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关于乔庙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调研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3

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关于乔庙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调研与思考

吴姗

乔庙镇人民政府, 河南 焦作 454950

摘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制度支撑,对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完善农村治理、保障农民权益、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营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改革;乡村振兴;乔庙镇;调研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乔庙镇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东部,处于焦作、新乡、郑州三市交汇处。总面积54平方公里,辖区29个行政村,5.2万人,5.8万亩耕地,是全国文明村镇、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河南省文明村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电商扶贫先进乡镇。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2018年8月份开始,乔庙镇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总要求,紧扣产权改革目标任务,不断创新思路、精准施策。经过3年多的努力,乔庙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镇29个行政村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群众全部入股,村集体经济充满活力,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乔庙镇坚持以清产核资工作为切入点,创新开展了以集体经济“三清”为抓手、以“三变”改革为突破的改革模式,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实现集体资产资源的回归,并充分利用、产生效益,真正实现了强镇兴村富民的目标。

1.清产核资,摸清家底。一是清产核资清家底。出台《乔庙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乔庙镇农村固定资产登记制度》《乔庙镇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等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制度,对集体资产实行台账化管理。使农村集体资产的家底得到彻底统计核实、资产和权属得到明确,流失的财产得到回收。清查资源性资产集体土地总面积7.64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6万亩(耕地5.8万亩)、清查核实资产总额七千余万元,经营性资产一百余万元,非经营性资产六千九百多万元。二是“三清”整治保资产。在清产核资过程中,积极组织外出学习,延伸开展了以“清合同、清资产、清欠款”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整治工作。在“三清”过程中,县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通力配合,严厉打击违法违纪行为。通过“三清”整治,共规范承包合同413份、清缴集体欠款618万元、清退长期无偿占用集体资产115处。

2.“三变”引领,明晰股权。自2017年以来,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提出,要“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乔庙镇在清产核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集体经济产权归属为全体村民,紧紧抓住这个“三变”改革,对符合要求的群众进行股民登记,特别是在确认成员身份,尤其是对妇女、儿童特殊人群上,不行政干预、不搞“一刀切”,严格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按照每人1股的标准确定股权,确认成员身份53140人,并及时印制发放《股权证》12660个。

3.民主推选,健全制度。在股民确定的基础上,各村积极成立经济股份合作社,将所有股民纳入到经济股份合作社,真正实现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产权属于属于股民,并实现党、政、经的分离,成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主体。至今,乔庙全镇29个行政村全部成立经济股份合作社,并定期召开股民代表大会协商发展,进行账目公开,接受股民监督。

4.合作带动,深化改革。“三变”是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一次深化,是真正把农村资产资源转化为效益、让股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依托“三变”改革,充分发挥置业、土地、劳务、旅游四大职能,实现增收致富。一是开展土地流转,集约发展。土地流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村股份合作社组织土地流转后,承包给种粮大户进行经营,村集体通过量差、价差方式获取收入。如,杜村2019年率先流转土地800余亩,量差40亩,收入达3.2万元。第二阶段:对接农业企业,探索托管模式,进行集中经营。黄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对全村2600亩土地进行流转后,由河南中原粮仓公司进行托管,村集体以土地增量和粮食差价增加收入,群众通过分红增加收入;企业强化高新技术使用,减少人工支出,以粮食期货+保险等形式增加收入2600亩可达到90余万元。第三阶段:全面推广阶段。2021年杨洼三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该村500余亩耕地进行承包、自主经营,除支付承包费外,所得收益按照1.5:8.5与群众进行分成;关王庙流转土地300亩,筹资360万元发展观光采摘农业。二是资源和资产整合利用。在整村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建设住宅楼、组织社会力量入股建标准化厂房等形式,对农村闲置各类资源进行全面盘活、综合利用。截至目前,全镇8个村推进有效利用闲置资源,谋划项目20个,投资1200万元,预计年收益达1260万元。冯丈村利用清理的集体地建设2栋20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先后2次发动群众入股206股、股金216万元,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企业入驻意愿强烈,只此一项就可为集体增加收入90万左右。

