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校大学生情商研究的调查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6
/ 4

关于在校大学生情商研究的调查报告

辛诚 ,刘江珊 ,代姗姗 ,田雪

陕西师范大学

摘要本研究以情商为切入点,聚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A高校本科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究大学生情商在心理健康症状与人际交往能力中间的作用。同时揭示个体情商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对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情商;心理健康;人际交往

一、研究缘起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大学生生存竞争与压力的增大以及文化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心理健康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学校将教育一直定义为对知识的教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智商的培养。而有学者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其中百分之八十来源于情商,只有百分之二十来自于智商,从中可见,一个人的情商在人的成功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王芙颂和张婷的研究中提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中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完善,情商不断发展的阶段,对于自身以及他人情绪的感知和表达,是大学生在大学中情商发展的重要课题。[2]

近些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发现,情商的高低影响了学生的日常交往与未来发展。但现实中,一些学校与家长,包括大学生自身一直以来只重视文化课成绩,从而忽略了情商的发展。[3]众多对于大学生情商现状的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情商的不同因素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人际交往方面集中表现为:部分大学生不善于聆听他人意见,无法很好融入集体,感觉自己不受重视或者感到被孤立,不善于主动经营友谊,自我封闭,羞于向他人敞开心扉,在与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接触中会感觉紧张等方面。[4]由此看来,大学生由于情商的缺乏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日常社会交往上。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情商,进而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任务。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线下发放量表的方式进行施测,共发放321份,回收313份,剔除未完整作答的样本后,剩余有效样本308其中男性34名,女性274名,均为A大学在校大学生

(二)测量工具

情绪智力:自陈式情绪智力量表Wong & Law在Goleman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独有的背景编制而成。量表包括自我情绪的评价、他人情绪的评估、情绪的调节和情绪的运用四个部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为 0.809, 信度良好。

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能力诊断量表(SADS),Buhrmester编制,我国学者张薇修订。量表从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自我表露能力、冲突控制能力、情感支持能力五个维度测量被试的人际交往能力。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17,信度良好。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采用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交往能力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0.981信度良好

(三)数据处理

运用SPSS 26.0和Amo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情绪智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直接影响;采用中介效应分析考察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探究情绪智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各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表1 各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变量

男(n=34)

女(n=274)

t

M

SD

M

SD

情绪智力

5.33

0.81

5.11

0.67

1.75

人际交往

3.59

0.54

3.48

0.43

1.39

心理健康

0.49

0.57

0.47

0.49

0.21

***. p<0.001; **. p<0.01; *. p<0.05

从表1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表2 各变量在专业上的差异分析

文科(n=133)

理科(n=171)

工科(n=1)

其他(n=3)

F

M

SD

M

SD

M

SD

M

SD

情绪智力

5.27

0.72

5.03

0.65

5.56

-

5.19

0.72

3.31*

人际交往

3.54

0.47

3.46

0.43

3.12

-

3.56

0.08

0.98

心理健康

0.51

0.59

0.43

0.41

0.47

-

0.81

1.04

1.05

***. p<0.001; **. p<0.01; *. p<0.05

从表2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在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显著,F(3,304)=3.31,p<0.05.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文科大学生

M = 5.27SD = 0.72情绪智力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M = 5.03SD = 0.65,p<0.05.

表3 各变量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变量

大一(n=15)

大二(n=45)

大三(n=133)

大四(n=111)

研究生及以上(n=4)

F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情绪智力

5.32

0.62

5.08

0.68

5.18

0.72

5.07

0.66

5.44

0.86

0.98

人际交往

3.41

0.33

3.44

0.46

3.52

0.50

3.50

0.38

3.57

0.14

0.43

心理健康

0.49

0.51

0.48

0.53

0.40

0.41

0.54

0.57

0.53

0.75

1.18

***. p<0.001; **. p<0.01; *. p<0.05

从表3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均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表4 各变量在生源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变量

城市(n=176)

农村(n=128)

t

独生子女(n=106)

