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村规划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黄爱村规划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

周燕

常德市武陵区自然资源局      415000

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在眉睫。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依然先行,村庄规划作为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法定依据,以打开村门、开放村庄为突破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本文采用综合分析方法,挖掘乡村潜在优势、客观分析现实问题,依托村庄既有规划成果,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举措,提升乡村本土影响力与竞争力,为后续高质量推动城乡融合奠定基础。

关键词:黄爱村;村庄规划;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1.引言

城市与乡村是现代化建设的两个重要领域,城乡融合发展可为乡村振兴创造发展条件、提供发展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前提条件,并致力于补齐城乡融合中的关键短板,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是相辅相成的。习总书记说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规划先行”[[1]],城乡要深度融合、乡村要有效振兴,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犹为必要,通过规划寻求问题突破、提前谋划发展方向。

通过理论梳理与实践操作,笔者认为:面对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和“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变革,村庄规划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是全要素覆盖、各部门合作的阶段性成果。城乡融合首先在于空间的融合,如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等,属于硬件融合。其次是人才技术、资源产业、及整体风貌等软实力的渗透。

2.黄爱村概况与问题

2.1 基本概况

黄爱村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中心城区东面芦荻山乡,由原来的小井港村和天井港村组合而成,紧邻东常高速常德东出入口,与中心城区仅十分钟车程,交通便利,属城郊融合类村庄,黄爱村的小井港部分用地属芦荻山乡中心镇区发展用地。全村现状人口2020人,520户。村域内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村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水系发达且形成水系网。除此之外,黄爱村是“中国工人运动先驱”黄爱烈士的家乡,故而更名“黄爱村”[[2]]。因该村位置优越,底蕴浓厚,先后进行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美丽乡村试点工程、“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2.2资源概况

2.2.1红色文化资源

光辉的历史值得铭记,革命的火种需要传承。芦荻山乡充分挖掘黄爱烈士不怕艰苦、勤劳奋斗的革命精神,先后投入1000万元打造省级黄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红色土壤,播种红色种子,目前黄爱村内通过红色教育、红色影视、红色旅游等途径提重温烽火岁月,提升乡村知名度,吸引周边游客。

2.2.2休闲农业资源

黄爱村低洼地势较多,雨季易发生洪涝灾害,农作物收获率低。面对现实难题,因地制宜发展了湘莲产业,打造千亩荷塘,将低洼地弱势转化为现在的田园综合体—天景花池,既实现农产品对外销售收益,又吸引游客到此休闲娱乐。与此同时,打造33.4公顷的富硒草本咖啡基地,助推了农业农产品多元化发展,顺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2.2.3旅游景点资源

依托红色文化基地与观光休闲农业,村内已有天景花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微型小说电影创作基地,伴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等,村内原本杂乱的环境得到改善,标识标志牌、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农庄逐步建立,形成了一定的景观效果与服务基础,是发展郊区乡村旅游、城乡融合示范基地的不二之选。

3、问题与举措

3.1.问题

3.1.1城乡公共资源供给差距较大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围绕“三农”问题增强了各项投入,但由于前期落后较多,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有待健全,黄爱村给水管网的改善和排污设施的处置成为村支两委及村民的强烈意愿。垃圾堆放和转运设备也亟需更新,村道会车困难、缺少燃气管道,茶余饭后的公共活动场地不满足现有需求等,构成提升居民幸福生活指数的短板。

3.1.2农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近年来,通过政府政策的招商引资和产业扶贫,农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比如湘莲,但是产业基础尚不稳固,且还处于培育成长阶段,自我造血功能不够强,村民收入增速不明显。一些产品质量还不够优,如富硒咖啡还是初级产品,品牌效应暂未凸显,收益率低,带货能力弱,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在摸索运营阶段管理不规范问题也影响农产品的销售与口碑,附加值有待增强。

3.1.3城乡劳动力分配不均衡

城乡劳动力分配不均衡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进城门槛依然较高,虽然户籍制度改革大幅改善了农民向城市流动的政策性环境,但是农民在城市就业和生活的成本仍然很高,城市的

住房、子女教育等制度性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很难实现农民家庭整体性搬迁进城。另一方面体现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外省务工趋势明显,在黄爱村现状2020口人中,永久居住人数不到一半,且大多为高龄化老人与留守儿童,年轻力量薄弱,在注重农产品加工与乡村旅游的形势下,精干劳动力流失极大影响经济增长与村庄建设。

3.2举措

3.2.1做好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

要在顶层设计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首先就要做好上位规划,规划要有站位全市的高度,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促进城乡在空间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此外,结合我市“1+1+5+10”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村庄规划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一张平台统筹布局与管理,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做细做实,实现城乡高度的融合,形成“1+1+5++10+N”的田园型城市群落,这个“N”就是城市周边区域的建制镇、特色小镇和一些交通节点型、资源富集型、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实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相互融合。

3.2.2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做好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由武陵城区逐步向四周延伸辐射,在芦荻山乡、丹洲乡和中心村建设(黄爱村)微管网系统,大力实施垃圾分类治理工程,加快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均衡发展,有计划地将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向村内倾斜,加大黄爱小学学校投入和师资配备;统筹建设城乡医联体,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实现黄爱村“小病不出村、治疗在当地”的目标[[3]]

3.2.3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要打破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的区域局限,依托乡域富硒草本咖啡种植、羊肚菌种植、马铃薯种植的技术、管理、服务,扩大其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全市果蔬种植标准化;依托村内千亩湘莲种植基地,大力开展加工,推进全市优质莲蓬加工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强产销对接,实现优质优价。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以红色精神为引领,深入推进常德市“4+9”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通过黄爱村及周边石公庙、蓼子坪、芦山4个示范村,带动周边5个村同步发展,打造一条具有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主题乡村游产品。”

3.2.4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通过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大力推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细化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条件及管理措施,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权能。要以市场化的手段,将村民在农村占有和支配的各种资源转变为资产,并将这种资产变现为可交易、能抵押的资本,让农民带着资产进城,让农民自愿、有偿、有序退出农村,实现农民变市民的根本转变。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吸引更多资源、要素投入到乡村振兴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

3.2.5创新运营与管理模式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创新为路径,主要是要推进思路创新。用创新技术和手段发展农村产业,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经济动力。农村建设领域的创新,就是运用新技术手段提升村庄建设、管理和治理水平,激发村委村民主人翁意识,增强村庄社会发展活力。农民生活领域的创新,就是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成果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消费动力和生活动能,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治理方面,要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全面融合;让城乡居民共同参与城乡融合式的社会治理,共享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罗必良.开放村庄:在城乡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J].南方经济,2021(08):8-11.

[[2]] https://www.so.com/.

[[3]] 杜倩,仇雨临.基层政府创新及扩散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0(12).

作者简历:

姓名:周燕

出生日期:1980年5月

性别:女

籍贯:湖南省常德市

工作单位:常德市武陵区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