5、镇级统筹,整合发展。乔庙镇整合全镇29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2个大型农机合作社、2个现代化农业公司、19个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镇级兴乔农业专业联社,另辖2个大型农机合作社、2个现代化农业公司、19个种植专业合作社,统筹全镇资源,进行集约集聚发展。一是置业。镇合作联社率先抓好镇级资产的盘点整顿,将原敬老院纳入到镇合作联社管理;对大街市场44间门面房进行回收再发包,实现年收入20万元,有效增加了镇合作联社的实力,由镇级合作社牵头,三个村参与分红,多年不能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群众可以入股,每个合作社推选3—5名代表,全镇116名代表负责人均在代表中产生。二是农业服务。镇合作联社充分发挥农业传统优势,以育强传统农业为目标,整合全镇农技、农机、仓储、植保等资源,实施农业管理“五统一”模式(统一采购农资农机、统一植保、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财务结算、统一收储),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经营管理服务。争取了1500亩河南省有机肥替代技术集成示范、争取350万的马宣寨大米地理标志保护工程、1.5万亩玉米秸秆社会化服务等项目,让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更具活力。三是打造品牌。镇合作联社对全镇特色农产品和新兴特色食品进行打包、高标准设计,并成立镇级电商联社,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店铺。目前,已整合全镇50多种品类齐全、口味独特的食品,形成高中低多种档次的产品,打造了乔庙“金稻香荷”农业品牌,真正推进了一二三产深入融合发展,实现本地农产品的就地转化、本土品牌的培育和上档升级。四是创新劳务管理。建立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5000余人,根据其技术特长组建建筑施工、园林绿化、装卸、保洁、垃圾清运等多支专业队伍,进行定向劳务输出,并提供就业信息、法律援助等服务,介绍每个人抽100元介绍费,既有效解决土地流转后的人力输出问题,增加了群众的工资性收入,又增加了合作社收入。

三、总结思考

近年来,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以来的三年,乔庙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此可见,农村走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之路是对的,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1.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结构和城乡关系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其核心是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最终实现共同发展,这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必将有效促进产业振兴。

乔庙镇的实践也证明,对农村村级经济而言,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凝聚起农村的所有资源资产等生产要素,唤醒农村山水农田湖草等沉睡的资源,进行集约化盘活、进行高效化利用,让老房子、老宅子、一亩稻田、一池清水、一方油菜花都能发挥处经济效益,实现收益翻倍;群众从自身薄弱的资源中解放出来,特别是不会种地、不想种地的农民能够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劳务成为职业工人,增加工资性收入,或利用本地资源开展“三产”改革集聚生产,并通过入股形式从集体经济收益中享受到分红、增加收入,真正做到既体现集体优越性又调动个人积极性。

2.深化农村改革,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力抓手

深化农村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难。这考验着农村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也检验者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密度。一是通过改革,让少数既得利益者放弃好处,让大家得到普遍实惠,能够赢得广大群众的民心。二是通过改革,让群众看到农村党支部的为民情怀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和信心,能够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三是通过改革,农村两委一班人凝聚一心、克服困难、干事创业,能够体现出扎实的作风、团结的力量,让党员干部初心更加彰显,以优异的成绩赢得群众信赖、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打造一批乡村振兴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队伍。乔庙镇黄村的土地整村流转,开始群众不理解,通过党员联户上门工作、通过多次的宣传讲解,群众纷纷给予支持。通过一年的运作,土地流转取得了明显效益,群众不仅在灾情面前仍能得到租金,还能得到分红,村集体收入也近百万元,有资金投入到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改善群众生活,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效益,真正体会到“三变”改革的好处,现在该村群众对村两委的决定交口称赞、对村两委班子十分信服,在脱贫攻坚、村庄建设等方面也事事支持,目前该村道路建设、安全饮水等项目大力推进,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

