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何家小学,315175
摘要:为了减轻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课外培训过多的社会现象,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双减"政策,为学生打造更好的成长环境。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成为当前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将以六上《圆的认识》为例,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展开研究,强调以生为本,意在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双减 作业设计 学习兴趣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信息等相关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指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作为作业设计主体的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出尊重孩子学习能力的的作业,凸显作业的综合价值,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尊重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激发数学兴趣
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不同,其个性品格、思维特点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也是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存在是个客观的事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无法改变。因此,只是安排统一的作业给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也会打击那些学困生的信心,消磨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设计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为了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可以将作业分成基础训练题、拓展提高题、综合挑战题三个部分。
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可以设计如下分层作业:
【基础训练题】:在一张边长是8cm的正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 )㎝。
【拓展提高题】:在一张长是8cm,宽是6cm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 )cm。
【综合挑战题】:在一张长20cm,宽15cm的长方形纸上最多能画出几个直径是5cm的圆?
以上三个练习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少学生都有在纸上画圆的生活经验。这几个习题都考察了学生对圆的特征的掌握,考验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但在难度上是层层递进的。这样的分层设计,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充分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样的分层练习也能以答题闯关的形式出现,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冲下下一关,让学生享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尊重学生表达,设计口头表达作业,增添数学自信
口头表达作业一直是教学中长期使用的作业形式,即便在书面表达十分便捷的信息化社会,口头表达作业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一方面,口头表达作业不仅能得出相应的结果,更有助于学生阐述解决问题的想法与过程。另一方面,口头表达作业采用口述的形式,免去了冗长的书写过程,交流反馈及时提高了作业效率,特别是在“双减”的背景下要减少纸质作业的时长,口头表达作业更具有存在的价值。口头表达作业增强了学生敢于交流的勇气,增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在教学完《圆的认识》这节课后,可以设计口头表达作业:“请你回家找一找,家里有没有藏着圆并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下你可以如何画下这些圆。”设计课后口头表达作业,不仅有利于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发展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口头表达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不仅要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而且要注意口头表达作业的多样化,甚至可以把口头表达作业结合在纸质作业、实践综合作业中。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见解通过口头表达作业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学生的表现欲和分享欲无疑会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尊重学生个性,设计操作性作业,培养数学兴趣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用填鸭式、教条式的教学方法泯灭学生的个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使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设计操作性作业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个性化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可以设计如下操作性作业:
(1)画一画:利用手上的圆规,你能设计出哪些美丽的图案。
(2)涂一涂:利用彩铅或是水彩笔给你的图案涂上美丽的颜色吧。
上述作业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操作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并不断尝试用圆规作图。学生们不断思考,在经过多次尝试组合后,设计出真正自己喜欢的作品。如有的学生用圆规画出了常见的卡通米奇头部,有的学生画出了常见的太极八卦图,还有学生画出了各类美观大方的图案。画出图案后再利用彩铅或者水彩笔上色,成为那个真正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样设计的操作性作业,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操作活动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了个性化作品,不仅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还能感受到数学的和谐之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尊重学生实践,设计综合实践作业,增强数学应用
彼德·克莱恩认为,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和实际参与。综合实践作业正符合这三大要素,体现了学生在课外或校外围绕和数学有关的主题或任务,通过动手实践、实验操作等活动去认识客观现实中的数学现象和规律。综合实践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作业形式,不但可以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具有开放性、探索性、体验性等特点。
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可设计如下综合实践作业:
请你回家后利用家里现有的工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到楼下的草坪或者是空地上画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
用什么办法?怎么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学生愿意思考、愿意解决现实性的问题。应用今天新学的《圆的认识》中的画圆的方法,画一个圆要先确定圆心的位置与半径的长度。先找半径,学生会从家里现有的工具出发找到:一米长的米尺,一米长的皮尺,还有一米长的绳子等。有了一米,就要解决与圆心了,只要有了圆心用这个一米长的工具绕着圆心走一圈就能画出圆了。为了解决圆心,有的学生邀请了爸爸妈妈做帮手,家长拿着绳子的一头,站在中心,学生拿着绳子的另一头绕着家长走一圈,学生走过的路程就是一个半径为一米的圆;有的学生用了大钉子,在草坪的中间钉一个钉子作为圆心,把绳子的一端绑上,自己拿着另一端绕一圈,也能在草坪上画出一个半径为一米的圆。还有其他各种形式,从作业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这项综合实践作业。综合实践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总之,无论是从学生成长角度出发还是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数学作业不能仅仅以纸质作业的形式呈现。数学作业的类型应该多种多样,各个类型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双减”的背景下,减少纸质作业量,本着以生为本的准则,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作业中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想想学生究竟需要什么?多想想学生想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数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作业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