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闫敢,周蓓蓓,赵玉鹏,宗玉雯,李明,朱如松,吴寒冰

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 盱眙211700

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报告截取时间为2019年2月-2021年2月,以我院收治的56例乳腺病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28例为每组人数,分别予以常规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监测,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后的阳性率为(78.57%),与常规组的常规检验阳性率(53.57%)对比更高,p<0.05。结论:与传统检查方法相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病;免疫组织学化学检测;阳性率;诊断价值

乳腺疾病属于女性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而危害最大的则为乳腺癌,乳腺癌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是手术治疗后预后效果的好坏一般以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三项指标为标准[1]。在治疗过程中,正确鉴别病变组织分子十分关键。另一方面,乳腺癌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也是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多数乳腺癌患者只要通过常规病理切片诊断便可辨别出来,但是,有些病灶和肿瘤相对复杂,无法直接通过病理切片诊断出来[2]。因此,需要通过免疫化学检测的方式进一步对其进行诊断。基于此,为了证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价值,本文特别在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筛选出我院的5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对免疫组织学化学检测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展开调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报告数据截取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以我院收治的56例乳腺疾病患者为例展开调查,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8例。常规组年龄区间:24-46岁之间,以(31.36±3.25)岁为平均值,体重区间在50.65-80.32kg,以(62.02±3.05)kg为体重区间平均值;研究组中年龄区间:22-47岁之间,以(31.59±3.12)岁为平均值,体重区间在50.48-80.88kg,以(62.22±3.18)kg为体重区间平均值。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常规检查:病理切片检测。

1.22研究组:免疫组织学检测:对本组成员选择免疫组织学检测,首先收集标本,再将收集好的标本通过福尔马林固定,使用石蜡进行包埋。通过免疫组化S-P法,S-P即用型试剂盒及即用型抗P63、SMA单克隆抗体对相关指标进行化验。使用厚度为4um的切片,进行脱蜡、水化后,P63进行高温高压抗原修复,其它步骤均依照说明书操作。PBS代替--抗是本次检测的阴性对照,已知乳腺腺病作为阳性对照。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检查结果阳性率。

1.4统计学分析

SPSS27.0软件应用分析,x2检验数值,以(%)体现,t检验数值,以(±s)体现,若出现结果P<0.05,分析存在统计价值。

  1. 结果

2.1两组检查结果阳性率分析

研究组检出阳性率更高,p<0.05,见下表。

表1  两组检查结果阳性率分析(n/%)

组别

阳性人数

阳性率

常规组(n=28)

19

15/28(53.57%)

研究组(n=28)

26

22/28(78.57%)

X2

-

3.903

P

-

0.048

2.2乳腺腺病与浸润性癌

健康状态的乳腺上皮共包含三层,有腺型上皮、基底层肌上皮、管腔基底层型上皮。阳性患者中可见乳腺癌,能够波及到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并且能够改变细胞结构和形态,在免疫组织学检验后能够辨别出检测组织中的有肌上皮和基底膜, P63呈不均匀的间断性表达。以上可知病理组织表达高分子角蛋白CK5/651。

2.3原位癌与增生性疾病

本研究所指的原位癌和增生性疾病是指导管/小叶部位。在经过免疫续页检验后可知,原位癌和增生性疾病之间在表型上所表现的特点具有差异性,主要在于角蛋白有所差异,因此,这两种类型疾病所展示出来的生理活性各不相同。

3.讨论

   近几年来,乳腺疾病作为常见病症,其发病率也在每年增长,通常来说,乳腺的良性病变可依靠病理切片检查进行诊断,但是有些病变特点比较复杂,导致有些乳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无法通过病理切片甄别出来,需要进一步借助免疫组织学检验的手段进行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作为临床主要检查手段之一,运用到病理检查中后,能够通过染色的技术,鉴别出样本是否存在肌层上皮与基底膜进,此外,还能够观察到乳腺上皮细胞[3]。乳腺癌在女性中是很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以细胞粘附性为主,主要可包含小叶性乳腺癌和导管乳腺癌[4]。根据相关调查资料证实,现阶段,学者对小叶性乳腺癌和导管乳腺癌之间的辨别主要依靠β-catenin、34βE12和E-cadherin6。E-cadherin一般存在于细胞表面,以位于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为主要载体,该标志物在导管原位癌中会有阳性的表现,在小叶性乳腺癌中会有阴性的表现,这也是分辨两种疾病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此标志物主要表达腺型上皮、基底层肌上皮以及管腔基底层型上皮,不同患者之间的表达形式也存在差异。在乳腺疾病病情发展期间,有些其他生物学标志物也很重要,其中以内质网( ER)与孕激素受体(PR)最为重要。在治疗期间, ER与PR二者的表达能够将乳腺癌治疗进展显示出来。特别是在内分泌治疗之前,需要检查患者的在ER与PR两项指标,如果检查结果为炎性,可证实治疗有效率可能会超过60%,如果这两项指标其中一项为阳性,其治疗效果可能仅有20%;如果两种指标结果均为阴性,说明治疗达不到5%。在本次报告数据中可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后,其阳性率为78.57%,常规检查阳性率为53.57%,可见研究组使用免疫组织检验后的阳性率更高,p<0.05。

综上所述,与传统检查方法相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秋利,郑景妹,刘坤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疾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9):45-46.

[2]杨丽英,朱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作用和准确度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3):10-13.

[3]侯梦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疾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6):151,159.

[4]彩琴.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疾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90):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