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湖头镇汤头小学
摘要:数学教学比较抽象和逻辑化,小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因为小学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导向并获得信息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设数学世界的桥梁,便于解决学生形象思维与数学抽象知识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小学数学中借助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始终保持清晰和流畅的思维。动手操作的目的是简化一些抽象的数学思想,使其更加精确地表达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运用探究
一、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根据动手操作教学的理实结合要求,我们在运用动手操作教学法时应使儿童直接感知教学内容,通过由表及里的思想引导手段,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印象,并很好地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形成对应关系。就小学教学来讲,教学组织形式多为课堂教学,形成的多是间接认识,与他们的生活和个人经验存在相当的差距,需要依托一定的可以直接动手获得的感性认识做基础。
(二)可接受性原则
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个体上的差异性,有的擅长形成间接认识,而有的还停留在直接认知阶段,因此教师只能“就低不就高”,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效率。在同样的时间内,动手操作的教学基础更具有普遍性,更加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仅教学效率比较可靠,还会防止小学生消极对待数学学习的现象。
(三)科学性原则
为了将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统一起来,小学数学各门课程,是按照《大纲》中小学教育根本目标选择安排的,这些课程对于小学生情感、心理形成发展的作用是有保障性的。但儿童的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十分稚嫩,要让他们理解科学、真理的情感教育价值,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挖掘,利用动手操作体现出课程的方向与情感方面的价值,使之充分地对小学生产生熏陶作用。
(四)理实一体化原则
小学生从教学组织比较开放的幼儿园时期过度到相对封闭的小学课堂,从实物认知转向讲授和书本学习,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其不能很快融入课堂教学环境,对于理论知识教学既不能很快明白其来源,也很难进行扩展应用。动手操作教学的一大优势是能够充分提供机会和多元化途径,使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概念是怎样通过实践而被证实,又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
二、运用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教师的教学也往往是完任务式的教学,对数学的研究不够深刻,没有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能将数学知识得到内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学压力,从而使他们更加注重学生的指导,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引进新的知识。例如,在“圆柱”这部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多个纸板圆筒,并提前将学生分成组,然后分发给每个组的学生让他们观察。让他们操纵它们并在研究中推断公式时,将圆柱面分为两个圆形和一个矩形,由此可以推出圆柱体表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计算公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计算公式的记忆。
三、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手段
(一)实物手段
数学教师在面对与日常生活中关联度较高的教学内容时,倾向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实物对象进行直观呈现,以动手操作实物的方法有利于使学生掌握概念、原理所必需的感性经验。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动手操作实物的教学法时不能穿凿附会、生拉硬扯,强行将理论知识与实物展示“捆绑”在一起,只做表象连接而不重视实物展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本质联系,从长远看其效果不能够符合动手操作的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实物展示动手操作教学时,应重视挖掘教学内容最直观的特点,自然地将实物操作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鼓励小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对实物开展可逆性动作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模像手段
当前的教学资源在信息化影响下与过去有重大进步,特别是现代技术在小学生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方面的应用,各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实物进行物象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纪录片、影视作品等,使得一些受到客观条件限制而难以用实物表现的教学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例如天体运行、历史情境、微观世界等等,都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达到可模拟操作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模像操作反映的理论知识应当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学资源应当是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的,甚至可以考虑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点,是小学生在心理发展的实际过程中可以切身体验的环境因素,经过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三)语言手段
语言手段是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唤起学生对直观动手操作的深层认识,常常在动手操作教学中达到辅助引导效果,方法便利而且富有经济性。在动手操作教学一开始,小学生既不了解概念和原理是如何产生的,又不能够运用它们去阐释和解决实际问题,而教师本人的理论联系实际经验比小学生更加丰富,在语言引导的教学层面上可以对学生提出更加多样的能力要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尝试和探索的欲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反思水平比较欠缺,不善于分析、总结动手操作过程中的收获,为防止动手操作教学流于形式化,教师必须在语言方面加以引导,提供机会、提出要求,让学生及时交流体验,表达感受。
四、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开展中,注重对学生的生活化教学,通过对生活具体事例的引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机会。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引进生活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树立数学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单纯地照本宣科,已不能满足当代小学教育的发展。学习数学强调思维体系建设,对知识点零散的学习理解,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加强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意识。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需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时,要加强与身边人的交流,合作探讨是学生思绪迸发的有力方式,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具有强烈民族风格服饰的展示,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图形变化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利用绘画和剪裁的方式,对不同图形进行平移、对称、旋转。最后,学生对平移、对称、旋转等知识的回顾,加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数学图形变化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提高数学动手能力的提升。
(三)课后布置动手操作任务
课后对知识的复习是巩固相关知识的绝佳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布置动手实践操作任务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小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是学生获得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课后布置动手操作任务,加强了学生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讲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边形设计一个水产养殖场。小组间互相交换,计算养殖场的面积。通过小组合作学
习的模式,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综上所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途径。数学动手操作能力提升,能够创新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考问题的活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和学生的综合成绩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
其实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有很多,但是动手操作教学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学方法,动手操作的过程可以以直观地形式清晰地为学生们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懂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王书文.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促进有效性学习[J].中國科教创新导刊,2019(30).
[2]刘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145-146.
[3]郑娜.手指尖上的智慧[J].读与写,2017,9(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