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问题分析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9
/ 2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问题分析及策略

王静

聊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冠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 聊城 252500

摘要: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地进行改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国有企业整体结构较大幅度的变革。而在这一模式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及新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国有企业改制阶段所遇到的新的财务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如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建设、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体系、细化企业财务管理指标、强化企业财务内控力度等,以期提高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财务问题;财务管理

一、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问题

1、财务信息建设急需加强

信息时代,采用传统人工方式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国有企业改制的要求,为了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真正得以有效提升,就需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加大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建设的力度。但是,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国有企业针对上述问题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国有企业都已经进行了信息设备的购置,然而很多信息设备却依然存在技术含量落后的问题。

2、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1968年,经济学家爱特曼在自己的论述中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他将财务危机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将其认定为在法定程序之内已经进入到破产程序的上市企业。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之下,企业在实际运营中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首先,要看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困境是属于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如果企业所面临的是永久性的财务危机,企业组织濒临破产的概率就相对较大;如果企业所面临的只是暂时性的财务危机,企业就需要科学地制定应对策略,使自身走出财务危机。其次,对国有企业改制的体系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进而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管理机制。最后,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依然有很多企业在实际运营的环节,没有针对财务危机问题建立相应的预警管理机制,长此以往,国有企业在运营中就难以发现潜在的财务危机问题,或是发现产生财务危机问题滞后的情况。这是最近几年很多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而走向破产的最主要因素。

3、财务管理标准流于形式

在实际进行改制的阶段,很多国有企业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进行了调整,并且制定了具有较高细致性的工作指标。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虽然这些指标中有些内容具有一定的操作价值,但是依然有一些指标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实际应用环节可行性不足。例如,在实际应用平衡计分卡时,一些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各类财务指标的制定,但是针对相关财务指标的操作方式却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向,导致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相关财务指标操作的随意性过大,针对一些没有落实的财务指标则予以直接忽略,进而造成财务指标对于财务工作的指导作用无法得以有效发挥。

4、财务内控力度不足

为了使财务工作的开展效益真正得以有效提升,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财务工作的开展则需要进一步加大财务内控的力度,做好针对财务活动开展的监督工作。但是现阶段很多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改制,但是其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力度依然有待强化,财务人员在开展工作中普遍存在执行监督政策不到位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有可能进一步导致财务失控,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策略

1、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建设

需要对国有企业财务系统的软件设施、硬件设施进行改善,确保各项设备的技术含量真正得以有效提升。针对一些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及参考价值的财务信息要及时收集,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对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为正确优质的财务决策的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国有企业在第一时间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实现自身财务效益的提升。同时,还要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实现有效对接,进行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针对智能化软硬件系统进行合理有效的设置。

2、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体系

为了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好地顺应企业自身改制的发展趋势,促进国有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则应针对国有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进行分析,对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完善,进而达到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构建具有较高完善度的财务预警模型,对财务危机预警进行全面强化,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在实际运转环节陷入危机,为国有企业正确制定财务决策提供辅助。通常情况下,在实际分析财务危机环节,需要达到的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对财务预警力度进行强化,使得国有企业可以正确使用财务报表,为财务人员进行具有较高可行性、科学性的财务方案以及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辅助。

3、细化企业财务管理指标

为真正将国有企业的财务政策落到实处,就需要对财务管理指标进行有效细化,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权责不明的问题,确保所建立的相应的财务管理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针对财务部门的每一位员工都需要对他们的职责进行明确,使他们在工作中可以具有较为明确的指向性,为他们高质量的履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国有企业还应该重视对报表内容进行细化,对企业组织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进行精准的分析以及预算,在处理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以及预计资产负债表的阶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分层管理(即监控、执行以及落实)的方法,为相应财务指标的高质量落实提供明确的参考依据,使财务管理指标的可操作性真正得以有效提升。

通过对财务管理指标进行细化,财务人员在实际进行相关财务操作阶段,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方面,要有效避免一些浮于表面的财务管理指标误导财务人员工作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能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有明确的规范,财务人员依照相关规范履职,其工作质量能得到有效提升;可以有效提升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充分发挥相应财务数据的参考作用,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经营决策的合理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强化企业财务内控力度

国有企业在改制阶段,改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企业自身的财务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国有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讲,要持续加大财务内控工作开展的力度,对于国有企业的总部以及各分公司,在构建财务管理体系的阶段,需要最大限度地体现统一性,为国有企业总部针对各地分公司以及各部门实施有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国有企业组织在资本市场运行的同时,可以切实保证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企业在运营中由于经营不畅问题而遭遇财务危机的概率。同时,国有企业之所以要建立内控制度,其所需要达成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促进自身财务效益及经营效果的整体提升,需要借助国有企业改制的契机,对其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使企业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真正得到有效保证,为后续经济核算工作开展的可靠性及正确性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国有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方针政策真正得以有效落实,推动国有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使得国有企业的改制体系真正得以全面优化,需要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让各项设备的技术含量真正得以有效提升,针对不同类型具有参考价值及使用价值的财务信息进行有效收集,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实现财务管理机制的有效优化。对财务管理指标进行细化,使财务管理指标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有效分析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企业利润表,使得财务管理指标的指向作用真正得以有效发挥,进而提升国有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杨秀红.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J].商讯,2019(33):64-65.

[2]魏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219-220.

[3]陈雪燕.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9(20):28,30.

[4]王锦华.国企改制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7(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