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伴小气道功能改变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3

变应性鼻炎伴小气道功能改变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临床研究

陈鸣宇 宋莉红 焦红翠 孟祥 陈舒雅 马将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 陈鸣宇[潘1]100055

【摘要】目的对变应性鼻炎伴有小气道功能改变的患者进行初步研究,并观察其中医证候特征,为下一步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分析变应性鼻炎小气道功能改变情况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中医辨证调护变异性鼻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变应性鼻炎患者,依据血常规、血清IgE及肺功能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伴有小气道功能改变组及无小气道功能改变组,运用《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调查表》收集其流行病学资料及中医证候要素资料,将资料信息录入Microsoft Excel2016采用SPSS23.0统计分析通过血常规、血气IgE、肺功能检查筛选符合诊断要求的具有小气道功能改变的变应性鼻炎患者, 完成《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调查表》调查后进行中医证候要素统计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结果研究实验纳入入组变应性鼻炎患者72例,男性30例(41.7%),女性42例(58.3%),男女性别比例为1:1.4;入组72例变应性患者中,肺经郁热证13例(18.1%),肺气虚证11例(15.3%),肺肾两虚证13例(18.1%),脾气虚证35例(48.6%);其中符合小气道功能改变者13例(),占总患者比例为18.1%,无小气道改变者?例(?%)。小气道功能改变组与无小气道功能改变组的中医证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卡方值=?)其中男性患者4例(30.8%),女性患者9例(69.2%),男女比例为1:2.25 13例患者中,肺经郁热证6例(46.2%),肺气虚证0例,肺肾两虚证5例(38.5%),脾气虚证2例(15.4%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约18%具有小气道功能改变,此部分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医证候点,青年患者以肺经郁热居多,老年患者以肺肾两虚为主。这对下一步研究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和并小气道功能改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变应性鼻炎伴小气道功能改变与中医证候,中医辨证调护用于预防变应性鼻炎发作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小气道功能,中医证候

  变应性鼻炎(AR)和支气管哮喘(BA)密切相关。1997 年Grossman 首先明确提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强调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的整体性,提出了两种病情同时存在情况下的处理原则,并强调了二者在许多方面均存在相关性[1]。2001及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起草的《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指出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密切关联[2-3]。2011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强调变应性鼻炎作为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哮喘的发生和进展[4]。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高反应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哮喘病理改变特征是小气道受累及可逆性气道阻塞,小气道损伤是哮喘肺功能早期损伤的表现。Ciprandi等[5]研究提示年轻的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会出现小气道病变,且小气道病变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目前关于变应性鼻炎患者小气道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中医证候研究亦鲜有研究。因此,我们通过招募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其小气道功能及中医证候进行初步研究。[潘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

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1.2纳入标准

1.3排除标准

入选受试者均无哮喘、喘息、慢性咳嗽及其他系统慢性疾病病史,近8周无呼吸道感染病史,无鼻部及颜面部外伤史,无吸烟史,鼻内镜检查无明显鼻中隔偏曲,

女性患者均不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4变应性鼻炎及其伴有小气道改变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我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5年,天津)及分类按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参与制定的ARIA指南。具有典型喷嚏、清涕、鼻痒、鼻塞(至少有2项)症状以及鼻腔黏膜苍白或者充血、水肿、水样分泌物等体征、或sIgE呈阳性反应的

1.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6资料采集

《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调查表》调查。

1.7数据录入

将资料信息录入Microsoft Excel2016

1.8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对研究对象的年龄采用(±s)来分析;对其证型的分布采用频数、构成比及率来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有无小气道改变两组间中医证候的差异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85月~20195月期间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招募具有典型喷嚏、清涕、鼻痒、鼻塞(至少有2项)症状以及鼻腔黏膜苍白或者充血、水肿、水样分泌物等体征、或sIgE呈阳性反应的患者80[潘3]诊断标准参照我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5年,天津)及分类按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参与制定的