非独生子女(n=200)

t

M

SD

M

SD

M

SD

M

SD

情绪智力

5.20

0.70

5.05

0.66

1.85

5.27

0.70

5.06

0.67

0.75

人际交往

3.53

0.47

3.46

0.40

1.31

3.55

0.46

3.46

0.43

1.71

心理健康

0.46

0.50

0.45

0.48

0.19

0.50

0.50

0.45

0.49

2.49*

***. p<0.001; **. p<0.01; *. p<0.05

从表4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304)=2.49, p<0.05. 独生子女(M = 0.50,SD = 0.50)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M = 0.45,SD = 0.49)。

表5 各变量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分析

变量

小学及以下(n=32)

初中(n=90)

高中或中专(n=112)

大专及以上(n=74)

F

M

SD

M

SD

M

SD

M

SD

情绪智力

5.11

0.69

4.93

0.71

5.24

0.66

5.24

0.67

4.13*

人际交往

3.44

0.52

3.41

0.47

3.50

0.38

3.61

0.45

2.88*

心理健康

0.48

0.45

0.49

0.51

0.48

0.56

0.42

0.41

0.32

***. p<0.001; **. p<0.01; *. p<0.05

从表5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在父亲不同的文化程度上差异显著,F(3,304)=4.13, p<0.05.事后多重比较发现,父亲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M = 5.24,SD = 0.67)和高中或中专(M = 5.24,SD = 0.66)的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显著高于文化程度在初中(M = 4.93,SD = 0.71)的大学生,p<0.05,而大专及以上和高中或中专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同时,表5的结果可得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父亲不同的文化程度上差异显著,(3,304)=2.88, p<0.05. 事后多重比较发现,父亲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M = 3.61,SD = 0.45)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显著好于文化程度在初中(M = 3.41,SD = 0.47)的大学生,p<0.05,边缘显著好于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M = 3.44,SD = 0.52)和高中或中专(M = 3.50,SD = 0.38),p<0.1,而小学及以下、初中和高中或中专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6 各变量在母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分析

变量

小学及以下(n=66)

初中(n=88)

高中或中专(n=86)

大专及以上(n=68)

F

M

SD

M

SD

M

SD

M

SD

情绪智力

5.04

0.68

5.04

0.69

5.16

0.73

5.32

0.63

2.61

人际交往

3.43

0.45

3.46

0.46

3.48

0.42

3.62

0.43

2.44

心理健康

0.49

0.54

0.47

0.53

0.50

0.52

0.41

0.41

0.51

***. p<0.001; **. p<0.01; *. p<0.05

从表6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情绪智力在母亲不同的文化程度上存在边缘显著差异,F(3,304)=2.61, p<0.1.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母亲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M = 5.32,SD = 0.63)的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显著高于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M = 5.04,SD = 0.68)和初中(M = 5.04,SD = 0.69)的大学生,p<0.05,而小学及以下和初中和大专及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6的结果还可看出,人际交往能力在母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边缘显著,F(3,304)=2.44, p<0.1. 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母亲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

M = 3.62,SD = 0.43)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显著好于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M = 3.43,SD = 0.45)和初中(M = 3.46,SD = 0.46)的大学生,p<0.05,边缘显著好于文化程度在高中或中专(M = 3.48,SD = 0.42)的大学生,p<0.1,而小学及以下、初中和高中或中专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情绪智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表7 各变量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

变量

M

SD

年龄

年级

情绪智力

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

年龄

20.74

1.67

1

-

-

-

-

年级

-

-

0.524**

1

-

-

-

情绪智力

5.14

0.69

-0.042

-0.045

1

-

-

人际交往

3.49

0.44

0.01

0.05

0.545**

1

-

心理健康

0.47

0.50

0.048

0.054

-0.330**

-0.158**

1

***. p<0.001; **. p<0.01; *. p<0.05

由表7可得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1;情绪智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

