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里中学,711207
摘要:情感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要素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奋发求知的精神,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成长为情感充沛、个性鲜明的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引言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既能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上进的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采取的情感教育方法还需要优化,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与内容,将情感教育贯彻到实际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对情感的需求得到满足,引导学生以情感为着手点深入理解文章,融入自己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有效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学生进一步掌握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育,既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展示、提高自我,在课堂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与配合,有助于学生良好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初中生的道德情操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应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探索和感受,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现状
(一)对情感教学不够重视
初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可以升入较好的高中,而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一般通过学生的升学率来决定,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未能引起重视的主要原因,进而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观念过于传统
现阶段,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且在教学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根据教材内容一味地向学生传输知识,毫无创新可言,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新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会被削弱,进而在课堂上开小差,语文教学效果不尽理想。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忽略,长期接受知识灌输会丧失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即使面对情感丰富的文章也无法融入进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情感教学作用的发挥。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深度挖掘文本,催生情感共鸣
教材是落实情感教育最重要的媒介,它汇聚了诸多名家大师的智慧,大都具有自身的思想价值和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应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要素,带领学生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教材传递出来的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分析、归纳和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审美能力。在教杨绛先生的《老王》时,抓住了文中的情感触发点“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逐层设问,让学生先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之“幸”与老王之“不幸”,再思考为什么同为不幸人,作者却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披文入情,逐渐认识到老王和作者都是不幸的人,更是在感受不幸和善良之后,更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愧疚之情,原来杨绛写老王,是在坦诚剖析自己:老王的付出不能用钱来衡量,更不该用钱去回馈!教师只有实现对教材内容中情感因素的深入挖掘,才能真正汲取情感教学内容,搭建与学生沟通情感的桥梁。同学们正是在含英咀嚼,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过程中,不断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在文本的深入阅读中走向了情感的深度体验
(二)了解作者的写作情境
名家往往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例如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秦少游则为婉约派的翘楚,提到李白我们便会想到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情怀,李煜则笼罩着浓浓的亡国之殇。在不同的情境下,作者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风格的基础之上,尤其要注重分析作者实时的写作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心领神会,准确地把握作者那时那地的思想情感。如李白早年创作的《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等,多为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恰当地抒发了作者初出茅庐、踌躇满志的青年情怀;而其仕途多舛、跌宕起伏后的作品,则多为借古讽今,抨击时政,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充满矛盾的心理起伏,如《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同时,李白的离别诗也是其作品中极具特点的一部分,《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作情深意永,辞美韵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诗作的思想情感,既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更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情境。
(三)调动教学资源开设专题,反复品味精神养料
教材编写组在设置课时时,往往会将题材相近或体裁相同的作品编纂在一起,以便学生对比学习,及时总结规律,在品鉴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深入体会特定情感,并且从多个维度接受情感教育。此外,很多先后学习的课文之间也能反应一些共同的情感主题。这些作品或是展现了相类似的思想精神,或是描绘了相同主体之间不同的情感内容,抑或是展现了同一人文范畴的情感价值内容。总之,教师可以适当打破学习顺序的束缚,将这些作品集中到特定的专题中进行反复的分析和品味。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养成长期积累,定期回顾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能温故而知新,既是对学生自身成长步伐的及时认知,也是对同一作品的多维度解读,有助于锤炼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将具有类似情感价值的作品集中在一起,还能充分发挥这些作品的交互作用。情感的多重碰撞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力,比起学习单独的篇目,这种专题学习能够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这种情境下开展情感教育,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谭嗣同的《潼关》和杜甫的《望岳》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两首诗歌进行对比诵读,让学生体会两位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进行组间交流,阐述感受。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诵读这两首诗歌,并让学生回答这两首诗有什么共通之处,学生回答“两首都是描写风景的诗歌”或“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昂扬进取的积极心态”等,从而把握了两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了诗人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将这两首诗歌的特点一一罗列并板书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多维度地体验诗歌的情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将语文教育及情感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情感教育引起重视,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所学课文中蕴含的浓厚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顺利开展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方媛.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C]//.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808-809.
[2]许燕清.基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工作分析[C]//.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1424-1426.
[3]刘淑惠.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9):31-32.
[4]李凤婷.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C]//.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1:474-476.
[5]武敬群.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C]//.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出版者不详],2021: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