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君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85
【摘要】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心就诊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另一组为实验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为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和血压控制达标率。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效能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对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及稳定血压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健康教育;自我效能;社区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势头仍在持续[1]。目前,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控制,但血压控制率仍较低,这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慢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除了与疾病诊断、治疗方法有关外,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服药自我效能也极其重要[2]。本研究通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探讨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控制血压的影响,为社区护士参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6月中心就诊治疗确诊的高血压患者80例(均自愿参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实验组年龄48-82(51.2±4.3)岁,对照组年龄49-81(50.6±3.1)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准入标准:①能理解完成问卷,正常沟通;②家庭成员应与患者长期生活在一起,关心患者身心健康,愿意配合参加;③排除患有继发高血压或高血压伴随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为期6个月。
1.2.1常规健康教育:①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及义诊咨询;②每月一次门诊随诊指导及血压测量;③发放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1.2.2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教育对象包括患者及家属。采取以家庭为单位集体干预,个体干预,门诊、电话或入户随访等形式。①评估患者家庭情况及高血压相关知识技能的教育需求;建立完善健康档案;②根据评估结果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分析病情、行为习惯及治疗依从性,制定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内容、目标、方式方法等,鼓励家庭成员参与监督;③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计划并监督落实评估结果;④每周电话或入户随访监督患者遵医行为、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执行情况,家属在以上方面的检查督促情况;⑤根据随访发现的各个家庭不同的问题调整计划措施继续开展教育活动。
1.2.3观察指标
使用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量表,此量表由杨碧萍[3]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日常生活(坚持运动、控制饮食、合理饮食结构);健康行为(戒烟、限酒);服药依从性(按剂量、按时、坚持服药);医嘱行为(情绪控制、监测血压、定时复查)等11个问题,每个问题分为完全不能、常常不能、基本能、常常能、完全能5个等级,分值分别为0、1、2、3、4分,满分44分,得分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好。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效度系数为0.67。护士经统一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压工具社区统一配置均当年年检合格。
血压控制达标判断:65岁以下患者血压小于140/90mmHg,合并肾脏疾病、糖尿病、冠心病的血压小于130/80mmH为血压控制达标;65岁及以上者血压小于150/90mmHg,合并肾脏疾病、糖尿病、冠心病的血压小于140/90mmH为血压控制达标[3,4]。
1.2.4统计学数据方法
所有资料经SPSS20.0软件处理、分析后应用统计学描述,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得分均有提高,比较两组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以及实验组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表()
观察指标 | 时间 | 对照组 | 实验组 | t | p |
日常生活 | 干预前 | 3.5±0.5 | 3.6±0.8 | 0.670 | 0.505 |
干预后 | 3.7±0.6* | 4.2±0.5* | 4.049 | 0.000 | |
健康行为 | 干预前 | 3.1±0.3 | 3.2±0.5 | 1.085 | 0.281 |
干预后 | 3.5±0.5* | 4.1±0.4* | 5.926 | 0.000 | |
医嘱行为 | 干预前 | 3.8±1.0 | 3.9±1.1 | 0.425 | 0.672 |
干预后 | 3.9±0.5 | 4.5±1.3 * | 2.724 | 0.008 | |
服药依从性 | 干预前 | 3.6±1.2 | 3.7±1.4 | 0.343 | 0.733 |
干预后 | 3.7±1.4 | 4.4±1.5* | 2.158 | 0.034 | |
总分 | 干预前 | 14.3±3.6 | 14.2±3.8 | 0.121 | 0.904 |
干预后 | 14.8±3.9 | 17.4±2.1* | 3.172 | 0.000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压达标率均提高,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比较表(%)
组 别 干预前 干预后 X2 p |
实验组 25.0(10/40) 62.5(25/40) 11.429 0.001 对照组 17.5(7/40) 34.1(15/40) 4.012 0.045 X2 1.456 5.000 P 0.228 0.025 |
3 讨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有助于提高血压的控制达标率。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是强调护理要重视家庭和谐与健康,追求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健康维护[5]。本研究中社区护士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整体评估,针对家庭问题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提高整个家庭的高血压知识技能水平,明确患者及家属在改善生活方式、治疗疾病依从性等方面的分工及任务安排,提高了家属对患者关注程度,进而提高了自我效能及家庭的疾病管理能力,是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1-141.
[2]王蕊,陈伟伟,王文.《中国心血管报告2015》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6,21(4):259-261.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0
[4]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老年高血压特点与临床诊治流程与专家建议[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7):620-628
[5]张丽,于兰.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患者病情及提高照料着在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10(9):6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