渐回温,旅游游客接待人次数据日益增加,旅游收入有明显好转,旅游产业的企业数量不减反增。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我国出境旅游发展速度减缓,国内各地区的省内周边游、乡村旅游得以大幅度发展,浙江省、江苏省、辽宁省、黑龙江省、云南省、广西省等各个省份均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业,以乡村旅游为旅游服务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乡村旅游在省内的旅游产业中已经初具规模。各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培育环城、沿路、依山、邻景等不同的乡村旅游集群布局。在不断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之下,乡村旅游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需要大规模的人才[4]

(2)人才能力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促使各省市纷纷加入到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区域建设队伍中,在此期间乡村地区旅游景点、旅游民俗旅游区、旅游区民俗的数量与规模快速增长,促使跨学科综合型乡村旅游专业人才需求大幅度增加[5]。现如今,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涉及传统旅游六要素,而是关联更多产业,比如:旅游与乡村文化、旅游与体育、旅游与农业、旅游与生态、旅游与冰雪文化、旅游与健康医疗等,其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内容丰富,原本的单一型旅游专业人才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乡村旅游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与良好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管理运营、文化建设、生态保护、旅游产品融合等多学科知识与素养,具备复合能力。

(3)人才层次需求

现如今,我国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比如:吉林乡村旅游、辽宁乡村旅游、浙江省乡村旅游、云贵区域乡村旅游等等,这些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已经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一线人员与操作人员,更需要一些复合型管理人才、信息化技术人才、旅游线路与文创产品设计人才等。学生不仅要会流利操作各种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等平台,也要懂得如何运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因此,多层次的人才供给才能够满足乡村振兴之下的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二)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培养的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各地区中职院校纷纷加强育人改革,致力于优化专业育人模式,确保人才培育成果符合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需求。根据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分析,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1)对乡村就业引导宣传力度不足

根据《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文件要求,我国政府鼓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参与建设,先后七次提出了吸引高校、职业院校学生群体,鼓励学生进入乡村工作,培养更多的专业学生投身乡村建设。但是根据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可以看出,学校虽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了乡村振兴的元素,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但是却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乡村工作引领与宣传,导致很多学生不清楚乡村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了解国家政策对人才进入乡村环境就业的支持。这就导致院校培育出的旅游专业学生具备满足乡村振兴的素质与能力,但是却无法投身于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人才“无效培养”的局面[6]

(2)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单一

根据现阶段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可以看出,院校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主要是传统旅游专业的课程,比如:《酒店餐饮管理》、《旅游统计学》、《旅游公共关系学》、《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模拟导游教程》、《旅游政策法规》。这些课程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但是没有真正从乡村振兴旅游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难以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出学生的复合能力。

(3)乡村旅游师生的实践经验不足

根据中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是高职院校毕业、大学毕业的学生进入院校担任的旅游专业课程教师,这些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经验、充足的教学理论与技能,但是缺乏旅游有关的实践经验,尤其缺乏乡村旅游产业的有关实践经验。就学生来说,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会选择在毕业之后参与旅游企业实习,但是由于学生在院校学习期间主要为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满足乡村旅游企业的用人需求。

(4)乡村创新创业的项目开展不够

根据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来说,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各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不断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日益广泛,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双创落实的同时开发出更多、更新颖的乡村旅游项目与产品。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大部分中职院校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发停留在表面层次,仅仅是提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品”、“乡村环境与旅游服务”等项目,而没有真正创新乡村旅游的产品特色与服务方向。这种双创项目的开展程度会制约双创人才的培养,从而影响中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旅游的人才培养效果[7]

三、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培养的具体落实路径

(一)加强乡村就业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口碑

良好的宣传是培养乡村振兴旅游人才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建设兴趣,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塑造良好本校人才口碑的关键。在实际过程中,建议院校从学生入学开始,对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乡村振兴旅游产业的宣传,在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及职业规划课程中,给学生展示与本校合作的村镇环境、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成果,以此吸引学生关注点,引起学生对乡村振兴旅游的兴趣。之后,在专业课程中,教师一边将乡村振兴旅游产品与服务作为教学案例,一边给学生渗透乡村振兴旅游人才的能力需求与规模需求,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乡村振兴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积极的参与意愿,主动发展有关素质与能力,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建设中。

