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 200237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自2022年4月19日成为新冠定点医院、到2022年6月5日关舱撤点,共收治新冠患者929人,其中康复出院743人,死亡5人,转出181人。新冠患者住院期间,医院积极使用中药饮片,中医专家在为患者辩证分型后,对于532例新冠患者使用“清肺排毒汤”治疗,有效率达到100%,特别体现在迅速退热,止咳平喘,肃清气道稠痰等方面。分析如下:
制造的大量自由基引起的器官损伤。自由基是一种特别活跃的化学物质,非常容易跟细胞发生反应。反应后就会让蛋白质变性、让DNA损伤,这种自由基的攻击是不分敌我的。当病毒入侵时,首先侵附肺部组织细胞并大量增殖,身体的免疫系统奋起反抗,临床出现发烧的现象。这时巨噬细胞、中性粒細胞释放出大量的自由基,各种各样的自由基跟蛋白质和DNA之间发生反应,反应后让细胞死亡。大量自由基让大量细胞死亡,所以心、肝、脾、肺、肾都会受到损害。新冠病毒会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感染初期。出现乏力、酸痛,畏寒,无食欲,是病毒在身体内增殖期。第二阶段,发热高烧,这个阶段,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发烧之后,病毒,被我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清除了。但是,我们的器官也收到损害。第三阶段,身体器官发生损伤,呼衰、心衰、肾衰、肝衰,这些症状就会出现。所以治疗的关键就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抑制过激的免疫反应,及早清除自由基。
又据中国科大魏海明教授团队等研究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迅速激活病原性T细胞,产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6(IL-6)等因子。GM-CSF会进一步激活CD14+CD16+炎症性单核细胞,产生更大量的IL-6和其他炎症因子,从而形成炎症风暴,导致严重肺部和其他器官的免疫损伤。因此,IL-6和GM-CSF是引发新冠肺炎患者炎症风暴中的两个关键炎症因子。研究发现: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索新冠病毒感染诱发炎症风暴的关键细胞因子,阻断其信号传导,将很可能降低炎症反应对患者肺组织的损伤。
2.、清肺排毒汤的药理研究
处方组成:
麻黄9g 炙甘草6g 杏仁9g 生石膏15-30g﹙先煎﹚
桂枝9g 泽泻9g 猪苓9g 白术9g
茯苓15g 柴胡16g 黄芩6g 姜半夏9g
生姜9g 紫苑9g 冬花9g 射干9g
细辛6g 山药12g 枳实6g 陈皮6g
藿香9g
服法: 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各一次﹙饭后四十分钟﹚,温服,服完药加服大米汤半碗。生石膏用量视发热轻重加减。三付一个疗程。
清肺解毒汤方中以《伤寒杂病论》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合以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五苓散,而麻杏石甘汤其主药麻黄,经科研实验证明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其一、麻黄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其二、麻黄有抗病毒作用,其三、有发汗解热、镇咳平喘作用,其四、有对抗急性瘀血形成有利损伤器官不致坏死而尽快修复的作用,其五、有抑制免疫过强反应和抗过敏作用。兼辅佐双重作用药的生石膏有良好的清热退烧作用,并且可以明显增强肺泡巨噬细胞对细菌和病毒的吞噬能力,促进吞噬细胞成熟并增强其吞噬活性,有利于肺泡生理功能恢复①。麻黄合杏仁、石膏有扩张支气管改善肺通气量又缓解喘咳。而辅药桂枝②亦有抗病毒、解热、抗炎、抗凝血、抗过敏和抑制免疫过激反应等协同作用;组方中小柴胡汤的柴胡份量足,药效更能充份发挥,应是并列主药,药理研究证实有解热、抗病毒、抗细菌内毒素的强大作用,且退热平稳而无反跳现象。实验研究还证实,能显著抑制流感病毒,降低肺炎病毒所致的肺指数增高,阻止肺组织渗出性病变,也即减少痰液对气道的阻塞,降低缺氧致死风险。柴胡具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尤其对呼吸道病毒感染,有确切疗效且未见毒副作用。并且有保肝护肝作用③。同时,柴胡还有免疫调节作用④,有利于病体的恢复。而黄芩配柴胡,不但加强了柴胡的退热效力,黄芩还助柴胡增强抗病毒的药效,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特殊病毒,需多种抗病毒药协同作用,方可抑制或被破坏。且小柴胡汤经药理实验⑤.证明有清除自由基强大功效,并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还能促进骨髓机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加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阻遏白细胞介素6的增多,增强TH细胞与B细胞活化,并促进抑炎因子IL10表达,抑制炎症因子,阻止炎症风暴,诱导干扰素,增加抗体的产生,从而达到增强保卫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小柴胡汤还具有激素样及非激素样抗炎作用,从而减轻细胞的免疫损伤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查显示,肝酶、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升高,提示新冠肺炎病理过程中心脏、肝脏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清肺排毒汤中使用小柴胡汤,能起到保肝、防止心肌损伤的作用。新冠毒肺炎最担心的严重症状就是粘液痰太多,阻塞气道,影响呼吸,造成呼吸困难。而从新冠肺炎死者遗体解剖发现肺泡损伤+粘液纤毛清除机制受损。尸检病理显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
