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高频超声在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许静

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 211800

【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100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腹直肌分离检出率,并观察静息状态、屈曲状态下腹直肌间距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息状态和屈曲状态下腹直肌间距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有效观察产妇腹直肌分离程度,为产后康复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频超声;腹直肌分离;应用价值

腹直肌分离主要出现于妊娠期晚期和产后1周,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该病具体发生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妊娠、剖宫产、腹部手术等因素有关,虽然其有着一定的自愈性,但是部分产妇恢复效果不理想,可能影响肌群稳定性,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尽早诊断和干预[1]。高频超声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不但可以动态观察图像,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同时可以为诊断与治疗评估提供有效依据,在国内外获得了推广应用[2]。为了观察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100例自然分娩产妇和100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100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孕产妇的年龄为21~35岁,平均为(28.6±4.5)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为(38.3±1.8)周;入选标准:足月自然分娩的产妇。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的产妇。对照孕产妇的年龄为23~34岁,平均为(28.8±4.7)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为(37.5±1.6);入选标准:足月剖宫产产妇。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的产妇。

1.2方法

两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本次研究使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4~14MHz,患者分别在静息状态和屈曲状态下进行检查。静息状态下,仰卧位,患者保持双膝弯曲90°的状态,坐骨与脚跟对其,腹部正中线脐上缘、脐下缘、脐上3cm、脐下3cm进行标记,取横切面检测腹直肌间距。屈曲状态下,仰卧位,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呼气时缓慢将头部、肩部缓慢抬离床面,腹部肌肉保持收缩状态,指尖触碰膝关节,上身保持30°斜角,该姿势维持30s以上,确保激活腹部肌肉,从而维持肌肉收缩状态,测量脐上缘、脐下缘的腹直肌间距。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腹直肌分离检出率,并观察静息状态、屈曲状态下腹直肌间距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腹直肌分离发生率差异

观察组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腹直肌分离发生率差异

组别

脐上缘

脐下缘

脐上3cm

脐下3cm

总发生率(%)

观察组(n=100)

32

15

10

8

65.0

对照组(n=100)

46

18

14

10

88.0

X2

5.635

P值

0.046

2.2两组静息、屈曲时腹直肌间距的差异

观察组静息状态和屈曲状态下腹直肌间距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2两组静息、屈曲时腹直肌间距的差异 (cm)

组别

静息状态

屈曲状态

脐上缘

脐下缘

脐上缘

脐下缘

观察组

2.2±0.4

2.5±0.9

1.6±0.8

2.2±0.5

对照组

2.6±0.5

3.0±1.0

2.0±0.9

2.4±0.6

t值

5.125

5.223

5.124

5.325

P值

0.041

0.042

0.041

0.043

3.讨论

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子宫体积不断增大,会导致腹壁皮肤不断扩张,腹直肌被过度拉伸,引起筋膜、肌肉松弛,导致腹直肌分离[3]。腹直肌分离不但会影响产妇身体形态,还会导致腹部肌肉收缩力下降,甚至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腔脏器脱垂,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4]。若不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会影响产妇的产后康复状况。过去临床多采用触诊法来筛查腹直肌分离,但是无法准确评估腹直肌分离程度,因此需要借助有效的检查技术,合理评估产妇的腹直肌分离程度[5]。高频超声是目前临床评估腹直肌分离程度的有效方法,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率高的优势,且抗干扰性强,即使是水肿、肥胖患者,也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支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息状态和屈曲状态下腹直肌间距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高频超声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可以有效观察产妇腹直肌分离程度,为产后康复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秀红,李景珊,李旺英. 产后早期女性腹直肌分离的多位点高频超声特征与不同分娩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21,28(11):1310-1312. 

[2] 张明珠,牛敏昌,刘菲菲,等. 高频超声评价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类型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2,33(3):201-205.

[3] 南淑良,刘菲菲,刘莉,等. 超声评估产后早期腹直肌分离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关系的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2,33(3):206-209.

[4]张红芸,李小永,鲁红,等. 产后腹直肌分离高频超声特征及其与分娩方式的关系[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0,29(11):982-986. 

[5]胡桂朗,谢纯平,区薛宜,等. 探讨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在产后诊断腹直肌分离中的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4):203-2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