ARIA指南。入选受试者均无哮喘、喘息、慢性咳嗽及其他系统慢性疾病病史,近8周无呼吸道感染病史,无鼻部及颜面部外伤史,无吸烟史,鼻内镜检查无明显鼻中隔偏曲,

女性患者均不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所有入选受试者均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清IgE检查,并完成《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调查表》调查

1.9伦理

本研究经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测试前所有受试者均被告知本研究内容后同意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表格录入原始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对研究对象的年龄采用(±s)来分析;对其证型的分布采用频数、构成比及率来分析;将入组患者以小气道功能是否存在改变分为两组,统计各组证候分布,采用卡方检验来分析其差异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气道功能改变统计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80例,脱落8例,性别分布上,男性30例(41.7%),女性42例(58.3%),男女性别比例为1:1.4,年龄27岁~68岁,平均年龄(46.63±13.796);入组72例患者中,符合小气道功能改变者13例,占总患者比例为18.1%,其中男性患者4例(30.8%),女性患者9例(69.2%),男女比例为1:2.25。[潘4]

2.2 中医证候统计结果

入组7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肺经郁热证13例(18.1%),肺气虚证11例(15.3%)肺肾两虚证13例(18.1%)脾气虚证35例(48.6%);小气道功能改变13例患者中,肺经郁热证6例(46.2%),肺气虚证0例,肺肾两虚证5例(38.5%),脾气虚证2例(15.4%)。[潘5]

2.3 小气道功能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根据小气道功能情况我们将所有纳入患者分为小气道功能改变组及无小气道功能改变组,并对其证候进行分别统计,如下表:[潘6]

表1 2组小气道中医证候比较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中的卡方检验,统计结果如下图:

表2 统计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得知,P=0.000<0.05,两组证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即小气道功能改变组及无小气道功能改变组的证型分布有差异,见表2。

3 讨论

[潘7]研究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存在一部分小气道损伤的患者,该部分患者较无小气道损伤的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医证候特色。提示变应性鼻炎患者中一部分患者存在早期小气道损伤,具有发展为哮喘的可能,然而该部分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医证候特色,中医治疗可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以预防变应性鼻炎发展为哮喘。

中医虽未明确提出“肺鼻同治”概念,但从古代医学典籍中可以看出,古代医家从对肺鼻关系的认识、病因病机的总结、治疗的方法均可以体现“肺鼻同治”的治疗思路。在解剖上,鼻肺同属肺系, 鼻通外界连于喉, 下接气道贯于肺。鼻为肺之门户。外邪从口鼻而入, 直冲肺系, 肺失宣降之能, 清气不升, 邪毒停聚鼻窍, 咳喘兼见鼻塞流涕、嗅觉不灵等症。《仁斋直指》曰:“鼻者, 清气出入之道路也。”鼻肺相调, 呼吸相应, 气血相和, 阴阳相平, 荣卫可行。[潘8]

目前尚无关于治疗小气道[潘9]功能改变的中医临床研究,部分学者对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了中医治疗,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其中医基础理论,刘建秋教授[6]认为,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病机可责之于宿痰内伏,外邪引动,发而为病,治则上应注重治病求本,表里同治,未发应先安未受邪之地,解表同时应注意顾护正气,防止病邪入里传变。在治疗上,因外邪犯肺,上先受之,且患者多素体本虚,故提倡肺鼻同治肺脾肾同治,以成疏风解表,益气祛痰之效。自拟疏风截敏固本方,具体方药及用法如下:荆芥 15g,防风 15g,人参 10g,炒白术 10g,射干 15g,乌梅 10g,细辛 3g,僵蚕 10g,炙甘草 10g。临证加减:1)若清涕较多加紫苏子;2)流黄涕者加连翘,金银花;3)咳嗽较重者加桔梗,燀苦杏仁,白屈菜;4)鼻塞症状重者加苍耳子,辛夷。若胃脘不适者,则均为饭后半小时服用[22]。王烈教授[7]提出了鼻哮理论,在治疗上,王烈教授认为不可鼻科治鼻,内科治哮,二者均应按哮喘之三期系统规范治疗,发作期王烈老师临床常用鼻哮汤加减;缓解期常用利鼻方和缓哮汤加减;稳定期常用利鼻方和防哮汤加减。另一方面,如果过敏性鼻炎患儿出现第一次喘息发作,王烈老师认为此亦为哮喘之苗,需按哮喘三期系统治疗。陈宪海教授[8]分析过敏性鼻炎 - 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的核心病机属本虚感邪、痰浊内蕴,针对核心病机,确立通窍定喘、祛风疏表,健脾化痰的肺鼻同治治疗思路,组成通窍定喘汤,加减运用治疗过敏性鼻炎 - 哮喘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宋康教授

