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供电公司 山西省运城市 044000
摘要:电网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深化纪检监督体制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如何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精准发现问题苗头,有效锁定问题疑点,已成为纪检监督工作新的发展方向。创新监督形式和方法,建设适合电网企业的互联网+智慧纪检监督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电网企业纪检监督体系,持续净化电网企业政治生态。
关键词: 电网企业 纪检监督 互联网+智慧
一、基于互联网+智慧纪检监督实施背景
(一)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客观要求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切断利益输送链条。电网企业需要借鉴新思路、新理念,运用监督执纪经验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以改革的思维,推动保障公司战略落地实践、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本文探索了“线上监控与线下监督相结合”的廉洁风险防控新思路,并结合互联网+智慧思维,丰富监督形式和手段,将纪检监督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作为电网企业净化政治生态的首要任务。
(二)促进监督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随着电网企业的体制改革深化,纪检监督的对象群体日益庞大,监督领域不断扩大。如何做好做深做实监督,成为了纪检监督面临的一大难题。实际上随着电网企业“数字新基建”的不断发展,如何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精准发现问题苗头,有效锁定问题疑点,已成为纪检监督工作新的发展方向,并将对监督体系的完善、高压态势的保持提供新的动能。
(三)应对监督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目前传统纪检监督方式存在三个挑战:一是监督的精准性挑战;二是监督关口前移的挑战,把监督挺在前面,实际上是把预防挺在前面;三是监督长效机制的挑战。开展基于互联网+智慧纪检监督工作,既是落实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求,也是当前纪检监督工作转型的迫切需求。面对繁杂的纪检监督任务,电网企业基于现有的纪检监督工作经验和数字化基础,利用互联网+智慧相关技术唤醒数字资源,通过实施基于互联网+智慧纪检监督,加强对廉洁风险的监测分析和动态管理,科学评定风险等级,实行分类管理,提高预警处置能力,对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和纠正,可进一步促进纪检部门的履职尽责【1】。
二、基于互联网+智慧纪检监督内涵和主要做法
(一)基于互联网+智慧纪检监督内涵
基于互联网+智慧纪检监督就是以电网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资源为基础,运用互联网+智慧技术,实现监督的5个转变:
1.监督的重心由事后警示向事前主动制止的转变。体现了把监督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监督手段的转变;
2.监督的方式由人工向智能数字化监督方式转变;
3.监督的维度从单一向全方位转变;
4.监督的模式从被动呈现向主动识别转变;
5.监督的成效从短期闭环向长效发力转变。
总体来讲是以小微权力的廉洁风险防控为重点,把监督挺在前面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监督工作中。同时融合纪检工作经验、业务风险防控成果、互联网+智慧分析技术,全面梳理业务数据关系,深度解析不廉洁行为的表象,构建问题线索的数据链,精准发现问题苗头,主动预警廉洁风险对象,最终实现有效锁定问题疑点,赋予数据再监督的责任【2】。
(二)基于互联网+智慧纪检监督的主要做法
1.创建协同共享的工作机制,保障纪检监督更加有力。
主要的核心是按照目标导向、专业协同、数据联动的组织模式,组建高效复合型团队。团队的成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特长,更需要具备监督意识和监督工作经验。同时在团队管理上面,采用柔性管理、先集中后分散的机制。
2.打破专业信息的壁垒,实现监督覆盖更加全面。
以电网企业生产经营数据源为主体,同时导入外部数据源,融合贯通多个数据源,构建统一的监督数据源。所有的数据都源于现有的业务系统,不会因为实施互联网+智慧纪检监督而新增数据。
互联网+智慧纪检监督不能代替业务部门的日常管理。互联网+智慧纪检监督本身定位于业务监督的再监督,所以跟业务部门自身履行主体监督责任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分界。
3.推行开放式监督主题管理,实现成果运用更加有效。
要建立适合企业本身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手册,以手册中的防控重点为指引,结合协同监督、巡视巡察、审计检查等工作成果,将典型案例提炼转化为监督主题。同时,根据业务部门日常工作和纪检日常监督工作,不断补充新的监督主体,按照成熟一个上线一个的原则对主题进行管理。发动各业务、各基层单位,来提供监督主题。
实现开放式规则,构建灵活的监督模型。构建的监督模型是不断完善并且可以修改的,能够实时通过相互解释的方式进行修改。当业务规则发生变化,或者模型失去它的监督价值时,可以改变监督模型来适应业务上的变化。
4.打破数据库间的壁垒,整合内部数据进行融合分析。
融合多个业务系统、内外部数据,打破原有信息系统之间数据相对孤立的局限。通过信息系统中的“一角”,分析表现在信息系统中一些业务数据的蛛丝马迹,经过多系统验证,透视“一角”后面的“冰山”。
建立以监督模型构建的工作流程。模型构建流程实际上是按照独立项目的方式进行,在构建模型前,首先制定一个构建方案,包括监督主题和方向、监督的对象有哪些、需要哪些数据库数据、预警阈值设置为多少、算法怎么设定。另外要对获取数据的可行性进行研判,就所需数据库数据是否能够在现有的信息系统中提取、是否可以通过人工导入、是否可以通过程序批量获取前端数据、是否在建系统即将进入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等情况进行研判。研判后开始获取数据,并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开展预警规则的设计。
模型构建完毕后,最重要的步骤是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为避免出现一个合理规则下,筛选结果出现几千上万条异常信息,就要对阈值的设定和规则设计进行反复的合理性验证,根据运行规则生成预警事件。在模型正式运行前,需要先试运行,成熟后再将模型固化。
5.实行预警分级,分级处置督办。
建立对预警分级分类的管理机制,实现更加迅速响应。把预警的事件分为三级,一级预警对应的是企业纪检部门直接进行查办的问题线索;二级预警对应的是对监督对象、业务部门进行约谈提醒;三级预警对应的是需要长期重点关注的对象,或者是需要进一步搜集资料来确定的风险和问题。
6.成立智慧监督柔性团队,推动互联网+智慧监督长效运行。
通过上述介绍的团队建设、确定数据来源、主题管理、风险识别、对重点人群的监督、预警处置,构成电网企业互联网+智慧监督的主要体系。在此基础上可以成立智慧监督柔性团队,强化监督“一盘棋”导向。以业务监督为主,加强审计、纪检、法律等专职监督的协作,突出共享共用,促进优势互补,消除监督空白和盲区【3】。在协调贯通中凝聚合力,释放监督整体效能,进一步加强各类监督成果的综合分析,及时提出规范建议,把监督成果转化为电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三、基于互联网+智慧纪检监督取得的成效
推动业务部门主动发现风险的意识,促进有效发现电网企业管理风险和风险控制的能力。开展互联网+智慧监督工作,实质是通过系统集成、资源整合、深度融合,畅通了联动渠道,能够精准发现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廉洁风险问题,以此规范、完善业务流程,保障电网企业各项业务合理合规合法地开展。
促进业务部门注重业务数据的质量与收集。数据质量是影响互联网+智慧监督有效性的信息基础,有可能会造成错误的异常事件。有些业务部门因为对数据质量要求低,一直存在数据错填、漏填、不填等情况。实行互联网+智慧监督后,对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也能督促业务部门改进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夏红民.以高水平政治监督引领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J].党风廉政建设,2020(11):111
[2]郑晓毅.运用互联网+智慧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7(34):132
[3]韩丽.基于互联网+智慧应用的企业纪检监察体系架构探索研究[J].价值工程,2019(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