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 文化是民族之魂。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英语学习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从分析国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着手,从构建大学生国学与英语互动学习课程体系出发,进一步从爱国敬业的视角明确高校英语专业师生的最终使命,加强高校英语专业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意识,以英语为媒介传播中国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国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体系
文化是民族之魂。
高校是塑造民族精神、维系价值认同的引领示范机构,又是研究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阵地,应当责无旁贷的肩负起培育大学生民族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荣使命。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英语对中国人的学习、考试、就业、工作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英语教学也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而与时俱进,积极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传播中国文化。高校英语教学不能简单地将英语当作语言来学习以及教学,更要以英语为工具,对外弘扬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高校英语专业师生在新时代下的使命,也是在新时代下创新高校英语教学的最基本意义所在。
因此,高校师生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以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为基础,建立一套以中国文化与英语互动学习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
英语的国际化是十九世纪英国全球疯狂殖民侵略扩张的产物。 二战的结束,确立了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这一地位的确立继“日不落帝国”之后又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的不可动摇的地位。以英语为传播媒介的美国社会价值观迅速影响整个世界。
如果说早期的英语学习是殖民列强侵略的结果,那么,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加大,中国教育中的英语教与学也应当与时俱进,以英语为媒介,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力度。在这一进程中,高校英语专业师生责无旁贷。在全国每年毕业的700多万毕业生中,英语专业毕业生高达数十万,而所有的大学生基本都是至少10年以上的英语学习者。同时,每年大量的初中、高中、大学等留学生涌入欧美教育市场,但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与活动过程中,国人做为中国文化传播者的意识远远没有得到加强。究其原因,是在高等教育中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是一种爱国意识的缺失。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以来,轰轰烈烈的英语入学考试、英语四级、六级、专业八级、研究生入学考试、职称英语等考试影响着千万中国人的人生,同时留给国人更多的思考:众多的英语考试的意义何在?
(一)大学英语学习材料的西化性与学生西方文化脱节
目前,大学生英语教学的材料越来越关注西方文化的原汁原味 性,然而,在学生没有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学习材料的原汁原味性为英语教与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离开了文化背景的英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枯燥的词汇死记硬背,再好的教学材料对学生而言也就缺乏趣味性和知识性。在学生知识的丰富性、视角的独特性以及思维的批判性上就更为狭窄。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英语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一词一句的得与失,而是如何形成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英语课堂在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以及视野的拓展等方面也更需要与学习者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达到互动学习的效果以及更好的培养师生弘扬民族文化的爱国意识。
(二)大学英语教师无意中成为传播西方文化的传教士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许多英语教师无意中成为西方文化的传教士。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部分高校英语教师中国文化基础薄弱,英语课堂教学中缺乏中国文化的传播意识。由于教师本身中国文化的缺失,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缺乏中西文化互动学习的教学意识,单纯的为了英语学习而学习与教学,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因此,许多高校英语教师无意中成为西方文化的传教士。其次,在课堂教学与文化交流中,有些高校英语教师盲目崇拜西方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社会保障等制度的优越性。
(三) 学生英语学习的被动性
首先,基础教育过早的文理分科导致大学生本身民族文化、历史知识基础薄弱。其次,自觉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在高校中没有得到进一步培养,因而意识淡薄。在对外交流中,由于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基础知识薄弱、语言文字表达不规范,难以清晰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难以讲好中国的故事,难以传递好中国的声音。
(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功利性
多年以来,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高等教育的难言之痛。一方面,部分高校英语教学基本上为英语四、六级考试而服务,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目的。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也单纯为了达到毕业对英语水平所达到的硬性要求。至于口语表达,基本上属于无法交流。
(五) 对外文化交流过程被动型
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纵然我们有5000年的中华文明,纵然我们的师生也有足够的英语单词词汇量,但是尴尬依然。我们师生缺失的是将民族文化用英语表达出来的基本能力。其中,用英语准确表达出民族文化用词就是一个难题。例如,通过调查发现,若是没有经过专门学习,大部分英语专业师生对中国文化中的琴、棋、书、画、刀、枪、剪纸、水墨画,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等的术语表达不清。课堂调查表明,在涉及中国古代文化的词汇中,基本上95%以上大学生将“枪”—中国古代的矛spear译为西洋火器的gun,而将“琴棋书画”的“琴”zither 译为西洋乐器的piano。这就是我们的英语学习与中国文化的严重脱节所带来的结果。
三、高校英语专业师生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意识
