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试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吴,文

河源市源城区动物卫生技术中心,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我国是畜牧养殖与销售大国,近年来畜牧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养殖户的主要收入途径。然而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行业仍然存在规模化程度较低以及基层防疫体系建设落后等问题,这大大提升了非洲猪瘟等疫病的发生概率,对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都将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应针对非洲猪瘟等疫病充分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从而为我国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1非洲猪瘟概述

1.1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非洲猪瘟易感动物主要为家猪和野猪,猪不分年龄大小,无品种、性别和个体差异,只要发生,会波及所有的猪群。钝缘软蜱和和其他媒介昆虫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但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会感染人。(2)流行特点。从发生疫情的养殖场看,小规模场占大部分,2019年8月后所报告的疫情均发生在小规模养殖场。由于小规模养殖场户对非洲猪瘟了解不够,疫情防控意识较差,养殖场区门禁制度不严格,严格消毒次数较少,消毒设施设备不完善,消毒药品单一长期不更换,养殖场区防鼠、防虫及防鸟害措施不到位,极易发生非洲猪瘟疫情。(3)传播途径。从实际经验来看,非洲猪瘟可借由其他动物进行传播,鼠、昆虫等生物都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者,另外还可以通过饲料等进行传播,健康猪在食用被污染的饲料和厨余垃圾以后,可能会被感染。同时接触患猪和健康猪的饲养员也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渠道,不难看出非洲猪瘟病毒的强传染性。

1.2非洲猪瘟的诊断

非洲猪瘟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2天,长则20天。绝大多数非洲猪瘟病程为4~7天。患病生猪体温突然升高,可达40.5℃,但无其他异常;一般于4天后体温开始下降,死前2天左右开始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以及呕吐等症状。患病猪的耳、鼻、腹壁、腋下等部位皮肤出现发绀区,且耳部肿胀;剖检可见淋巴结出现血瘤样变化,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肺小叶间水肿并呈胶样浸润。此外,组织学检查时,患病猪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严重坏死和破裂对于本病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临床诊断中,一般具有非洲猪瘟临床症状即可怀疑本病,但确诊仍需依靠病毒分离、抗原或抗体检测等多种方法。因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与猪瘟类似,应特别注意两者的鉴别。除病毒分离培养、动物接种试验外,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IF)是最常用且安全的检测手段,但对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的敏感性较低。根据我国流行毒株ASFVSY18已公布的K205R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了针对K205R基因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经过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试验分析显示,此方法对非洲猪瘟的快速检测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的恒温隔绝式荧光PCR(iiPCR)的特异性、稳定性及敏感度与传统荧光定量PCR方法一致,实现了ASFV检测的规范化和现场化,是一种可快速检测ASFV的可靠手段。

2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2.1加强联防联控

严格遵守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防控要求,根据职能责任细化工作内容,积极主动地参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保证每一项防控措施都能落到实处。地方农业部门需结合实际情况,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做好非洲猪瘟排查检测工作,同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严格管理;地方财政部门需要对非洲猪瘟发展趋势进行估计,并快速筹措防控工作所需要的资金,严格根据补偿标准对扑杀患猪的养殖户进行补助,同时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做到资金流向清晰可查;交通运输部门在接到相关通知后,第一时间收紧生猪道路运输管理查验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完成管控任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对生猪市场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管,建立非洲猪瘟市场环节防控班子,与其他各部门相互配合,切断非洲猪瘟传播渠道。

2.2加强运输车辆监管

严格遵照上级规定,严格执行生猪承运人员备案管理制度。凡生猪运输车辆应当保证厢壁和底板的耐腐蚀、避免泄漏,并要有防止动物粪便和垫料等泄漏、遗撒的设备,易于清洁、消毒,随车装有简易清洁、消毒装置,并配备与车载设备统一的定位装置等,符合一个,批准一车,不符合的运输车辆一律不得批准,做到可追溯,确保实时监控。做好日常监督管理,指导其规范洗涤消毒、健康运输台账。加强对生猪收购贩运单位及个人的管理,强化信息化动态管理。严格执行产地检疫查验,并仔细核对机动车审批情况和清洁灭菌情况,不得使用没有审批、未经清洁灭菌的机动车运送生猪。做好生猪调运监督管理工作,以运输车辆审批、公路运输管理为重点,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实施统一的执法检查,打击各种非法违规调运活动,形成高压态势。

2.3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不当也可能提高非洲猪瘟发病率。在现代规模化养殖中,应完善生猪日常营养配方,尽可能为生猪生长提供可满足其需求的全价饲料,坚决杜绝向生猪投喂厨余垃圾及泔水等不良物质。有研究表明,饲喂泔水是造成非洲猪瘟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关部门可开展饲养管理和监督工作,确保生猪日常饮食的安全性。

此外,应制定严格的养殖场消毒制度,合理划分生产区、消毒区、生活区等各区域;生猪养殖场所应配备消毒室和消毒池,如在养殖场所的入口处配置消毒池,并根据实际养殖情况选择最佳消毒方式。其次,工作人员应及时清理粪便及污物,全面开展驱蚊驱虫作业,避免为病毒的传播蔓延提供机会。养殖场人员及车辆的流动性较大,也会为病毒传播提供机会;应禁止外来养殖人员及车辆进入养猪场,相关工作人员进出时应进行全面消毒。进出养猪场的所有车辆均应进行相关部门的备案,经全面清洁及消毒后方可入场;饲料运输车辆在养殖场外卸下饲料并消毒,禁止其与养殖场内生猪近距离接触,以免将病毒带入猪场。此外,还需根据当地气候环境情况合理调控猪舍温、湿度,夏季防暑,冬季防寒,避免病毒入侵。

2.4严格落实生猪基础免疫

在偏远地区,需要加强生猪的基础免疫宣传与教育,由于大多数养殖户免疫意识不强,甚至为了减少养殖成本而故意减少免疫追踪,造成生猪免疫屏障薄弱,引起疾病肆虐,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当地造成巨大的恐慌。目前,对非洲猪瘟并没有有效的疫苗,但需要定期接种猪瘟、口蹄疫等疫苗来增强猪群的整体免疫力,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畜牧兽医部门需要加强免疫检查管理制度,确保所有养殖户都能够定期接种疫苗。指派专员对基层地区进行深入调查随访,确保免疫工作全面落实。要及时向养殖户进行科普宣传,使他们正确认识到非洲猪瘟的危害,从而主动提高免疫的积极性。要积极加强对养殖技术和常识的推广,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的特点,从人、车、猪、肉、料等环节加强清洗、消毒及管控,减少病原微生物传播的几率。出现非洲猪瘟疑似症状时,要立即上报,不能自行盲目处理。

结论

非洲猪瘟威胁生猪生命安全,且不利于养殖效益提升。应强化非洲猪瘟的防控力度,掌握良好的防控知识与技术,降低疫病传播以及感染概率,优化生猪养殖环境,保障未来养猪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跃祥.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疫病防控措施研究[J].兽医导刊,2020(8):108.

[2]邓华成,徐雄真.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疫病防控措施分析[J].兽医导刊,2019(4):89.

[3]杨继香,王长德,王长荣.非洲猪瘟的防控[J].畜禽业,2022,33(7):33-35.

[4]杨恩铭.非洲猪瘟防控策略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