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选穴与吞咽障碍相关肌肉的探讨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针刺选穴与吞咽障碍相关肌肉的探讨与研究

扎西奥色

玛曲县欧拉秀玛乡卫生院

摘要: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具有“三高”的特点,即高复发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其致死率20%以上,全国人口终生脑卒中发病率可达39.9%,劳动能力丧失的患者发生率75%以上,重度残疾为40%,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率于5%~30%之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吞咽的并发症,常伴有饮水咳嗽、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临床表现,因进食-吞咽动作发生困难,易呛咳、误吸、误咽而引发相关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其中营养不良约为65%。目前,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未形成标准的诊疗规范方案,临床上治疗手段多样,涵盖现代医学、中医学、康复治疗等方法和理念,已成为医学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文献查阅发现,针刺舌体及颈部相应腧穴可有效地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针刺选穴吞咽障碍肌肉

引言

卒中俗称中风,属于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质量。吞咽功能障碍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吞咽过程双唇无法闭合、面颊肌张力降低及吞咽反射障碍等。长期吞咽功能障碍易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临床重点强调对症治疗干预。应用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能够起到调和脏腑功能以及平衡阴阳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综述应用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1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病因病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当属于中医学“中风”“喉痹”“喑痱”等病证。中医古籍中有不少关于吞咽障碍的描述,《奇效良方》中记载:“喑痱之状,舌喑不能语,足废不为用”。《素问·脉解篇》中记载:“内夺而厥,则为暗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金匮要略》提出“经络空虚,风邪乘虚人中”“邪人于脏,舌即难言,口吐诞”。有观点认为,中风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病理机制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关窍痹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核心病机在于“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咽窍不利”。目前国内学者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中医症候分型一直未见统一版本。急性期证型以肝阳暴亢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为主,恢复期证型多以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为主。

2吞咽分期针刺与肌肉的关系

局部腧穴治疗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其中口腔期选用:口腔内的金津、玉液,口腔外的廉泉、夹廉泉、上廉泉,面部为地仓、颊车。舌下系带左右侧,左右侧旁分别为金津、玉液,常用三棱针点刺舌下静脉放血治疗舌强不语、舌体肿痛、吞咽困难等症。采用毫针针刺,可刺激颏舌肌与茎突舌肌,颏舌肌针刺使舌体前伸及左右偏,充分搅拌食物,并减少口腔内食物残留;针刺茎突舌肌可上抬舌体后部,可防止食团提前从口腔期进入咽期,减少的呛咳发生。廉泉属于任脉经穴,阴脉之海的任脉与维系阴经的阴维脉交会于此,阴经气血汇聚输注之处;夹廉泉于廉泉左右旁开各1寸处,针刺时针尖朝舌根方向;上廉泉于双侧下颌交接点下1寸,下颌下缘与舌骨之间处;三穴共奏疏通舌脉瘀络,调畅气机,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开舌窍,利脉气,络脉通,舌本活的作用,使阴经气血会于舌下、舌根,气足则有力,血足则不萎,可治舌缓萎废、食饮困难等症。根据项针治疗真假性延髓麻痹障碍患者理论得出,口腔期与咽期选穴主要针刺相应时期功能障碍肌肉,因此咽期选用:供血穴、吞咽2、吞咽1、治呛、发音穴、治返流等。供血穴其位于项部风池穴直下1.5寸处,深部有椎动、静脉,可改善椎动、静脉血运状态,增强椎动脉对脑部供血的能力,起到缩小脑内病灶累及的范围,恢复脑组织血氧含量,提高脑细胞修复能力。治呛其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上切迹间的凹陷处,针刺深度为10mm,行捻转手法10s,不留针;其下分布有舌骨会厌韧带、甲状会厌肌及杓会厌肌,伴迷走神经分支喉上神经的内支分布,针刺可将兴奋性信号沿迷走神经上传并激活脑干吞咽核团及大脑皮质,以提高会厌功能与吞咽反射能力,以减轻咽期会厌谷食物残留的程度,降低误吸风险,起到了治疗呛咳症状的效果。发音其位于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处,喉结直下15mm,前正中线旁开0.2寸;针体倾斜进针时过下颌体与第三颈椎,刺入0.5cm,捻转10s左右出针,其深部有舌骨下肌群、环甲肌和咽下缩肌和迷走神经的喉上神经分支。针刺可促进环甲肌收缩牵拉声带使其闭合,并兴奋咽下缩肌收缩向下运送食团,改善延髓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

3针灸治疗方法

3.1舌针疗法

舌针疗法是在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舌体上的穴位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舌针的历史悠久,《内经》中就有60多条关于“舌”的论述,其中明确指出了舌头变化对于疾病诊断的价值,同时也为舌针治疗卒中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证实,应用以舌三针为主的方法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研究指出,舌三针结合头颈部控制训练可促进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改善。

3.2通关利窍针刺法

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廉泉,同时取咽喉壁点刺,玉液、金津放血。配穴:伴咀嚼运动受限和唇闭合不全,加太阳、地仓、下关、颊车;伴舌体运动受限,加内大迎,并于舌面散在点刺。操作方法:直刺内关穴,深0.5~1寸,施以提插捻转泻法1min;斜刺人中穴,深0.3~0.5寸,施以雀啄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向喉结方向斜刺完骨穴、风池穴和翳风穴,深2~2.5寸,施以捻转补法1min,以咽喉胀麻为宜;斜刺三阴交穴,深1~1.5寸,施以提插补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向舌根方向刺廉泉穴,深约40mm,施以捻转泻泄法1min,留针30min;点刺玉液穴和金津穴,以1~2mL出血量为宜;以压舌板压住舌体,点刺双侧咽喉壁3~5次。

3.3头针与体针结合

头针与体针结合方式对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头针可通过对相应大脑皮层进行刺激,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血管舒张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元损伤,促使脑细胞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体针则可刺激调节吞咽功能的穴位,改善吞咽功能。研究指出,头针结合体针可明显改善卒中后假性延髓麻醉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吞咽功能。研究指出,应用头体针结合的治疗方式可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功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总之,采取头针与体针结合的方式,可恢复大脑皮质脑干束调节作用,重建患者的吞咽功能。

结束语

针灸在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治疗中,临床可选择联合方法以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未来会有更多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方法,且可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强,刘苗,孟祥刚,谷文龙,武连仲,杜宇征.针刺治疗难治性脑卒中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J].吉林中医药,2019,39(12):1668-1670.

[2]秦彦强,姚海江,孙迎春,程先宽,周洁晨,景姗,张强,韩静,李大鹏.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中医康复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9,47(06):104-108.

[3]邢燕,王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所用腧穴规律探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01):142-143.

[4]赵奉茹,范涛,秦厚红.针刺“语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8,37(01):82-84. 姓名:扎西奥色、研究方向:藏医药如何有效的防止对时代性的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