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鲁特旗蒙古族第二中学 内蒙古通辽市 029100
摘要:美术作为一种艺术科学,形象视觉是其重要的载体,美术作品通过鲜明的造型特征和色彩特征实现了良好的艺术表达。美术教学开始前的准备环节应该是充分的观察与辨识,传统美术课程中对这部分的构建比较薄弱,未能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与特色,难以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目标。因此,本文结合课堂实践与理论要点,深入剖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文: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发展也日趋多元,人们接触文化的形式开始变得多样,各种艺术作品都通过互联网来到我们身边。这其实是美术发展的一个大好契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图像识读,对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作为专门进行培养学生的美术课堂,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学会更好地图像识读,再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实现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发展。
一、图像识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图像识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初中美术的课堂中,教师主要需要介绍美术史上的画派,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等相关知识,并提取出美术作品中的一点绘画手法或感情表达,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这个过程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教学方法也主要以传统讲授为主,教师作为这一美术作品的理解者,将自己的想法或者主流的想法传授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以此为模板进行复制粘贴,实现美术课程的教学。这样的美术教学忽视了学生美术创作的正确步骤,直接将学生带到绘画创作中,忽略学生前期对美术作品观察、审视、思考的过程,造成学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临摹画手,但是难以输出借助美术作品输出自己的情感,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造成学生图像识读能力迟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造成美术素养得不到更好地培养。
2、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在初中课堂中,当前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学生无法进入课堂主体的位置,教师过于限制美术课堂的内容。根据美术这一学科的特性就能发现,美术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感情,展现技巧的艺术形式,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都不相同,针对相同的事物,位置不同,看待的角度自然也就不同。当前的初中美术课堂过于追求统一,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束缚学生的创作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大大损害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美术课堂流于形式。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情感、思维等方面都开始逐渐接近成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丰沛的感情。对于各种图像信息,初中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识别能力,可以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相关经验对图片中蕴含的情感态度进行分析与想象,此时的初中生已经具备比较健全的审美能力与分析能力。
要提升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需要将学生与图像连接起来。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收集相关美术作品,将经典美术作品以及当前的大众美术作品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不同,总结自身在看到这些作品后感受到的不同情感。通过大量审阅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动人之处,了解其背景以及特色,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紧接着通过对大众美术作品的欣赏,贴近学生的生活,无论通俗还是抽象都是具有强烈感情、高超技巧的美术创作,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对这两种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欣赏解读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民族美术作品往往带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流传往往和宗教、风俗息息相关,其表现风格具有极大差异性,很多少数民族的美术作品都是大胆的、热烈的、充满激情的,表现劳动人民最直观的情感,这些民族美术作品可以为学生带来非常强烈的艺术冲击。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三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身边很多常见的美术作品其实来源于各个少数民族,吸收多元文化的精髓,深入感受美术作品的不同层次,培养学生具有自身特色的视觉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是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节点,此时的初中学生还不具备非常成熟的辨别能力,但是相关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都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信息的筛选,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的分析、欣赏图片,立足自身经验感知图像的思想、文化内涵,形成基本的审美判断能力。初中阶段促进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打造更好的美术素养,帮助其后续的美术学习。只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才能让学生在创作过程、欣赏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思考模式,让学生创作出这积极向上的美术作品,正确的运用美术技巧表达自身的感情。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教学方式的更新,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为学生展现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多看、多欣赏,在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接受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接受差异、接受多样。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学生在同学内部讨论课堂展示的美术作品,各抒己见,扩充不同的欣赏角度,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视觉文化时代。
3、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随着当前互联网的盛行,大量的信息充斥在我们身边,想要接触的信息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给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鱼龙混杂的信息,对初中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威胁,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被互联网上的一些视觉信息吸引,但是当前的初中生并没有非常健全的判断能力,消极的视觉形象可能会给初中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学校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将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正面的视觉形象作为教学工作开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培养学生判断糟粕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握好艺术的尺度,艺术作品并非一定要靠低俗的内容才能表达其情感,要引导学生正确审视什么是艺术,而什么又可以称得上低俗,从杂乱的互联网信息中把握自身的判断尺度。教师在课堂中也要借助课堂教学材料促进学生正确思想导向的建立,当前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视觉资料,引导学生先依据自身情况判断优劣,在学生发表看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参加,如果学生之间的观点出现碰撞,教师要注意引导,切忌全面否定学生的观点。在学生之间可以建立完备作品评价体系,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提升学生判断能力,将课堂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互相促进,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日常生活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为学生进行图像识读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初中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代表着我国平均文化水平的发展,美育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初中美术中,需要建立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并非一朝一夕就要让学生学会创作,应该从观察开始,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正确判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能从其他人的艺术作品中品读出内涵与情绪,将自己的理解运用到日后的创作中,以此实现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美育工作的推进,培养具备较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为日后学生高中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真正建立高质量的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