第一,理论上学习。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过程中,每一位高校英语专业师生首先自身加强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用核心价值观理论武装自己,做到爱国敬业。以中国文化为基础,以英文版“治国理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为理论指导,将核心价值观理念深深植根于内心深处,思想上始终奉行爱国敬业理念。英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编辑,是为了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等方面,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代表了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策略,对于当代高校英语教师和所有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英文版丛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共12册,每册围绕一个关键词,从中西方历史渊源、发展、深度上进行阐述,分别把12个关键词的理念讲的透彻、清楚、充分。在思想意识引领、意志力量凝聚上,英文版丛书为当代高校英语专业师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对外传播上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二,实践上践行。在对外文化交流实践中,高校英语专业师生要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底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自觉加强传播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讲好中国的故事,传递好中国的声音,配合经济建设,进一步在软实力上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体系建设
(一)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英文版核心课程
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积极著书立说,从对外传播的角度讲述中国的故事和传递中国的声音。近年来,Insight Into Chinese Culture(《中国文化读本》(叶朗))、 Governance of China(《治国理政》(习近平)), Core Socialist Values Key Words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韩震))等大量的中国文化经典被翻译成英文材料,为英语学习以及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进一步加强了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用语的规范性。
(二) 以英语为方式的中国文化考核机制
今天,高等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以及教育力度。与《儒家人文主义》、《传统中国的伦理和政治理论》等一系列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成为哈佛大学的核心公选课程相比,中西方文化历史的公选课程却难以有系统的大量进入我们的大学课堂,在西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同时,我们选择的却是对中西方历史文化的淡忘。 爱国的前提首先是掌握历史。如今,各个高校都在提倡创新,但是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积累,创新就成为一句空话,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中国5000年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在课程考核体系设置上,首先要循序渐进,先巩固基础知识,做到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的有机结合,而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教学与学习模式。其次,考核内容要体现在学生掌握丰富客观文化下的主观能力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在学生独特视角、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发上得到体现。
(三)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核心课程
在高校英语专业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意识加强过程中,一方面从思想政治角度加强国学建设以外,另一方面,也要批判性的吸收西方文化。目前,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纷纷引进的一系列西方文化的核心教材,备受师生青睐。作为西方高等教育的优秀教材,哈佛大学的原版教材 The Surve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西方文明史》)、 斯坦福大学的原版教材Why the West Rule-now(《西方为什么主宰》)、 英国大学的原版教材The Survey of European Culture(《欧洲文化》)、 备受美国各个大学推崇的经典教材Humanistic Tradition (《人文传统》)等从更为广阔的视野打开学生的全球文化意识,进而加以吸收全人类文明中优秀的成果。诚然,每个民族的历史学家在撰写自己民族文明史的时候,都会过度的褒扬自己民族的文化,也更多的将外民族作为非主流文化,这种思想束缚和文化囹圄需要打破。
五、高校英语专业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意识建设意义
(一) 加强师生国学素养
构建国学与英语互动学习课程体系,一方面,将学生英语学习与国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国学内涵为背景,通过英语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国学和英语的兴趣。
(二)规范国学术语的英语表述方式
配合汉语国际传播计划,提高国学全球影响力。规范国学的表达方式,传达好中国的声音,讲好中国的故事,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对一所本科大学英语专业师生 (该大学和美国一家大学有孔子学院、同时也有一些英语教师常年在孔子课堂教学)调查问卷表明,在没有专门经过中国文化培训和学习的情况下,95%的大学英语专业师生对于下面的中国文化的名词术语不能正确表达: 琴、棋、书、画、刀、枪、剑、造纸、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水墨画、青花瓷、剪纸、刺绣、丝绸之路、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三) 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传播中国文化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秉承传播弘扬中国文化的理念,今天,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共创和谐的人类家园。
六、 结论
大学是精神殿堂,高等教育贵在给学生一个视野,一种精神、一种思想,并由此而形成的高尚的情操和爱国精神。世界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在于秉承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人文内涵建设中,健全师生跨学科知识谱系以及全球化的学术视角等不可或缺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把握历史的前提下更好地展望未来。
高校英语教师应当秉承“教育兴亡,我的责任”的理念,将责任与义务落实到自己身上,而不是一个笼统的、泛泛的集体身上。高校英语专业师生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将英语教学与国学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结合起来,并投身到这一使命中去,才能共同创造高等教育美好的未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天,我们依然希望“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中国人文教育的最高境界在高校校园复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年9月
[2] 习近平.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年9月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 英文版系列丛书 【M】. 北京: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3月第1版
[4] Han Zhen. Core Socialist Values Key Words People University Press, 2015年3月第1版
[5]叶朗. 《中国文化读本》【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6月第1版
[6] Ye Lang. Insight Into Chinese Culture【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6月第1版
罗学锋,男,河北青龙,1970年1月,硕士,教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13933689639, 1047127117@qq.com。秦皇岛秦皇西大街106号 066004
文章为2020-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结题论文。
课题名称: 外语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课题编号: 2020GJJG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