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 六盘水 553400
【摘要】目的:探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针对60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了解问题发生原因并探索针对性解决对策。结果:经Logistic非线性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疫苗因素、偶合反应、心因性反应、操作因素、异常反应、不明原因反应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具有相关性。结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影响因素较多,加强疫苗接种管理,密切监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开展针对性解决办法。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指预防接种过程中和接种后发生的造成接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反应[1],常见于儿童,严重影响接种者机体健康,易导致医患纠纷。随着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疫苗预防接种的普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有发生。为有效预防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护接种者身体健康,减少医患纠纷,进一步探索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开展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各接种单位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0-2岁,均龄(1.16±0.31)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60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原因进行整理,按发生原因进行分类,采用Logistic非线性回归因素分析相关性。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针对60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整理,经Logistic非线性回归多元素分析显示,疫苗因素、偶合反应、心因性反应、操作因素、异常反应、不明原因反应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具有相关性,见表1。
表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影响多因素分析[n/%]
因素 | 例数 | OR | 95%CI | P |
疫苗因素(一般反应) | 27 | 2.123 | 0.917-3.738 | <0.05 |
偶合反应 | 3 | 1.304 | 0.557-2.071 | <0.05 |
心因性反应 | 10 | 2.360 | 1.163-3.748 | <0.05 |
操作因素(含差错) | 17 | 1.537 | 0.937-2.447 | <0.05 |
异常反应 | 2 | 1.463 | 0.551-1.339 | <0.05 |
不明原因反应 | 1 | 1.391 | 0.937-1.461 | <0.05 |
3讨论
经Logistic非线性回归多元素分析显示,疫苗因素、偶合反应、心因性反应、操作因素、异常反应、不明原因反应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具有相关性。
3.1疫苗本身问题。主要引起一般反应,表现为发热、局部红肿、硬节等级现象,只需对症处理,大多3天左右自愈,局部硬节消退可达7天左右。
3.2接种操作因素。主要是由于接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疫苗接种操作不规范、消毒不彻底等现象导致异常反应。
3.3偶合反应。当接种者正好处于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疫苗接种后原有疾病发病,形成预防接种与原有疾病的偶合发生,这种情况较难避免。
3.4心因性反应。部分接种者本身对预防接种抱有恐惧、焦虑情绪,主观认为接种后会出现反应,心理暗示下出现心因性反应,为反应性精神病类型,与接种者认知水平相关。
3.5不明原因反应。有些对象原所患疾病虽然不属于接种禁忌,但接种后原有疾病确实加重等现象,又难以排除与预防接种的关系,其出现反应的原因和机理难以解释。
3.6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0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者中,有2例为预防接种有关联的,排除了接种差错和疫苗接种禁忌等问题,经专家组判定为异常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反应。
4对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影响因素较多,开展规范化管理,优化接种流程,密切监测接种后反应以及开展追踪随访可减少反应的发生。
4.1规范实施接种。认真学习掌握疫苗接种规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要求,依据接种对象年龄和疫苗接种规定选取适当方式接种,接种时规范操作,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储备肾上腺素、氧气袋等异常反应抢救药品、物资,建立紧急救助绿色通道。
4.2加强疫苗管理。按照冷链要求做好疫苗储存、运输和管理,掌握疫苗相关信息,了解疫苗接种适宜对象、范围,接种方式,异常反应处置以及接种禁忌症,掌握疫苗接种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4.3做好接种前的充分告知。接种前告知接种对象或家长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详细核对接种者信息,了解接种对象有无咳嗽、发烧、腹痛等症状及相关禁忌症,问询了解既往健康状况、既往接种史、疫苗过敏史、家族史等相关信息,评估疫苗接种指征,确保患者满足预防接种要求。
4.4作好沟通交流。对接种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适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接种对象焦虑情绪、恐惧心理,提高对象接种配合度,预防心因性反应发生。告知接种对象接种后皮肤保洁及清淡饮食等注意事项,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就医。
4.5开展接种后随访管理。谨防异常反应发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开展针对性处置,若出现过敏性休克、晕厥需及时开展抢救,同时将异常反应情况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因素进行追溯。
4.6加强事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及时受理患者及家长反应、投诉,作好咨询和答疑,实事求是应对,正面、合理处置所反映问题。对不能排除异常反应的要主动办理,按程序及要求申请认定,积极协调补偿和救济,争取把损害降到最小;敢于承认不规范接种等问题,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影响因素较多,要及时总结分析各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工作制度、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密切监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积极主动进行处置,开展针对性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张锦清,洪金霞.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应对措施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8):2659-2660.
[2]韦春华,张娜.不同免疫策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影响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206-207,209.
[3]贾燕丽.儿童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预防与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4):126-127.
[4]赖军平.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及对策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