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湖北 武汉 4303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580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29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抢救效果和预后,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 研究组接诊-实施胸外按压时间、接诊-行心电图检查时间、接诊-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96.55%,对照组为91.72%,研究组存活率为95.86%,对照组为89.66%,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抢救效果,并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心肺复苏;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常规护理;抢救效果;预后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症,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心音与大动脉搏动消失,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1]。主要分为心源性骤停和非心源性骤停,若心脏骤停超过4~5min,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时间过长可造成严重不可逆损害,导致患者死亡,心脏骤停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采取早期及时的治疗十分重要[2]。心肺复苏是指对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心脏骤停,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使循环和呼吸恢复,维持患者脑、心和其他组织供氧的一种治疗方式[3]。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虽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但需注意急救流程的规范性。本院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探讨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580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290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1.26±8.47岁)和研究组(290例,男39例,女36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1.87±8.28岁)。纳入标准[4]: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②无神经系统疾病者;③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对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确认患者心脏骤停后,立即行心肺复苏术治疗,护理人员协助按压,并完成建立静脉通道、心电图检查等;研究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对患者实施急救治疗时采用分工法操作,主要包括3人分工法、2人分工法、1人分工法,3人分工法:护理人员A主要负责管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吸氧,及时清理痰液,同时协助急救医生完成气管插管等操作,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护理人员B在急救医生实施心肺复苏时,站在侧位,负责管理患者的循环系统,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与急救医生交换行胸外按压,配合医生完成除颤等操作,并密切监测患者心电监护,护理人员C主要负责导尿、护理文书的记录等简单护理操作;2人分工法:护理人员A完成3人分工法中护理人员A与C的护理工作,再由一名护理人员完成护理人员B工作;1人分工法:医生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同步完成3人分工法护理人员A工作,再由一名护理人员完成护理人员B和C的护理工作。以上分工法主要根据急诊科实际情况进行实施,同时急救期间需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急救工作应快而不乱、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成功后及时转运至相关科室。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接诊-实施胸外按压时间、接诊-行心电图检查时间、接诊-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抢救效果和预后,并对数据作以分析。抢救效果通过心肺复苏成功率评价,预后通过存活率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率(%)和(±s)表示,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时间对比
研究组接诊-实施胸外按压时间、接诊-行心电图检查时间、接诊-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各时间对比()(min)
组别 | 例数 | 接诊-实施胸外按压时间 | 接诊-行心电图检查时间 | 接诊-建立静脉通道时间 |
对照组 | 290 | 2.02±0.45 | 2.36±1.44 | 3.45±1.54 |
研究组 | 290 | 1.21±0.14 | 1.33±0.85 | 2.86±0.27 |
t | - | 29.269 | 10.490 | 6.426 |
P | - | 0.001 | 0.001 | 0.001 |
2.2两组抢救效果和预后比较
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96.55%,对照组为91.72%,研究组存活率为95.86%,对照组为89.66%,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效果和预后比较[n(%)](%)
组别 | 例数 | 心肺复苏成功率 | 存活率 |
对照组 | 290 | 266/290(91.72%) | 260/290(89.66%) |
研究组 | 290 | 280/290(96.55%) | 278/290(95.86%) |
χ2 | - | 6.124 | 8.317 |
P | - | 0.013 | 0.004 |
3讨论
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发生不可逆损害,甚至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救治十分重要[5]。于发病早期给予患者积极救治可有效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心肺复苏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脏骤停的常见方法,是针对骤停的呼吸和心脏采取的一种急救措施,可促使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有效恢复[6]。心肺复苏治疗该病虽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但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必须确保高效、准确、持续、规范等,故加强急救期间的护理尤为重要。
以往多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虽应用时间较长,但该模式下医护分工较为不明确,使急救工作无法迅速开展,总体效果欠佳,需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护理方式。本研究即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促使急救护理流程更为规范,对护理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医护人员之间有效配合,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工作,使多项急救护理工作同步有序进行,使患者的救治得到同步性操作,使患者在发病就诊后的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有效诊治,该护理方式相比常规护理更为规范、科学、高效,可有效避免抢救工作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从而有效提升了抢救效果,改善了预后[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接诊-实施胸外按压时间、接诊-行心电图检查时间、接诊-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究其原因主要与该护理更为规范、高效有关。同时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96.55%,对照组为91.72%,研究组存活率为95.86%,对照组为89.66%,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这主要与该护理方式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护理工作的重复性和盲目性等有关。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抢救效果,并改善预后,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端. 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结果及预后观察[J]. 名医,2020,000(02):228.
[2]王慧,许振丹. 优化护理流程应用于心肺复苏抢救中的效果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043(004):49-50.
[3]李云星. 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结果及预后[J]. 中国实用医药,2019,014(025):179-180.
[4]林转结,董丽娟,黄永贵. 心肺复苏患者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023(003):286-287.
[5]赵惠. 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J]. 中国实用医药,2018,013(024):148-149.
[6]马茹,刘雪艳.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003(025):157-158.
[7]杜琳琳,张志勇. 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021(08):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