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610073
摘要:深基坑是市政工程中最常见的危险源,基坑垮塌是最常见的引起安全事故的原因,因此如何避免基坑垮塌,极为重要。为避免基坑垮塌,主要需做好边坡防护、基坑支护及降水,本文就常见边坡防护、基坑支护和降水的形式及其适用条件和特点进行分析,希望对施工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边坡防护、基坑支护、降水
1.基坑垮塌原因分析
基坑垮塌主要是因为土体失稳造成的,而土体失稳主要原因有:
(1)边坡太陡,大于土方自然稳定坡率,又没有进行支护或支护不力。
(2)基坑土壤被水侵蚀,破坏了土壤的抗剪力,从而引起失稳。
2.常见支护形式适用条件及其工艺流程
2.1常见支护形式适用条件
2.1.1放坡+网喷,即挂钢筋网或机编网在边坡上后再喷射砼,对边坡土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常用于4.5米以下的基坑、沟槽等边坡防护。
2..1.2、放坡+锚喷,即在网喷的基础上增加锚杆。对边坡土方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反拉力,锚杆常用φ18三级螺纹钢筋,注浆优先选用42.5R水泥,具有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常用于8米以下的基坑、沟槽等边坡防护。
2.1.3拉森钢板桩,常用于无条件放坡的基坑、沟槽支护。使用此种支护时,钢板桩埋入基坑底不得低于其总长的三分之一,具有工艺简单,工期短等特点,缺点是遇到砂砾石层无法打进,需用螺旋钻机引孔后才能打入,常用于6米以下基坑支护。
2.1.4围护桩+喷锚+钢支撑,即在基坑周边先施工一圈围护桩,再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桩间土施工喷锚,在基坑横向施工钢支撑。此种支护形式工期长,造价高,常用于大于8米的深大基坑。
2.1.5围护桩+喷锚+钢筋砼支撑,即在基坑周边先施工一圈围护桩,再在基坑内施工钢筋砼梁,再开挖基坑。边开挖,边对桩间土施工喷锚,此种支护形式工期长,造价高,常用于深度,跨度均较大的基坑。
2.2 喷锚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2.2.1锚喷工艺流程:挖土→修坡→测定锚杆位置→锚杆钻机就位→锚杆打入设计深度→铺设镀锌机编网→锚杆与镀锌机编网连接→喷射混凝土→锚杆体进行压力灌浆→养护
2.2.2锚喷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分两次喷射,锚杆长度一般6m,间距1.5m,并垂直于坡面,当岩层破碎、稳定性较差时,应适当加长锚杆。
2、护坡周边与未防护坡面衔接处严格封闭,其措施为两侧凿槽嵌入坡面内, 嵌入深度不小于10cm,顶部凿槽式嵌入护顶宽度为1m ,并垂直于坡面设置一排锁顶锚杆。
3、沿线路方向每隔15~20m应设置一条沥青木板伸缩缝,坡面每隔4m设置一个泄水孔,泄水孔上下错开布置,内设花管。
4、注浆:锚杆安放完后应及时用水灰比1:3水泥砂浆固定,锚杆孔直径Ø49mm,深度6m,锚杆固定时应露出岩面10cm,端头做成弯钩压住镀锌钢丝网。
5、面层铺设Ø3.0镀锌机编网,网孔的联结点采用三铰接。
6、喷射混凝土作业
喷射混凝土需掺速凝剂,原材料符合下列规定:水泥: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PO42.5号,性能符合现行水泥标准。细骨料:采用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含水率控制在5%~7%。粗骨料:采用卵石或碎石,粒径不大于15mm。水:采用饮用水。速凝剂:使用前做水泥相容性试验及水泥净浆凝结效果试验,初凝时间不超过5min;终凝时间不超过10min。最佳喷射距离与角度:喷头出料口至受喷面距离,视供风压力大小随时调整,一般以0.6~1.0米为宜。喷射料束角度以垂直受喷面为最佳。
3.井点降水方式适用条件及其工艺流程
3.1井点降水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井点法排水适用于粉、细砂或地下水位较高、挖基较深、坑壁不易稳定和普通排水方法难以解决的基坑,应根据土层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度及工程特点,选择适宜的井点类型和所需设备,其适用范围见下表。
序号 | 井点法类型 | 土层渗透系数(m/d) | 降低水位深度(m) |
1 | 轻型井点法 | 0.1~80 | ≤6~9 |
2 | 喷射井点法 | 0.1~20 | 8~20 |
