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3

日语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

李桂贤 ,施立洁

河北外国语学院 

摘要:为了更好的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习总书记提出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日语专业课也应该和思政教育结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个国家在经济和社会交往日趋频繁,学习日语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和价值观的生成时期,而现在社会网络发达,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不同的信息,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学及时融入思政元素。在日语教学中,任课教师在教好日语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进行传承和弘扬。作为一名日语任课老师,要会用日语讲中国故事,同时也要中国故事融入日语教学讲给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也要会用日语传播中国声音,架起中日民间友好桥梁。

关键词:日语   专业课   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且“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日语任课教师应该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光是思政教师的责任,任何一名老师不能例外,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做事,在教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作为日语教师,专业课课程占学生总课程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的效果会直接关系到日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那个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专业课教师必须思考挖掘专业知识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日语专业教学中,实现通过隐性教育达到思政效果。

1 日语专业课思政元素包含内容

日语专业课思政元素有很多,凡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都算是思政内容,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时事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经济和科技等各方的发展、法制教育、职业道德等,把中国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融入到日语专业课程中,通过中日文化的比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明辨是非,防止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渗透。日语任课教师应该把思政元素在导学导教案设计、课堂教学、练习、课后作业、学生活动、实习实践各个环节都体现。

2 高校日语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首先,日语专业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更直接接触日本文化,学习日语必然要学日本的文化,对于日语师生来说,为了提高日语表达能力,要通过各种方法学习日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等,这会让学习者容易理解日本人的行为习惯,就会受到日本人的价值观或者错误思想影响,容易受到他们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那些错误或者片面的思想容易渗透到他们头脑中。所以在日语专业课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日语专业中的思政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语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分清良莠。

其次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25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80周年校庆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提出指示:“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大有可为。希望你们提高育人水平,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 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在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上作出新的贡献。”日语人才培养与定位应该与国家发展要求保持同步,现在日语人才不能仅满足培养日语听说读写译水平高,而应培养不仅有过硬的日语水平,又具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敢于发扬积极主动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担负起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的使命。

因此日语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势在必行,日语任课教师必须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让学生在学好日语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日语专业课程隐性思政的作用。

3 日语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

3.1提高日语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认识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2021年4月30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当前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日语任课教师要改变思想,不能只是传授日语知识和日语技能,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将教书育人统一起来,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将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而不是罗列在一起,生搬硬套,要与时俱进,讲政治、讲法制、讲国情、讲格局,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融入日语专业课教学,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学生“诚信、自立、求知、成才、报国”,做到传道授业、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爱国情怀。

3.2深入挖掘日语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首先说课堂管理也是课程思政的一个体现,比如如何治理后桌现象,有时候学生上课时会做到后排,或者做的比较分散,作为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做到前排并且整齐坐好,有些人觉得是小事,但是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影响任课教师的授课激情,可以要求学生干部起带头作用,进行总体协调。让学生明白课堂是严肃的场合,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要懂得尊师重道。

其次说授课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因素不是全部日语单词或者整篇日语课文都必须思政,而是找突出的、有意义的单词、句子、课文片段等,从思政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比如日语精读课在讲日语语言文字的起源时,可以将汉语文字起源以及日语假名都是汉字草书行书的偏旁部首等,哪个假名是从哪个汉字演变而来的,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日语听力课教学,学生听日本NHK、综艺或者看日语电视剧等,这些主要内容是日本时事与热点,但是中日双方的政治立场、价值观、伦理等毕竟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在学习这些资料时,教师要对学生及时引导,要有正确的政治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新华网、人民网等,关注、人民中国、japanembassy等公众号,了解国内对于中国时事、日本时事以及国际热点的报道,引导学生政治立场不同的对比,树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观念。日语口语课要注重民族文化元素的导入,目前日语专业学生对日本的地理、历史、文化等都能用日语表达,但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用日语表达很费劲,因此在口语课上,任课教师要融入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用日语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另外任课教师的身教也是课程思政的一个环节,每次上课任课教师提前10分钟到达教师还是迟到,要求学生讲礼貌懂礼仪,任课教师自己说话是否文雅,任课教师的穿着打扮、精神面貌等,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无形中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言一行。

