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探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3
/ 2

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探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布拉比·伍布力

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第一中心小学,新疆  于田  848400

摘要: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传授教学知识,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信息技术应用模式,为学生建设多样化数学课堂,教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协助下能够有效掌握教学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本文主要对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前言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教学改革日益成为当下学科知识教学的主流趋势。作为教育科学研究技术中的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然成为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让数学授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知识一方面包含着数字运用知识,也就是代数知识;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图形图画知识,即几何知识。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小学数学知识,特别是几何知识也将变得更为直观化、可视化。小学阶段尚处在图形思维、空间思维的构建初始阶段,教师在讲解相关几何图形知识的时候,通常是给学生制作模型,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感悟,但受制于现实条件,总有一些知识点并不能够直观、完美地呈现。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这一问题却能够转变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优势。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能够全方位地展示所要学习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知识,无论是图形变换,还是立体空间的构造,都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呈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观察的时候也能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这样一来知识的呈现也变得更为直观化、具象化,学生在理解起来也会更为简单易懂。

三、运用信息技术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新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大多数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多媒体为学生传授教学知识。但是以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更多教学知识,通常会在多媒体上引入大量文字内容,很少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视频,弱化了多媒体的视频教学功能,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疲倦心理,无法以良好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降低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价值。因此,为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时,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视频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其中的视听同步播放功能为学生建设轻松有趣的听课环境,使得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平移和旋转”中,这节内容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了解二者的异同。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是以具象思维为主,想象能力较差,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网上选择相关视频,利用视频为学生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过程,确保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能够直观理解这节知识点。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让部分学生讲解视频,阐述自身对这节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讲解内容,分析学生存在哪些理解问题,并结合视频为学生详细阐释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教学知识掌握程度。

(二)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在运用信息技术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技术下数学知识的整合能力,二是对信息技术下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从第一个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同小学数学知识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在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特性,因此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的运用放到集体备课会上,由教师进行群策群力,探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保证一个年级内的数学教学进度统一。同时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将老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同年轻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经验相融合,让小学数学课变得更为生动高效。在第二个方面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数学授课前,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力图发现其中能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闪光点,从而不断提高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为例,虽然时间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类概念,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却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将这种抽象概念同信息技术相融合,变抽象为具象。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含有生活中常见钟表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这个钟表有什么特点,尝试猜测一下三根指针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可以把钟表进行放大,分别拨动秒针一圈、分针一圈、时针一圈,让学生观察其中所蕴含的变化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把时针摘出来,拨动秒针一圈,让学生更为清晰地观察分针所发生的变化,而这种操作都是传统的授课中所无法呈现的。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准确地理解时间的变化意义,也能够更好地对时间进行认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教师要抓住信息技术下的教学革新,让学生多在课堂上进行自我的数学知识表达,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学习,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多安排一些选择题。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来说,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前往信息技术教室,把班级内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一台或多台学习机,然后把要学习的知识课件提前导入学习机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则要在旁进行观察指导,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数学难题。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往往比较高,能够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数学课堂授课之中,实现寓教于乐。对于不满足条件的学校来说,教师可以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中进行选择题类的准备,这一点在“可能性”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三张背面朝上的卡片,卡片上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然后随机选取一个学生甲,让学生甲从这三张卡片中选取一个。教师这个时候可以告诉学生,甲选择的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让学生对可能性的概念进行初步构建。在学生甲抽完“跳舞”后,再选取学生乙进行抽取,此时问剩下的学生可能是什么?不可能是什么?当学生乙也抽取完成后,学生丙再进行抽取又会有哪几种可能性?在学生选取卡片之后,教师要在多媒体上依次点开卡片,从而验证学生的可能性猜想。通过这样一个简短的互动,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学生对可能性的认知也会变得更为清晰。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多样,还可以让静态的“抽卡片”变为动态的“抓小猪”,从而增添数学课堂授课的有趣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教学改革的潮流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既是必然的,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本质和特点,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结合,进一步提炼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 卢慧卿.  中国新通信. 2020(03)

[2]研究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J]. 石学.  低碳世界. 2019(11)

[3]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 吴冬梅.  试题与研究.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