3 | 射流泵井点法 | 0.1~50 | ≤10 |
4 | 电渗井点法 | 0.1~0.002 | 5~6 |
5 | 管井井点法 | 1~200 | 5~20 |
6 | 深井井点法 | 10~80 | ≥15 |
3.2井点布置方式
井点的平面布置: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用单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度以不小于槽宽为宜。如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则用双排线状井点。面积较大的基坑宜用环状井点,有时也可布置成U形,以利于挖土机和运土车辆出入基坑。井点管距离基坑壁不应小于1.0—1.5m,以防局部漏气。井点管间距,由计算或试验确定,井点管在总管四角部位应适当加密。
井点竖向布置:井点的埋设深度H(不包括滤管)。H≥H1+h+IL(m)
H1——井管埋设面至基坑底的距离;
h——基坑中心处底面至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离,一般为0.5—1.0m;
I——地下水降落坡度,双排或环状井点1/10,单排井点为1/4~1/5;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
同时还应考虑井点管一般要露出面0.2m左右,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滤管必须埋在透水层内,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总管的布置接近地下水位线,应事先挖槽,水泵轴心标高宜与总管平行或略低于总管,总管应具有0.25—0.5%坡度(坡向泵层),各段总管与滤管最好分别设在同一水平面,不宜高低悬殊。
3.3井点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井点施工顺序为:测量放线→移动钻机→成孔→校核钻孔深度,终孔→安装井管→填砾→洗井。
(1)测量放线
根据降水井施工的要求,测放出各个井位的位置,打上木桩,并涂上标记。
其次,根据降水井的施工流程进行施工。
(2)成孔
钻机就位安装好后,核对井位。为防止破坏场地内地下管线,人工开挖50cm深,埋好护壁管,护壁管埋设完毕后开始钻进成孔。钻孔采用泥浆护壁,施工时保持孔内泥浆高度,防止孔内垮孔。检查孔深达到设计深度后终孔。
(3)吊装井管
经现场技术负责人验收合格后,用抽简清孔,吊装井管。做到井管之间焊接牢固、安装垂直。
(4)填砾
在井管外填入规格3 ~8mm砾石滤料,填至距地面1、50m 左右,然后填入粘土封井。
(5)洗井
采用空压机、活塞联合洗井,空压机洗清之后再用活塞洗井;然后再重复以上洗井过程,直至满足设计要求。每井活塞洗井不少于两次,每次提拉活塞不少于2小时,空压机洗井不少于2个台班,以确保洗井质量,达到正常出水时含砂率少于1/10000要求。
3.4井点降水缺陷
在岩石层中采用井点降水效果甚微,现常采用引水管引出再明排,此种方法需要将基坑开挖至岩石层后才能实施,因此如何在基坑开挖前降低岩石层中的地下水,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结束语:基坑支护和降水是保证基坑稳定的有力措施,在实际施工中必须坚定不移的保质保量完成,方能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地形复杂多变,支护和降水方式也多种多样,我们需结合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选用最合适的方式去实施。同时,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应当不断探索、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让工作越来越简单,让基坑越来越稳定。
参考文献:
[1]邹宇平. 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工艺及保障措施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 2021, 48(22):2.
[2]朱勇智. 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的分析\n——以广州中远海运空运白云机场仓储项目为例[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
[3]陆子毅. 对深基坑支护与降水方法的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