(三)情绪智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中介效应分析

采用Amos和SPSS中的Process插件对中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χ2 /df = 3.121, CFI = 0.938, IFI = 0.939, TLI = 0.911, NFI = 0.912, RMSEA = 0.059,因此说明中介模型拟合良好。回归检验结果见表8,心理健康症状显著负向预测情绪智力(β = 0.455, t = -6.12, p<0.01),情绪智力显著正向预测人际交往能力(β = 0.355, t = 10.867, p<0.01)。

表8 各变量关系的回归分析

回归方程

整体拟合指数

回归系数显著性

结果变量

预测变量

R

R2

F

β

t

情绪智力

心理健康症状

0.330

0.109

37.450**

-0.455

-6.120**

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症状

0.545

0.297

64.485**

0.021

0.474

情绪智力

0.355

10.867**

***. p<0.001; **. p<0.01; *. p<0.05

同时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9,在情绪智力产生的间接效应中,Bootstrap迭代5000次,95% 的置信区间间接效应置信区间不包含0[-0.219,-0.113],因此说明情绪智力在心理健康症状与人际交往能力间存在显著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162。路径的标准拟合指数见图1。

表9 中介效应分析

间接效应值

Bootstrap SE

Boot CI下限

Boot CI上限

总效应

-0.140

0.050

-0.239

-0.042

直接效应

0.021

0.045

-0.067

0.110

中介效应

-0.162

0.027

-0.219

-0.113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在心理健康症状与人际交往能力间存在着中介效应。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当注重发挥情商的积极作用,以情商教育为新的切入点,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此,需要大学生自身、高校和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情商教育。

(一)大学生应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本来就是自身情商水平的体现,它包括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等方面。对此,大学生可以通过主动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理论,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协调能力,学会与其他人合作共事等,以此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情商水平。此外,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在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显著,具体表现在文科生的情绪智力显著高于理科生。因此,大学生也应注意在人际交往中有意识地向文科大学生学习,加强自身对人文社科的学习和理解,在文理沟通中相互汲取彼此的经验。

(二)高校要完善情商培养工作机制

高校应该将对情商的培养融入进大学生培养方案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学分方面,有的高校积极开展素质拓展教育,要求大学生必须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获取一定的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方可毕业。这就使得大学生能够投身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和提高自己。此外,情商培养可以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方式进行。将情商培养融入进思政课堂、心理健康讲座等,教给学生情绪调节的实用方法,这是直接的情商培养。将情商培养渗透进各门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如适当布置小组合作的作业任务,给予每个人自我展示的机会等,这是间接的情商培养。此外,情商教育需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应以角色扮演、情景体验、合作探究等体验式教学为主,辅之以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三)家庭需注意教养方式

本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包办等教养方式,导致了孩子出现独立性差、性格孤僻、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因此,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应特别注意自身教养方式的改进。通过营造民主轻松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教会子女分享与分担,教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以培养其积极健全的人格。与此同时,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父母不同受教育程度方面的差异,针对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的情商教育可以通过学校育人、社会关怀、社区活动等进行补足。

综上所述,社会各界都应关注大学生的情商教育,重视情商在其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和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在各方的努力中完善大学生情商教育机制,从而提高高校育人水平和高校毕业生质量,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加强高校育人和社会用人的衔接,助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 王芙颂,张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工科大学生情商现状调查及培育机制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4):17-18.

[3] 戴科.高职院校大学生情商培育现状与问题分析[J].汉字文化,2020,(02):151-153.

[4] 李鲁宁,王婧慧.当代大学生情商及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03):118-120+123.

[5] 李承澄.家庭抗逆力对中学生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

1.辛诚(2001.2-)女;汉族;陕西渭南人;本科;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专业:教育学。

2.刘江珊(2000.2-);女;汉族;陕西榆林人;本科;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专业:教育学。

3.代姗姗(2000.1-);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本科;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专业:应用心理学。

4.田雪(1999.10-);女;汉族;四川广元人;本科;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专业:应用心理学。

课题信息:2021年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校大学生情商研究——基于21世纪10年代大学生日常交往活动的调查(项目编号:S20211071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