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应用不同剂量黄芪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补阳还五汤应用不同剂量黄芪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应用

李飞

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 100049

摘要: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应用不同剂量黄芪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上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40例于2020年1月至6月来我院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资料,利用抽签法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黄芪剂量随机均匀分成三组,剂量分别为15g组、30g组以及60g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与护理,比较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随着黄芪剂量的增加治疗有效率也随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60g剂量组患者自理生活能力恢复效果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上效果显著,患者服用后,自理能力明显改善,且随着黄芪剂量增加,患者病情改善程度越好,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个人症状自行调整黄芪计量,强化恢复效果。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黄芪;缺血性中风;临床效果

缺血性中风属于临床治疗中常见病症,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偏瘫以及晕眩等症状,死亡率和致残风险极高,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不仅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还会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现阶段临床治疗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病情,但长期用药,有可能使患者肝肾功能发生损伤,加重病情或引起并发症[1]。补阳还五汤作为中药的一种,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120例于2020年1月至6月来我院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资料,利用抽签法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0:15,年龄在39~68岁之间,平均年龄(56.33±2.33)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59:46,年龄在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5780±2.66)岁,观察组因使用黄芪剂量不同,被划分为三个小组,三个小组间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药物等,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包括控压控糖和用药指导。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药物成分包括炒当归、炒桃仁、川赤芍、干地龙、大川芎各10g、6g宣红花以及不同剂量的黄芪,黄芪剂量分别为15g、30g、60g。服用方式为水煎服,每日1剂,分别于早晚服用,治疗周期为两星期。

1.3观察指标

(1)临床效果:如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且在50%以上,视为显著有效;如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下降,约为20~50%,视为有效;如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变化,视为无效。(2)生活自理能力使用ADL评分,利用改良后的Barthel指数记分法:分数低于20,视为不能自理;分数在20~45分之间,视为极少自理;45~70分之间,视为很少自理;分数在70~95分之间,视为基本自理;分数在95~100分之间,视为完全自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4.0,可用于全部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利用χ2进行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表1 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剂量

例数

显著有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5

8(22.85)

21(60.00)

6(17.14)

82.85

观察组

15g

35

11(31.42)

21(60.00)

3(8.57)

91.42

30g

35

13(37.14)

20(57.14)

2(5.71)

94.28

60g

35

15(42.85)

19(54.28)

1(2.85)

97.14

2.2 ADL评分

表2 四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比较[n(%)]

组别

剂量

例数

不能自理

极少自理

很少自理

基本自理

完全自理

对照组

35

5(14.28)

11(31.42)

9(25.71)

9(25.71)

1(2.85)

观察组

15g

35

3(8.57)

10(28.57)

8(22.85)

12(34.28)

2(5.71)

30g

35

2(5.71)

9(25.71)

8(22.85)

13(37.14)

3(8.57)

60g

35

1(2.85)

2(5.71)

10(28.57)

17(48.57)

5(14.28)

3 讨论

中医将缺血性中风划分至“中风”范畴,诱发因素为气虚血瘀。近年来,缺血性中风患者数量日益增长,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生活质量极差,严重时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其整体治疗效果显著,但长期服药会对患者器官功能造成影响,降低治疗效果,甚至产生并发症。补阳还五汤属于中药处方,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上效果显著。该处方的作用主要出自于黄芪,该药物具有补中益气的效果,不仅如此,药方中的其他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效果。通过现代药理对补阳还五汤进行分析,发现经治疗,患者血液红细胞变形指数、电泳指数以及血液粘稠度等指标均得到改善,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因缺血造成周围组织损伤,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率

[4]。数据显示,随着黄芪剂量增加,患者症状改善越明显,生活自理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在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上,应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合理控制补阳还五汤中的黄芪剂量,将治疗效果发挥至最大。

参考文献:

[1]吕金丹.补阳还五汤应用不同剂量黄芪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D].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2]姚建新.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5(9):1110-1112.

[3]刘立华.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a0):206,210.

[4]康继孔,马淑珍.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