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实践探索

韩毅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中心幼儿园     563500

摘 要: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同时也有利于其科学思维的培养。本文以科学探究活动为切入点,针对教师有效性提问进行分析,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为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在提升科学探究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有效性提问

引言:作为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提问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入手,采取科学有效的提问方式,在确保科学探究活动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为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现状

(一)提问缺乏精准性

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确保问题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所提出的问题能够为教学活动的进行提供有效保障。比如,在组织“潜水艇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活动时,部分教师则会提出如下问题:“两艘潜水艇分别是什么状态?”此类问题较为宽泛,无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幼儿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通常选择“好不好”“能不能”等形式,此类问题不仅会导致幼儿出现盲目回答或跟风回答的情况,同时也无法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目标。针对这一情况,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确保所创设的问题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和引导性,确保提问活动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提问缺乏逻辑性

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并未将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或采取临场提问的方式,导致提问活动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背离。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教师应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年龄相对较小,且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提问活动应以幼儿的身心发育规律为基础,牢牢把握幼儿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保证所提出的问题符合最近发展区,才能确保问题具有有效性。

(三)提问缺少延展性

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并帮助幼儿逐步培养科学思维,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而,部分教师并未深刻认识到科学探究活动的真正目的,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多以机械知识为主,此类提问不仅无法帮助幼儿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同时也会降低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比如,在科学活动“物体的浮与沉”中,部分教师首先提出如下问题:“相同形状的铁球在水中的下沉速度大于相同形状的塑料球,对吗?”在幼儿未动手操作前,教师首先以问题的形式将科学结论告知幼儿,不仅会导致幼儿逐步形成固定思维,同时也不利于幼儿探究意识的培养。从这一层面来看,如教师无法选择科学合理的问题,不仅不利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会对幼儿的后期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二、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运用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一)合理安排提问的对象

受生理条件、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幼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教师应对幼儿进行密切关注,了解幼儿的性格、知识水平等,在对思维较为跳跃的幼儿进行提问时,应以其创新意识的培养为重点;在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幼儿进行提问时,应对问题的难度进行合理控制,以帮助幼儿获得成就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以确保不同水平的幼儿均能够获得成长和进步。

(二)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针对科学探究活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应注重其科学知识的积累,同时还应关注其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应确保问题难度具有合理性,避免因难度过大而降低幼儿的积极性;其次,应确保问题具有灵活性,根据不同的科学活动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避免千篇一律;最后,如幼儿的回答与科学主题相去甚远,教师首先应对其给予必要的肯定,同时还应对其进行引导,该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因此有利于其探究精神的培养。比如,在科学活动“摩擦起电”中,教师则可提出如下问题:“在摩擦前和摩擦后,小棒发生了什么变化?”该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用语言进行表达,因此能够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其观察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问题的趣味性

新奇事物更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因此,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应确保其具有趣味性,以达到提高幼儿兴趣的目的,鼓励幼儿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科学问题的答案。必要时可引导幼儿与他人进行合作,通过交流或共同协作等来挖掘科学问题的本质。比如,在科学活动“纸儿力气大”中,教师首先可制作圆柱体桌腿,并通过堆叠书本来展示该桌腿的承重能力。在完成该实验后,教师可向幼儿继续提问:“还有什么形状也像圆柱体的桌腿一样,具有相当大的承重能力呢?”该现象不仅具有趣味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幼儿的认知,因此更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四)发挥幼儿主动性

教师首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日常交流中,积极与幼儿进行平等、和谐的互动,以逐步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强化幼儿思想的开放性,鼓励幼儿消除对错误的恐惧,有利于其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应将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同时也应关注幼儿的实践经验,确保所设计的问题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提高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

(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不仅应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鼓励幼儿在自主动手过程中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挖掘科学知识的本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并通过自主实践来对自身的想法进行验证。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实践过程对幼儿进行提问,在帮助其巩固研究成果的同时,为其科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科学活动“植物与土壤”中,首先可幼儿前往种植园进行除草,在数天后,引导幼儿对拔出的草进行观察,在发现小草均已干枯后,教师则可向幼儿提出如下问题:“土壤中有哪些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为什么大多数植物一离开土壤就会干枯?”“是否存在无需土壤即可生长的植物?”引导幼儿通过自主实践或查找相关资料等来寻找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仅能帮助其拓宽视野,同时也有利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

(六)讲究提问的语言艺术

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根据幼儿的生活实际来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同时也应对语言进行合理组织,确保语言具有简洁性和准确性,且符合幼儿使用语言的习惯。其次,在选择问题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确保所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逐步对幼儿进行引导,从而达到促进幼儿深度思考的目的。比如,在科学活动“发光的小灯泡”中,教师可对幼儿提出如下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电池的两端有哪些区别?”“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亮?”“你认为铜丝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为什么?”该系列问题逐步深入,能引导幼儿逐步探索小灯泡发光的原理,因此有利于加强其对科学现象的认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科学活动等多方因素进行综合性考量,以此为基础来对提问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确保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为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萍红.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实践研究[J].  2020.

[2]陈燕 肖红星. 让问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提问探索[J]. 好家长创新教育 2018.

[3]张瑞.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4]王胡伊乐 张宇.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探究——以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水》为例[J]. 基础教育研究 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