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

张宁

石家庄市八一小学

摘要: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导火索,问题也是思维活动的开始。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并且有迫切想解决的愿望和要求之后,自然会积极地调动自我思维,进行思维体操。因此,创设激发学生的问题情景,成为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和手段。通过围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适宜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得学生不断由浅入深地进行问题的分析探究,学会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顺利构建自我的知识框架,也掌握学习数学的规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景;创设

在当前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下,在开展小学数学时,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应依据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全新的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这门科目来说,老师最主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的现状进行改变,实事求是地从实际出发,让整个课堂变得更有活力,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我在应用情景教学法时,依据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教学情景并将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渗透于其中,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体验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到教学情景中,进行体验式、探究式学习。

1问题情景创设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1.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字与图形会令很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没有兴趣就没有数学学习的内驱力。问题情景创设创造性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将数学知识真正应用于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二者的共同发展。同时,生活化、游戏化、故事化等丰富多彩的问题情景又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集中注意力,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探究,进而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而这又会再次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问题情景的创设兼具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启发性与梯度性等特征,贴合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使得学生能够在灵活多样的问题情景中全方面地思考问题,在综合性与启发性的问题情景中系统地构建数学知识网络,在逐层推进的问题情景中深入理解数学问题中蕴含的知识,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并在学习生活中将奇思妙想化作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实现数学思维的横向、纵向全方面发展与提升。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策略

2.1利用生活进行情景创设

其实数学这门科目当中的很多知识点都能够与现实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的联系起来,以实际的问题作为类别开展数学知识点的教育学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将生活当中的知识点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情景。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转变为课堂当中数学的问题情景,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潜意识当中将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与数学的问题紧密的联合起来,从而更加系统的整理数学的相关知识点,并达到一个较高的高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问题创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当中的问题,并且将问题数学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其实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并且获得更高度的教学效果和更强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图形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作为基础开展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游戏活动当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这些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之前,需要先用另一个图形将部分图片的内容盖住,然后让学生猜测这个图形的名字,如果学生猜对,那么就可以将图形的全部内容播放出来,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组学生猜对的次数多。使用的图形可以是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等,这些图形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图形,学生在观察这些图形之后就可以更好的以这些图形作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的图形学习任务。例如在播放某一个幻灯片时,学生会回答教师这个图形的名字,可能是三角形、梯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紧接着问学生为什么不会是什么图形呢,为什么呢?学生就会回答不会是长方形也不会是正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4个直角的,但是图形当中并没有空缺的直角。

2.2立足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竞赛性有效问题情景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不成熟、玩性较大,小学数学教师创设有效问题情景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仅表现为讲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求教师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加深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变化,以此为基础展开数学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具有好胜心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竞赛性的有效问题情景符合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讲解“求平均数”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分钟跳绳比赛,将班上的同学分为4个小组,每组选派5人参加,同时选出记录跳绳个数和时间的学生,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努力跳绳,都想为小组争光。得出每个小组跳绳的总数后,询问学生如何计算平均数。多数学生积极踊跃地举手回答,基本理解了平均数是跳绳的总数除以参赛人数。通过此类问题情景的创设,融入有趣的游戏,确保问题设置的竞赛性,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感悟了知识的含义。小学阶段的学生乐于自我探索,是问题的发现者。针对数学问题,教师直接告诉答案的效果远低于学生自我探寻。学生只有自己发现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并在此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求知欲望,获得更强的成就感。

2.3利用合作问题促进互相学习

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合作性质的问题,让学生在利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进步。例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之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多边形,并且提前准备材料进行多边形的裁剪制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内角和计算,让不同的小组去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有些小组会利用量角器进行求和计算;还有的小组会想到将所有角减下来拼在一起进行测量计算。组内成员集思广益,协同互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引导他们互相学习,树立团队协作精神,携手共同进步。

3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行为的创新总体来说是围绕着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针来进行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此外,教师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将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并通过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对所写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对学生要保证多元化培养,以此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与热情,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丽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问题设计策略[J].考试周刊,2021(29):93-94.

[2]高干.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智力,2021(10):97-98.

[3]林建欣.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22):140-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