(二)对接乡村振兴旅游需求,丰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我国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本的人才培养与供给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这就需要加强对需求的对接,根据真实需求调整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教育体系,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与方法。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旅游产业的人才需求,逐渐从下行层次升级为上行层次,此时旅游产业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现代化技术人才、融合旅游服务人才及高层管理人才。根据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建议院校基于现阶段的旅游专业教学体系进行调整,比如:可以设置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电商旅行、线上线下的旅游产品宣传与服务、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等多门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培育学生形成丰富素质与能力,促使学生具备跨学科、跨产业的技能,以此满足乡村振兴之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求。

此外,院校可以开发设计校本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院校应当根据本省地区的实际情况,明确省内乡村旅游特色,以乡村旅游特色结合院校旅游专业的育人理念,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环节,要充分考虑地区内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趋势、发展优势等;也要考虑乡村旅游发展大趋势,在此基础上将原本的单一旅游专业课程与人文、法律、现代化技术、电子商务、外语、乡村经济、农业产业、生态环保等多个学科知识整合,分别开设出核心课程、通识课程、乡土特色课程、技能课程等,组建形成校本课程体系,全方位丰富人才素质与能力,促使院校人才具备多方面技能与知识储备,满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增强人才培养质量

[8]

(三)融入国情乡情与生态理念,提升旅游人才内外素养

在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培养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充分考虑乡村振兴的总领要求,促使学生成长为可以践行总领要求的乡村旅游产业人才。根据“乡风文明”、“生态宜居”这两项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建议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关注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两项思想与元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促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重环保的旅游人才。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渗透优秀思想元素与生态文明意识,采用课程思政的方式,同步落实知识教育与素质培育,让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感受地区传统文化的魅力、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入周边的乡村旅游环境,采用“乡土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主题,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自主调查乡村旅游景区内的文化情况、生态保护情况,设计出“加强旅游景区乡土文化建设”、“加强景区内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策划”等,让学生将文化意识、生态意识践行于实际活动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内在素质。

此外,针对现阶段中职院校内师生乡村旅游经验不足的情况,可以进一步组织“师生协同成长”的实践活动,就是在上述“乡土文化”、“生态环境”主题实践活动中,分别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推进学生的实践进程,另一方面让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成为“旅游服务队伍”的一员。采用这样的方法同时丰富师生的实践经验,有效改善师生乡村旅游经验不足的问题。

(四)加强双创与“产学研”落地,驱动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

根据上述分析的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建议要进一步加强院校内的双创教育,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效用,为乡村振兴持续落实提供人才支持。一方面,可以根据旅游专业教育情况,搭建双创基地,整合本地区的旅游产业资源,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指导与辅助,培养学生的旅游产业创业与经营能力、旅游产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院校与本地区企业、政府部门、乡镇旅游机构的合作情况,搭建双创的孵化基地,进一步实现产学研的融合,让学生在产业活动中学习技能与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研究与探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为乡村振兴落地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之下的旅游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出具备乡村地区旅游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满足乡村地区旅游建设、旅游开发、旅游服务与宣传、旅游产业融合等多元化需求,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区经济效益,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进程提供人才保障。今后的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建议要紧紧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契机,充分分析各地区乡村地区的旅游产业人才需求情况,以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方法,加强产学研建设、双创人才培育,持续优化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使中职旅游专业教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要支持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立红,崔泓洁.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北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01):34-37.

[2]刘立红,刘增安,张素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23):70-74.

[3]田超.全域旅游视域下旅游职业教育精准服务青岛市乡村振兴研究[J].山西农经,2021(13):99-100.

[4]邱玉贵.职业院校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1(05):19-20.

[5]陈小娟.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究[D].郑州大学,2020.

[6]李兴武,章黎黎.乡村振兴视角下渝东南地区非遗本土人才培养路径——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乡村科技,2020(15):30-31.

[7]付向阳.乡村振兴驱动下职业教育服务旅游扶贫的路径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3):48-51.

[8]张向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保康旅游订单班为例[J].教育观察,2018,7(23):60-61+68.

身份证号:毛金春198412月,女,奉化人,汉,教务处主任,硕士,中学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