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与湖泊滨水景观的耦合性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海绵城市建设与湖泊滨水景观的耦合性探索

黄丽君,彭磊

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原有的海绵城市与景观项目结合大多停留在源头控制层面,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索和挖掘湖泊景观及其附属生态斑块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与景观的更进一步的耦合,使二者发挥1+1大于2的功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即:湖泊景观提升是“面子”,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应用是“里子”,寻求“面子”和“里子”完美结合的效应最大化。

关键词: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耦合性

1前言

一提到景观,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自然景象,或者说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且不突兀的去工程痕迹的景致,但若要挖掘滨水景观的潜在价值,发挥其海绵功能时,不仅要实现水体的蓄水能力,还要在周边浅滩乃至岸线外围探索景观和海绵理念的契合点,充分发挥海绵渗、蓄、净、滞、用、排的功能。

2海绵城市理念与滨水景观设计的耦合性概念

本质上湖泊作为一个巨大的景观体,是水文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蓄水能力的角度上来看,湖泊可以看作为一个巨大的海绵体,只是这个海绵体的体积和蓄水能力是1:1,远高于普通概念上的海绵; 另外,湖泊中的近岸浅滩可以开发为湿地,湖岸的绿地、配套景观设施可以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设计,进一步在湖泊优化景观的同时放大其潜在的海绵功能,以求在利用二者内在耦合性的基础上实现景观与海绵的完美融合。功能与景观相耦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以景观为载体

以景观为载体,承载各类海绵设施,将多样的收水、储水及回用的海绵设施整合到各类景观之中,系统设计,便于实现功能与景观的统一。景观作为一种基质,可以起到穿插、编织、联系的作用,其形式也可以多变,以景观为纽带,在海绵城市设计中,可以演变为天然的水塘、人工的调蓄池、坡地绿化、植草沟等多样形式,串联整个海绵系统。

2)结合实际功能需求

结合人的功能需求:海绵城市建设以人为主体,人的各种活动下产生了功能的需求,如人的居住、游憩、观赏功能,海绵城市建设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需求: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环保降污、削峰控流与节能降耗,需通过海绵设施建设达到此要求。在结合地形、营造景观设施的同时实现雨水资源利用、径流削减、污染控制、江河水源保护等功能需求,实现功能与景观的统一。

3海绵城市理念下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

1)生态可持续原则

从滨水区域本身的特性和海绵城市建设的特征角度来看,生态性应作为二者结合时首要考虑的重点。因此,应以最大限度保护当地环境和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人为因素的影响为先导,保证海绵城市景观中滨水设计的生态性和持续循环性。

2)系统性因地制宜原则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大规划的应用概念,平衡城市建设中各区域的用地情况,协调不同滨水区域中运输码头、娱乐场所等多样化设计需要。除保障生态性和循环多样性原则外,立足实际,确定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更为重要。

3)功能协调性原则

滨水景观是连接水域和城市的重要区域,是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景观建设时,滨水景观的设计必须考虑防洪原则。在滨水景观设计中需要重视点线面的结合及滨水区域与城市和水源环境间的协调,以便实现完整的滨水景观生态系统。

4 海绵城市与滨水景观的耦合性设计

从微观的角度看,可将绿色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结合,采用透水路面、植草砖、透水网格、植生滞留槽、雨水花园、下凹绿地、生态湿地等技术,消减径流、蓄水滞洪,缓解雨水管网排水压力。

1)景观道路的海绵化设计。就滨水景观中的道路而言,在海绵城市建设和设计时,为保障渗透水的顺利导入、过滤、存储等,可尝试在道路上铺设粒径合理的碎石子,并按照网格铺设模式放入具有高导水性的PP管。道路两旁可依照凝聚土具体的铺设情况预留水孔,从而保证空气和雨水随时与道路下的土层进行自然循环,使各类土层微生物按顺序生长,实现道路土层污染物的分解和水资源的净化。

2)在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堤岸的改造是重点。如何通过生态的手段来打造新的堤岸,使它既能抵挡水流的侵蚀、减缓雨水的径流,又能提升河岸的景观效果和居住环境。为了解决的这些问题,在堤岸景观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通过硬质材料来加固堤防坡面与驳岸是比较传统的堤岸保护方式,但是如果使用硬质材料,水域与驳岸之间的联系就被切断,正常的水循环与水交换活动也无法展开,由此可知单一使用硬质材料会使驳岸植被原有的生长条件发生改变,生物生存环境随之将破坏。因此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时,尽可能营造自然生境,构建友好生态型护道,将护岸系统的上半部分拆除,在筑坝时应用土料,护坡施工时则使用自然草皮,洪水位以下的区域可保留下来。以此来规避洪水冲刷风险。洪水位上方有绿色植被形成的景观,结合具体的景观设计需求来做好细节处理工作。可以形成不同的生态护岸,如生态系统护岸、亲水护岸与景观保护型护岸。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15462526(1).png

图4-1 生态型护岸

护岸的设计中,除了功能性和景观性外,亲水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亲水性是河流对人产生吸引力的基础。

总之,从建筑生态学角度来看,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中滨水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鉴于此,在滨水景观的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生态性、系统性以及协调性原则,提升景观设计质量,使城市滨水空间品质得到提升。

3)蓄水策略首先应对城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进行保护,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城市内的湖泊整治、岸线保护等所有的相关条例,在湖泊景观中常用的结合方式有湿塘和雨水湿地。

①湿塘。

湿塘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雨水同时作为其主要的补水水源。湿塘有时可结合绿地、开放空间等场地条件设计为多功能调蓄水体,即平时发挥正常的景观及休闲、娱乐功能,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蓄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湿塘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

优缺点:湿塘可有效削减较大区域的径流总量、径流污染和峰值流量,是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场地条件要求较严格,建设和维护费用高。

②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雨水湿地分为雨水表流湿地和雨水潜流湿地,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雨水湿地常与湿塘合建并设计一定的调蓄容积。 雨水湿地与湿塘的构造相似,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

适用范围:雨水湿地适用于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滨水带等区域。

优缺点:雨水湿地可有效削减污染物,并具有一定的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控制效果,但建设及维护费用较高。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19489283(1).png

图4-2 湿地景观

5 结语

在湖泊水文景观项目中设置海绵设施时,需要做到景观与海绵的巧妙融合,兼顾美观的同时更要注重功能的实现,这也体现了景观和海绵二者的内在关系,即:展现形式是景观,实质作用是海绵。也唯有做到这一点,才不会本末倒置,才能使一个水文景观综合体发挥其外在和内在的双重价值。

参考文献

[1]宋迎颖,面向海绵城市建设的干旱地区滨水景观开发--以内蒙古和林格尔为例, 2015年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015

[2]王欣,黑龙江省城市自然水系海绵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第23期,科学技术创新,2019

作者简介:黄丽君,(1987-),河南郑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