3.深化农村改革,是做好乡村治理、实现长治久安的有效举措。

村集体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集体资产资源的有效厘清,有效避免了村集体全民使用的资产资源被少数个人占用的现象,让广大群众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也减少了由此产生的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实行的群众入股,让群众参与资源资产的处置、并享受到分红,有效带动了群众参与资产资源处置、甚至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成为镇村两级开展工作发动群众的一大法宝。每位股民都是在为自己工作,跟自己的收入息息相关,也成为乡村治理中实现“群众自治”的根本途径。

四、下步建议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到今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的安排部署,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进和持续创新推进。但改革毕竟有壁垒、有困难,说明我们的改革发展创新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对此,上级对改革的扶持是深化推进改革的坚强后盾,应对照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新论断,进一步细化提出可操作性的各项扶持政策。

1.强化政策扶持。一是建立扶持机制。如在改革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在资产资源的产权厘清上还有些顾虑、不敢碰硬,怕信访怕矛盾纠纷产生、影响和谐稳定。对此,上级可以出台一些鼓励措施,让基层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二是土地政策上给予扶持。乔庙镇大力实施“三变”,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打造高效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乔庙镇置业方面,能够开展宅基地整治,利用整合建设用地建设标准化厂房,都需要对建设用地等进行调整。建议上级政府通过土地调整等途径,为的农村改革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当前,全省的“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已经开始,对今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又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上级部门可以出台一些细则,指导各级经济组织在观光农业、采摘农业、民俗民宿等方面有所建树。三是项目资金上给予扶持。在调研中了解到,乔庙镇部分村在标准化厂房建设中,通过群众入股、合作组织贷款等途径进行筹资。但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刚刚起色,仍有大量的资金缺口,限制了下步的发展。建议市县统筹协调资金项目或协调贷款,向敢于大胆改革、创新改革的基层农村进行倾斜,帮助解决困难。同时,对诸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可以探索鼓励奖励机、税收减免等配套政策。四是创新推动机制。党代会报告提出了要“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机制”。在这方面,乔庙镇成立的兴乔农业专业合作社联社,走在了全市前列,但由于合作社是镇政府指导的镇级合作社,在一些政策方面难以享受优惠。因此,在优惠政策或各项扶持政策上面,可以在龙头引领上给予政策支持,特别是将镇级合作社作为优先级进行扶持,整合资源,鼓励创新,推动发展。同时,依托镇级合作社,大力扶持镇级开展高标准的品牌建设,打造各个地区的特色优势。

2、完善改革监管。实施三变改革,成立经济股份合作社,是实现党、政、经分离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避免村干部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而造成的腐败发生,进而影响干群关系。因此,要强化监管制度的完善,强力开展政策落实方面的监管,如纪检监察部门要在经济等领域开展监管,审计部门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建立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查处等制度,村一级建立健全各类“四议两公开”等机制,真正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产流失。

3、加强政策宣传。开展产权改革,最重要的是让群众实现从农民向股民的转变,提高参与村级事务、自我管理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动群众作为改革的前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地宣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政策原则、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进一步化解基层干部思想上的畏难情绪,主动消除农民群众认识上的种误区,调动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改革、推动改革,汇集大力量推动大发展。

4、做好人才培育。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开展改革创新,最卡脖子的因素就是人才,镇村两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在管理、财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人才均较为缺乏。因此,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持续深化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市党代会提出,要实施“怀川英才计划,清单式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要“推动各类资源要素下乡,吸引更多人才下乡返乡”,因此上级部门要切得做好调查统计,了解帮助农村在改革发展中所需的各类型人才,制定相应制度,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真正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发展。同时,鼓励各地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业务培训、典型带动、名师带徒等方式,培育本地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人民群众增收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