3.3优化教学方法,实现隐性教育

河北外国语学院提出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以培养准职业人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素养,直接为职业和岗位培养人才。首先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导学导教案自主学习课程,其次推选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教师点拨拔高。在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中教师由原来的教和讲变成了引导和启发,导学案要求教师精细设计,既有日语知识目标,又要有相关思政目标,学生在课堂讲的内容教师要及时更正。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和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在查找日语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合作,了解教师备课的辛苦,这就是一种隐性教育。

在疫情的影响下,学生在线下上课的时间在减少,很多学校都同步开启线上教学模式,于是出现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混合教学让老师和学生的接触更为灵活,“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不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简单重叠,而是以学生个人成长为中心,通过媒体、互联网等将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形成良好互动模式的教学方式。利用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上连麦、屏幕互动、作业批改等功能,逐步完善线上教学模式,线上可以让学生预习、难点提前了解,线下只讲解重难点和大家都有困惑的地方,线上留作业检查作业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以上传相关知识点视频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探索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4创新课外活动,多渠道培养学生

为了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爱党,传统的课外活动在思政教育方面是学生干部组织学生学习视频资料、进行党史演讲比赛、中文介绍各地风土人情等,开展专项教育。现在可以让学生举办中国传统文化的日文演讲比赛,例如中国各地民俗、家乡秀等。再比如配音比赛、情景剧,原来大家都是挑选自己喜欢的日剧练习配音或者模拟情景剧,现在找来日本宣传中国美食、风景的纪录片和中国童话故事,进行配音和编排情景剧,还可以找国家十九大报告、道德经等举办翻译比赛。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练习日语的同时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了解我国国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习实践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思政的一个环节,学生开始实习实践前日语学院要召开动员大会,开展诚信教育,要求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将日语理论知识到工作岗位实践,不能不实习只是盖章,在工作过程中才能成长。还要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貌、吃苦耐劳、互帮互助、遵纪守法等多方面教育。进入单位,单位的指导老师也会对学生进行单位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心理承受能力、自我定位合理等教育。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写实习实践手册,分为周小结、月小结、实习报告,记录自己的所学所为。实习指导老师也要定期检查,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工作岗位学生日语能力及时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做好自我管理,根据工作岗位对自己的日语充电,认清自己、了解社会,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3.5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方面,加大课程思政评价的内容。原来主要是听写日语单词、背诵句型课文及完成课后练习,现在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每课文章内容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用日语进行文章中心思想总结、对喜欢的出场人物用日语评价、中日文化不同的日语发表、写日语学习心得、写读书笔记等,通过这样的评价内容,可以更深一步挖掘学生思想,突出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情怀。

平时小测或者期末测试时选择的考试内容,比如阅读理解等内容,里边都会涉及到作者的观点和想法,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要相当注意,准确捕捉思政元素融入到测试当中,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如果讲解的时候感觉到学生思想有偏差,就需要及时纠正。

唐代教育学家韩愈提出教师的职责为“传道、授业、解惑”,不能只是授业不传道,专业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很大影响,在日语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践教学以及毕业实习指导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明白当今世界局势的多变。日语专业课教师应该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深入挖掘思政内容,利用在教学过程中独特的优势,将德育的小溪流淌在课堂的每个角落,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潜入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政育人作用,保证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爱国情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中国外语. 2021,18(02)
  2. 卢珊珊.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斯曾问题研究.硕士电子期刊出版.2021年第02期
  3. 黄国文,肖琼.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中国外语,  2021,18(02).

4. 杨菁.“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 2022,12.

5. 黄海珍.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路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22,43(16).

6.曾瑞鑫.庆祝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中国网.2021.9.

7.马福军,徐丹,尹炯博.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制定研究.高教学刊. 2022,8(09).

8.谢媛媛.高职生实习阶段英语课程思政路径研究.海外英语. 2022,(05).

本文为河北外国语学院校级课题(教改项目)《日语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课题编号:HWJG202163)的最终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