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落实电梯检验与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关于如何落实电梯检验与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

支有为 

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230051

【摘要】:在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人们对电梯的使用更加普遍,但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电梯使用事故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此,相关使用单位需要认真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特别是加强电梯检验工作,这对于保障电梯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使用单位申报检验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梯;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

引言:作为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特种设备,在电梯的使用过程中,使用单位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认真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然而,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电梯使用事故来看,其主要原因就是安全主体责任未能有效落实,导致电梯带病运行,从而造成十分严重的运行事故。因此,相关使用单位及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明确自身应承担的安全主体责任,同时根据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对相关的工作程序与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如此才能确保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一、使用单位申报检验的现状

(一)从事电梯检验工作的人员不足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电梯设备的使用不再稀有,几乎所有中高层建筑中都会安装电梯,因而电梯检验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这就造成了现有人员无法有效应对工作量急剧增长的电梯检验工作。与此同时,电梯检验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从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部分单位的电梯检验就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而造成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二)缺少提前申报检验的主体责任意识

与前些年相比,当下的电梯使用安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因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使用单位在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使用单位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感,过于注重自身利益,对电梯设备的使用安全重视不足,未能按照相关的规定与要求主动申报检验,导致电梯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1]

(三)相关报检程序与要求不明确

作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重要法律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并没有明确使用单位应该通过何种方式、步骤落实定期检验工作,这就导致部分使用单位对该项工作缺乏重视,即便能够如期进行检验,也会因为报检程序与要求不明确而导致电梯检验工作质量不高,进而影响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二、落实电梯检验与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的具体措施

(一)相互配合,保证主体责任落实

为进一步推动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政府与使用单位之间需要加强协调与配合,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电梯使用安全及方法的宣传,使企业与广大公众可以加强对电梯使用安全的关注度,如此才能让使用单位主动进行申报检验;其次,检验机构应结合电梯检验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对相关部门予以合理优化与细化,如需要的材料、检验步骤等,同时要引导使用单位主动进行申报检验,继而为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奠定基础;最后,政府相关部门针对未能及时进行报检或检验不合格的使用单位应进行提醒,如果仍未解决,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并将其形成典型案例,以用于警醒其他使用单位。从使用单位的角度来讲,则需要积极地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相应的报检程序与要求,提高自身主体责任意识,对存在不足的地方应主动进行总结,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如此方能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2]

(二)履行义务,使用合格品牌电梯

对于电梯使用单位而言,在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电梯检验工作以外,还需要重视其他方面的一些工作,比如在购买电梯的过程中,应选择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经过专业机构监督检验合格的电梯产品,这是使用单位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另外,在正式投入使用前,需要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到监管部门进行登记注册,这样既能避免不合格电梯的安装使用,还可以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了解电梯的使用情况,从而督促使用单位进行报检。除此以外,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达到报废标准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以免在使用中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三)设置机构,专门保障电梯安全

电梯作为一种特种设备,在保障其安全运行期间需要有专门的机构与工作人员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所以,使用单位应结合本单元电梯使用规模的大小,合理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比如,根据《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电梯台数超过30台的使用单位,应科学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将每台电梯的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个人;超过20台的单位,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除此以外,对于电梯台数比较少的使用单位,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配备一定数量专职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但要注意的是,所有安全管理人员都需要有相关的资质,充分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知识与技术方法。

(四)明确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首先,岗位责任制。在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中,电梯使用单位需要结合各部门与工作岗位的性质、特点,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管理人员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主体,安全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权利,如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决定设备暂停使用。

其次,隐患治理制度。电梯事故一旦发生必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出现人员伤亡,所以使用单位在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而这就需要完善隐患治理制度,以便及时识别与处置电梯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该制度的完善中,应重点关注隐患排查的相关内容,如隐患排查的时间、内容、频次等,通过制度的形式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防止与减少事故的发生。

最后,应急救援制度。由于电梯使用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停电、地震等,所以使用单位还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实效形式,构建科学可行的应急救援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可以快速做出反应,避免出现人员伤亡。在应急救援制度中,应涉及具体负责的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分工、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演练等[4]

(五)加强检查,保证电梯使用安全

在电梯长时间的运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因此,使用单位必须加强对电梯的检查维修保养,如此方能保证电梯的安全与稳定运行。需要强调的是,在电梯检查维修保养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还要根据电梯的使用情况,制定科学的检查维修保养程序。另外,对电梯进行定期检验是使用单位应尽的法定义务,所以使用单位要根据相关的规定,做好电梯的检验,并要做好相应的记录,这样既能为后期的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帮助,还可以起到监督、改善电梯检验工作的目的,有助于使用单位更好地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进而保证电梯使用安全。

结束语:保障电梯运行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电梯使用单位,必须强化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清醒认识安全运行对保障用户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推动自身长远发展的关键基础。因此,相关使用单位应结合目前该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落实措施,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电梯运行中发生危险事故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李爱民.关于如何落实电梯检验与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J].科学与财富,2019(27):146-146.

[2]秦英凡,赵丽华.电梯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措施探讨[J].标准科学,2019(10):119-123.

[3]江华,陈佳丽.关于在用电梯安全管理中主体责任的思考[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20,36(3):76-78.

[4]范方田.关于在用电梯安全管理中主体责任的思考[J].企业界,2021(6):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