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中心医院 414000
【摘要】:目的: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I诊断 。方法:本次研究笔者收集文献资料2021年10月-2022年3月收入的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疑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患者均接受MRI、CT和病理金标准检查。MRI诊断即为研究组,CT诊断即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技术的诊断差异。结果:研究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误诊率、漏诊率指标略优于对照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病症的诊断类型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技术和CT技术都能够有效诊断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疾病,结果均理想,医院可结合实际的医院技术、患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诊断方式。
【关键词】: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CT;MRI诊断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属于真菌感染性疾病的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加剧,抗生素滥用等患病率在逐年增加。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病症和鼻窦炎、肿瘤有相似之处,但是治疗方式和疾病严重性有所不同,故此临床建议采用影像学技术及时诊断疾病,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方式[ 1 ]。本次研究探讨CT和MRI技术诊断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笔者收集文献资料2021年10月-2022年3月收入的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疑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患者均接受MRI、CT和病理金标准检查。患者男性27例,年龄为24.4岁-75.8岁,平均年龄为(49.8±1.72)岁,女性16例,年龄为27岁-70.8岁,平均年龄为(47.8±2.14)岁。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金标准诊断结果表示,43例患者阳性40例,阴性3例。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CT扫描,采用16层扫描,以眶线为基线,设置矩阵为512*512;层厚、间距0.50cm。从额窦顶扫描至上颌窦底,从蝶窦后缘扫描至额窦。
研究组接受MRI 扫描,采用1.5超导型MRI扫描仪,头颅相控阵线圈,分别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序列扫描设置T1WI序列TR=88ms,TE=2.5ms;T1WI序列TR=1354ms,TE=110ms;矩阵为250*250,层厚、间距都为0.5cm。增强扫描时候经肘静脉注射0.1
mmol/kg钆喷替酸葡甲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诊断结果。
分析患者诊断病症类型[ 2 ]。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 ],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疑病患者诊断结果对比见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误诊率、漏诊率差异不大,研究组多项指标略高于对照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1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疑病患者诊断结果对比[n(%)]
小组 | 例数 | 灵敏度 | 特异度 | 阳性预测率 | 阴性预测率 | 误诊率 | 漏诊率 |
研究组 | 43 | 67.5(27/40) | 18.75(0/3) | 100(27/27) | 18.75(3/16) | 0(0/3) | 32.5(27/40) |
对照组 | 43 | 65(26/40) | 12.5(1/3) | 96.3(26/27) | 12.5(2/16) | 33.33(1/3) | 35(26/40) |
X2 | - | 0.1398 | 1.4815 | 3.7697 | 1.4815 | 39.9952 | 0.1398 |
p | - | 0.7085 | 0.2235 | 0.0522 | 0.2235 | 0.0000 | 0.7085 |
注:研究组诊出阳性38例,阴性5例;对照组诊出阳性36例、阴性7例。
2.2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疑病患者诊断结果对比见表2
两种影像学技术下,临床病症的诊断类型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2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疑病患者诊断结果对比[n(%)]
小组 | 例数 | 增生 | 多窦病变 | 单窦病变 | 鼻窦壁骨质缺损 | 其他 |
研究组 | 43 | 11(25.58) | 15(34.88) | 14(32.56) | 12(27.91) | 3(6.98) |
对照组 | 43 | 12(27.91) | 14(32.56) | 12(27.91) | 15(34.88) | 2(4.65) |
X2 | - | 0.0594 | 0.0520 | 0.2205 | 0.4859 | 0.2123 |
p | - | 0.8075 | 0.8196 | 0.6386 | 0.4858 | 0.6449 |
3.讨论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是耳鼻喉口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被称之为霉菌性鼻窦炎,临床的发病率约为鼻窦炎患者的三成左右[ 3 ]。该疾病的发病和患者的生活地理环境、激素用药等有相关性。致病菌中曲霉菌、念珠菌、壁孢子菌最为常见。慢性侵袭性鼻窦炎患者的真菌藏匿在患者的鼻腔或者是鼻窦腔内部,严重时候可能会侵犯粘膜或者是患者的骨质,还能够朝着患者的鼻窦外部组织进行侵犯如眼眶、颅底等。发病后患者表现出面部肿胀以及视力急剧下降,一些患者还伴随着头痛、眼球突出以及疼痛等,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时诊断患者病症后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是患者、医生关注的重点。CT技术可观察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病症情况,可观察到内部的斑点状钙化、伴条状病变将其判定为该疾病。MRI技术可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患者的海绵窦、脑实质问题,及时确诊患者病症,筛查癌症
[ 4-5 ]。本次研究也对MRI技术和CT技术在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经过诊断后发现MRI技术的结果和CT技术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多项指标结果表示MRI 结果更好,后期可扩大样本量来进行进一步深化研究。综上所述,CT和MRI 技术都可以诊断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疾病,患者误诊率、错诊率较低,诊断结果理想,可结合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参考文献】
[1]马亮,孙中武,刘鹤. 真菌性鼻窦炎的CT、MRI征象观察及其与病理结果的对照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9):12-14+18.
[2]胡世宇.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J]. 吉林医学,2016,37(11):2626-2628.
[3]郭德强,刘飞,张雷,王增光.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I诊断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9):178-179.
[4]陈灿,牛玉军,马湘乔.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J]. 广东医学,2020,41(07):732-735.
[5]张力,康渊春,刘海斌,苏志强,彭浒,洪晓东,纪振华,王志平,伍小琴,邹柳凤,程寅,杨子轩,陈进璜,张国民. 首诊眼科的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解剖学特点[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1,39(02):2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