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研究

刘昶    ,刘文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诊疗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传统组和责任组两组,前组患者均接受徒手辅助平地步行训练,后组患者均接受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责任组为91.11%明显高于传统组73.33%,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与传统组相比,责任组患者的改良 Ashworth 评分明显较低、Fugl-Meyer 评分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起立-步行”计时测试耗时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与传统组相比,责任组患者的“起立-步行”计时测试耗时明显较少,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了临床疗效,能够让患者充分的认可治疗工作。

【关键词】下肢步行机器;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

脊髓损伤患者往往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早期下肢功能训练意义重大。随着科技的进步,临床医学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康复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医疗领域。近年来,康复医学领域也将目光停留到下肢步行机器的研究与应用上,在对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中,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步态运动训练,增强下肢血液循环,达到部分站立康复的目的。将入院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的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了90例参与本次研究,行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治疗,探讨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根据入院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中随机抽取了90例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传统组和责任组两组。传统组4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在36-6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5.21±13.48)岁,病程均值为(70.33±20.42)d,FIM均值为(53.74±20.85);责任组45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在36-69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5.30±13.59)岁,病程均值为(70.50±20.18)d,FIM均值为(53.69±20.77)。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传统组患者均接受徒手辅助平地步行训练,辅助量从高到低逐渐减少,保证患者步行不出现停滞即可,训练时间均为 20 min/次,每周训练10次。责任组患者均接受AiLegs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注册证编号:京械注准20182260230;生产单位: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使用前,先测量患者人体尺寸,包括盆骨宽度、腿杆长度以及腰深尺寸,然后按照测量所得尺寸调节设备对应位置的尺寸。调节完毕后,请专业人员(经过训练的康复师)辅助穿戴,绑紧设备各处绑带,控制设备进行康复训练,步速为4.3s/步,步态中髋关节角度范围为伸20°,屈29°;膝关节角度范围为伸0°,屈53°。训练时间均为 20 min/次,每周训练10次,上午下午各一次,传统组和责任组均接受8周的康复训练。

1.3评价标准

①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②采用改良 Ashworth 评分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痉挛越重;③采用下肢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对患者的下肢分离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说明恢复越好;④记录“起立-步行”计时测试耗时。

1.4统计学处理

综合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软件版本为SPSS22.0,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卡方对所有的计数资料进行计数验证,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分析结果,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用t来表示。当P>0.05时说明研究的同类数据的比较结果不明显;而当P<0.05时说明同类数据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

2结果

2.1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责任组为91.11%,传统组为73.33%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如表一。

表一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责任组

45

25(55.55)

16(35.56)

4(8.89)

41(91.11)

传统组

45

17(37.78)

16(35.56)

12(26.67)

33(73.33)

X2

--

--

--

--

4.116

P值

--

--

--

--

<0.05

2.2分析比较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

治疗前,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与传统组相比,责任组患者的改良 Ashworth 评分明显较低、Fugl-Meyer 评分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二。

表二 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

组别

n

改良 Ashworth 评分

Fugl-Meyer 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责任组

45

2.34±0.73

1.00±0.62

12.03±4.11

22.43±3.62

传统组

45

2.30±0.70

1.23±0.64

11.86±4.50

18.50±3.24

t值

--

0.002

5.203

0.001

5.964

P值

--

>0.05

<0.05

>0.05

<0.05

2.3分析比较两组的“起立-步行”计时测试耗时

治疗前,两组的“起立-步行”计时测试耗时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与传统组相比,责任组患者的“起立-步行”计时测试耗时明显较少,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三。

表二 两组的 “起立-步行”计时测试耗时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责任组

45

23.50±3.70

15.19±3.02

传统组

45

23.87±3.58

19.74±4.44

t值

--

0.000

7.152

P值

--

>0.05

<0.05

3讨论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的疾病,致病原因复杂,多具有不可逆性,根本原因为脊髓管内神经结构及其功能损害。出现脊髓损伤后,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造成患者感觉和反射损失、运动功能不全,生理机能紊乱,极大的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质量。近年来,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提高,治疗方法的研究也成为医疗工作者的关注重点,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基因治疗等等,对脊髓损伤进行干预,但均存在成功率低、成本高昂、副作用显著等不足,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效果有限。患者脊髓损伤后,站立功能往往丧失,下肢肌力减弱,伴随下肢肌肉痉挛、萎缩等并发症,只能进行有限的关节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步行能力恢复效果不明显。

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存在步行能力受限的情况,临床中多采用步行训练、跑步机训练等常规康复训练。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能够通过引导力、步行速度、减重支持量等方面有着精确的控制,实现不同的训练强度。借助训练装置,患者能够体验到正常的直立行走,开展站立架、步态训练,扩大关节活动程度,训练肌肉和神经反射,改善肌肉萎缩,加大患者活动强度,提升心肺功能,促进步行功能恢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组73.33%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责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责任组与传统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分分别为(2.34±0.73)分、(2.30±0.70)分,Fugl-Meyer评分分别为(12.03±4.11)分、(11.86±4.50)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责任组与传统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分分别为(1.00±0.62)分、(1.23±0.64)分,Fugl-Meyer评分分别为(22.43±3.62)分、(18.50±3.24)分,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起立-步行”计时测试耗时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与传统组相比,责任组患者的“起立-步行”计时测试耗时明显较少,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起立-步行”计时测试耗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效果优于徒手辅助平地步行训练,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改善了下肢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下肢肌张力,促进了病情的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让让,孟纯阳.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21,44(06):447-451.

[2]陈登钟,苏小燕,黄祖成.下肢机器人步态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03):7-9+16.DOI:10.19787/j.issn.1008-1879.2021.03.003.

[3]程雪,张韬,白定群,彭晓华,余和平.A3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慢性期脑卒中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效果的初步研究[J].华西医学,2020,35(05):579-584.

[4]刘畅,郄淑燕,王寒明,谭建.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06):696-700.

[5]李冰,卞立,黄澎.A3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2):1142-1145.

[6]丁文娟,郑蒙蒙,梁成盼,黄澎.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29-93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