⑦。实验证明射干麻黄汤有稀释痰液,增强气管纤毛运动,达到显著的祛痰作用,其祛痰指数达到100%⑧。射干药理研究显示有较广的抗病毒作用,可抑制或延缓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疱诊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很可能对新冠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同时射干有对绿脓杆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控制细菌并发症。另据实验研究报告:射干有抗炎症渗出作用,有利于减少过多的痰液分泌。射干中有多种成份具有显著抗氧化作用和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⑨。这正可避免过激免疫反应造成大量自由基破坏肺组织细胞导致肺通气功能严重受损。处方中加入经方五苓散,而五苓散为渗湿利水的良药,其作用非利小便一端 ,而是几乎参与了水液代谢的全过程,故其适用于利肺之痰液和防止及治疗肺水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五苓散具有利尿、护肾、抑菌等药理作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查显示,乳酸脱氢酶升高,提示新冠肺炎病理变化过程中肾脏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清肺排毒汤中使用五苓散,能起到保肝、护肾的作用。五味药协同作用于脾、心、脑、肺、肾、膀胱六大脏腑,系统地调节了水液代谢的各个阶段,从而使水液按正常的轨道运行,确保体内水液分布均衡。处方中还加有藿香,据日本学者发现,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病毒活性,可抑制鼻病毒的繁殖增长,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含有广藿香的感冒冲剂可抑制病毒N1N1及polio。并有抗菌、抗炎、解热、镇痛、平喘、祛痰,尤其具有调整消化道胃肠功能的良好作用。以此配合白术、枳实、陈皮调整胃肠,增进食慾,保证机体在抗病过程中的营养,有利恢复健康。这是清肺排毒汤的整体效应。此方不仅可作为轻型及普通型新冠毒肺炎治疗的基本方,也是阻断轻、中型病情向重型转变的可靠方剂。即使重型病人,也可在此基本方基楚上,根据辨证作适当加减,可有力协同其他治疗措施逆转病情。最近《中草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讨》,从分子网络水平探讨了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机制。研究表明,该方21味中药归肺经,预测出790个潜在作用靶标,主要参与免疫、抗炎、内分泌、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可抑制细菌内毒素产生,并促进抑炎因子IL10表达且不影响巨噬细胞活力,避免或缓解炎症风暴。
3、 清肺排毒汤在我院的使用情况
医院对532例病例分析统计,在服用“清肺排毒汤”之前,有312例体温超过37.3℃,服药1天以后有52.9%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服药6天后,有95.3%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有248例患者伴有咳嗽症状,服药1天以后,48.8%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服用6天以后85.4%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同时对其他症状,如乏力、纳差、咽痛等也有明显的疗效。在532例患者中,所有轻型、普通型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型或者危重型,5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以上数据也显示“清肺排毒汤”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救治前景。
“清肺排毒汤”在此次新冠肺炎大流行中,通过广泛的临床治疗实践证明能迅速、高效、安全的治愈轻、中、重型病人,最大程度提高了治愈率、显著降低了病死率。这是中医药在现代抗击新冠病毒肺炎传染病又一次创新发展取得的卓著成功。
“清肺排毒汤”是治疗新冠毒肺炎通用的确效方剂,不仅可用于轻型、普通型,也可用于重型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加减的普适方剂。有助于全面改善症状同时协助阻断炎症风暴,逆转重症病情。本文引用临床循证大数据高疗效对比分析,并从現代药理学实验结果验证,证明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取得速效、高治愈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发展。
文献:
1、马英平,薛长松.石膏退热的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1995(03):54-55.
2、朱华,秦丽,杜沛霖,周雨晴,戴忠华,孙朋.桂枝药理活性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22):61-65.
3、孙晓卉,张量.柴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0):52-55.
4、李芳,李建北,张东明.柴胡的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4(02):120-121.
5、柒小梅,李英,秦雪梅.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03):59-60.
6、金方明,方泰惠,周玲玲.小柴胡汤的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04(01):92-93.
7、刘茜,王荣帅,屈国强,王云云,刘盼,朱英芝,费耿,任亮,周亦武,刘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J].法医学杂志,2020,36(01):21-23.
8、范荣荣,唐丽娟,罗子清,张忠德.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0):2131-2134+2238.];周名璐,梁直英,何德平,刘小虹,郭淑珍.射干麻黄汤平喘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S1):92-93+367-368.
9、苗明三,王升启,现代方剂学:药理与临床.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40,176,315,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