[9]将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根据辩证予以祛风脱敏、芳香开窍、清热泻肺三法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由上述研究可知大部分中医学者对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病位定为肺、脾、肾三脏,多以本虚标实为主,致病因素多为风与痰。而我们的研究以小气道功能改变为主,暂无哮病的发生,可属于哮病的前期表现且合并有鼻鼽,根据统计结果,病位亦以肺、脾、肾三脏为主,具有较明显的虚实特征,虚证以肺肾两虚为主,多为老年患者,实证以肺经郁热为主,多为青年患者,无明显的风邪、痰饮等致病因素,因此在治疗上较哮病更为容易,具有中医未病先防的特色[潘10]

综上所述[潘11],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以小气道功能受损为特征的下气道损伤,其下气道病变和损伤与支气管哮喘的病变类似,且该部分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医证候特色,以上发现为今后早期开展对鼻炎的干预治疗从而达到减缓或预防下气道炎症及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Grossman JOne airwayone diseaseJChest1997111( 2Suppl) : S11-S16

[2]Bousquet JVan Cauwenberge PKhaltaev N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1108( 5 Suppl) : S147-S334

[3]Bousquet JKhaltaev NCruz AAet al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 AIA) 2008 update (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A( 2) LEN and AllerGen) JAllergy200863( Suppl 86) : 8-160

[4]Drewek Garber EStanclik Set al The FEF25-75 and its decline as a predictor of ethacholine responsiveness in children J J Asthma200946( 4) : 375-381

[5]Ciprandi G,Cirillo I,Klersy C,et al.Role of FEF25-75 as an early marker of bronchial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seasonal allergic rhiniis.Am J Rhinol,2006,20:641-647.

[6][1]侯云云,常兴革,王雪慧.刘建秋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J].吉林中医药,2018,38(11):1264-1267.

[7][2]王烈.婴童肺论 [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0:1 50-1 51 .

[8][3]陈宪海.六淫病因层次论[J].吉林中医药,2006,26(7):1-2.

[9][4]曹羽, 杨珺超, 宋康.哮喘证型的演变规律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 28 (11) :2288-2289.


[潘1]这是临床研究,一般需要3-5个作者,只有1个作者,审稿人会质疑研究的真实性

[潘2]首先介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接着介绍其与哮喘的关系,强调预防变应性鼻炎小气道功能改变的重要性。如何有效预防是目前行业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中医辨证调护独具特色,而目前仍尚未有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变应性鼻炎患者小气道改变情况,分析其有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为中医辨证调护变异性鼻炎提供理论基础

[潘3]结果,不要写在方法里

[潘4]尽量用表格来呈现。本研究分为有小气道改变组合无小气道改变组,在分析两者中医证候的差异性前,必须检验,两组的男女比例,年龄分布是否一致。如果男女比例,年龄分布的基线不一致,统计分析结果就有问题

[潘5]尽量用三线表表格来呈现

[潘6]三线表不能说图片形式,三线表的格式符合按投稿杂志社的要求

[潘7]先介绍变应性鼻炎伴小气道改变的预防现状,接着说明中医辨证防护的中医理论基础。然后,结合本研究的结果,深入阐释研究结果的预防意义

[潘8]中医论述过多,要精简。说明中医肺鼻同治的理论渊源即可。

[潘9]删除,与本研究内容无关

[潘10]这里是讨论的重点内容,要重点展开来说!详细阐释。一定要结合研究结果来讨论,不能脱离研究结果进行讨论

[潘11]综上,强调中医辨证调护预防变应性鼻炎伴小气道改变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