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3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血管再通干预流程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血管再通干预流程进行干预。比较2组入院至见到神经内科医生的时间(DTP)、入院至实验室检查出报告时间(DTL)、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DNT)、入院至完成CT检查的时间(DT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观察组DTP、DTL、DTI、DN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溶栓后24h、出院时NIHSS评分及出院时MRS评分均低于照组。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实施优化血管再通干预流程可提高治疗效率,保障患者溶栓治疗效果,提升其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血管再通;优化流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引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组织血管闭塞或狭窄导致供血不足而造成脑组织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也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之一。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静脉溶栓和介入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以减轻神经功能障碍,使患者预后得到有效改善。早期静脉溶栓可以快速恢复患者缺血伴暗区血液循环,但该治疗方法对时间要求较高。在静脉溶栓治疗前,需给予持续性血管再通干预流程,相关指南建议患者到院急诊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应在60min以内,但目前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为110min左右,延迟治疗时间现况较严重。对此,需优化血管再通干预流程各环节,提高护理效率和治疗效率,形成畅通的服务链,以缩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血管再通干预流程进行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预诊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立即评估,筛选出发病至入院时间≤3h患者,为其开启绿色通道,将患者交予当前值班的护理人员。由医生确认患者静脉溶栓时间窗,并安排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排除溶栓禁忌证后,向脑卒中专科医护人员汇报检查结果,开放静脉通路,采集血液送检。专科医师全程陪护进行颅脑CT及血管造影检查,护理人员则负责耐心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简单说明患者的病情和静脉溶栓相关知识,使其知情同意,适当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放射科医师及时将影像结果反映给专科医师,确认诊断结果后,做好溶栓准备。溶栓护理人员要备好溶栓药物、预防出血药物。针对时间窗紧迫患者,由医生在CT床上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护理人员告知家属静脉溶栓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全程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等,检查穿刺部位是否渗血或口腔是否出血,如出现上述症状,即刻告知医师出血风险,并配合做抢救处理。两组急诊护理均于送至病房截止。
1.3观察指标(1)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h、出院时采用中文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治疗前、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3)抢救时间。比较2组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DNT),入院至完成CT检查的时间(DTI),入院至实验室检查出报告时间(DTL),入院至见到神经内科医生的时间(DTP)。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抢救时间比较(表1)
表1 2组抢救时间比较[M(P25,P75),min]
2.22组神经功能况比较(表2)
表2 2组NIHSS评分与MRS评分比较[M(P25,P75),分]
3讨论
常规血管再通干预流程因各环节连接不畅,等待检查结果时间较长,容易延误患者溶栓治疗最佳时机。本研究采用优化血管再通干预流程,改进各科室医护人员合作模式,使各项干预环环相扣,有利于缩短溶栓治疗时间。优化血管再通干预流程成立优化血管再通干预团队,创建急救护理信息化平台和绿色通道,实现多学科护理干预综合一体化,以神经内科专业的医护人员作为团队核心,使整个干预流程得到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各环节干预具有科学合理性,还促进各环节无缝衔接,有利于节约各环节的等待时间,有效缩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危急,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及时抢救对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尤为关键,临床认为只有将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才能最大限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预后恢复。优化血管再通干预流程可以使护理干预更高效、专业和系统化,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治疗“时间窗”意识,帮助患者争取最好的静脉溶栓时间窗,通过尽早在患者缺血半暗区神经细胞尚未完全坏死情况下开展静脉溶栓,可有效挽救该区域神经组织,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优化血管再通干预流程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促进其预后的改善,提升其护理满意率。
参考文献
[1]王英,杜丽英.完善绿色通道及取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24(12):769-771.
[2]李春丽,于雯昶,冯进金.优化急诊就诊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8):82.
[3]赵林波,刘强晖,鲁珊珊,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8,6(01):3-8.
[4]樊丹丹,霍康,屈秋民,等.绿色通道流程的优化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3(0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