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现状及发展形势调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1

环境管理现状及发展形势调研

刘勇强

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414002

十八大以来,国家坚决向污染宣战,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国务院于2016年11月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提出,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同时《规划》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值此,环境管理成为了各地政府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十八大以后到现在,提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时环保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最大、逐步成型的阶段。成立中央巡视组、环保督察组,环保体制机制的改革,强化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加大对其履职的压力。环保形式步入了最严峻的时期。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2月4日,中央环保督察试点在河北展开。大约两年时间,督察实现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2018年起,又对其中20个省份进行了督察“回头看”。2019年7月15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9年、2020年、2021年,利用3年时间对被督察对象开展第二轮督察;再利用2022年一年时间,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展“回头看”,2022年实现对所有省份第二轮督察全覆盖。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开始,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督察范围进行了拓展,除31个省区市外,有关部门和承担生态环保任务较重的中央企业也被纳入督察对象。(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

多项环保政策大动作也逐步健全了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路线:1、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适时组织开展督察"回头看"。2、继续加强环境立法,推进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3、推进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影响和损失评估,支持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4、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积极指导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14个省市完成此前划定任务。5、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完善大气环境管理制度,部署推进O3污染防治。6、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散煤和小散乱污企业群治理、中小锅炉淘汰、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等工作力度。7、深化机动车环境管理。8、加强重污染天预测预报和预警会商,继续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9、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以贯彻落实《水十条》为主线,督促落实地方政府责任。10、稳步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11、加快排污许可制实施步伐,尽快形成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精简高效的固定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12、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加强改革试点的协调指导、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13、制定相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企业所面临的环保督查、督办及调研频次越来越高。

今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十四五”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应当在“十三五”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在更大的区域、更深的层次、更广的领域奋力攻坚,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同时《意见》中也指出:“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技术、政策、管理创新力度,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政策工具,联合各部门制定实施更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推动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要构建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深化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监测评估等领域的运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支撑作用。”

由此看来,目前的环保管理形势处于历史最严格状态,未来的环保管理趋势将向跟严格、更科学、更全面方向发展。例如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现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推动工业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完善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加大环保信息公开力度,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