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价值

刘金延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 合江县  646200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滑脱症患者采取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给予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5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56.54±34.32)min,平均出血量(306.54±54.32) mL。患者经X线、CT等检查,表明滑脱责任节段复位较好, 无出现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疼痛评分较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JOA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中采取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此种术式用时短、出血量低,且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腰椎滑脱症;硬膜囊;神经根损伤;疼痛

伴随我国老龄化持续加剧,使得下腰椎不稳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腰椎滑脱为造成下腰椎不稳常见的因素。该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以及间歇性跛行等,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1]。伴随人们逐渐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加之医疗技术的发展,于治疗腰椎滑脱中得到了较好方法。手术治疗为该病的常见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症状及体征,采取器械能够复位滑脱椎体,以对滑移椎体剪切力予以消除。为此,分析腰椎滑脱症患者采取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结果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于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给予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性为24例,女性26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65±3.25)岁;病程8-37个月,平均病程(28.75±3.25)个月。29例退变性腰椎滑脱,2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1.2方法

上述患者均采取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处理,将其体位调整为俯卧位,其腹部予以悬空,采取后正中切口。充分暴露上下小关节突和上位腰椎人字沟位置。对于峡部裂滑脱患者,其滑脱椎体松动,采取提拉棘突能够有助于辨别,退变性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增生较为凸显。通过透视下,对上下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予以明确,对进针点位置增生骨赘和皮质骨进行清除,开路器沿椎弓根置入椎体,置入定位针,通过透视确定无误后,置入椎弓根螺钉。随后采取骨刀对关节突进行敲除,将椎间孔充分暴露,对椎管内增生的骨赘以及钙化的黄韧带进行咬除,从而可将硬膜囊外侧缘和同侧及同节段神经根到椎间孔间隙出口位置予以充分暴露。通过潜行减压整个神经根走行区。于椎间孔区域进行切除椎间盘。对软骨终板进行处理后,应用试模测对椎间隙高度和置入的融合器长度进行测量。随后斜向置入尺寸合适的融合器1枚,安装螺钉、钛棒。明确无活动性出血后,进行引流管留置,随后对切口逐层缝合。

1.3 疗效标准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其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JOA评分,其中疼痛评分采取VAS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疼痛越轻。JOA评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相关功能较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患者治疗后手术相关指标及效果

5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56.54±34.32)min,平均出血量(306.54±54.32) mL。患者经X线、CT等检查,表明滑脱责任节段复位较好,无出现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

2.2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JOA评分对比分析

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疼痛评分较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JOA评分较高(P<0.05)。详见表1。

1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JOA评分对比分析(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

VAS评分

52

 6.54±1.24

3.54±0.56 a

2.34±0.21 a

1.32±0.12 a

0.43±0.23 a

JOA评分

52

14.32±4.32

17.56±5.43 a

19.54±4.55 a

21.26±4.87 a

25.43±4.53 a

注:与治疗前对比,a P<0.05,差异有统计学含义。

  1. 讨论

腰椎滑脱症为临床上多见的疾病,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该病的主要特征为椎间盘退变、椎间韧带松弛以及椎间小关节微小不稳定等,可造成腰椎不稳。临床上多见退变性腰椎滑脱以及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该病在临床上采取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其手术视野较差,且操作空间受限,以致于无法应用在复杂腰椎滑脱患者的治疗中,中央椎管狭窄的患者无法得到减压,由于腰椎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伴有神经根管及中央管狭窄复杂性腰椎滑脱症发生率较高,以致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存在局限性。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则是在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基础上进行改良获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56.54±34.32)min,平均出血量(306.54±54.32) mL。患者经X线、CT等检查,表明滑脱责任节段复位较好, 无出现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疼痛评分较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JOA评分较高(P<0.05)。可见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治疗效果较好。笔者分析认为,该术式在 减压效果上,经切除关节突关节,充分暴露椎间孔,对椎管内神经根致压物进行清除,能够将神经根走行盘黄间隙,侧椎间管和椎间孔出口进行彻底减压,可对受压的神经根予以游离,此种术式经切切除关节突关节,对椎间孔进行暴露,不需要对神经根及硬膜囊予以大力牵拉,进而降低术后神经并发症产生[2]。此外,该术式经椎间孔入路,保留棘突﹑棘间韧带以及肌肉附着点,适度维持中线结构张力带作用,加大脊柱力学稳定性,降低术后腰背痛。同时该术式经斜向置入单枚融合器于椎间隙,通过椎弓根螺钉帮助下,可消除剪切力影响,且仅需对一侧小关节进行切除,不会对椎骨产生较大的破坏,加大植骨面积,进而对融合率予以提高[3]

综上所述,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中采取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此种术式用时短、出血量低,且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金磊,王爽,王昕.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22,43(01):31-35.

[2]徐明奎,陈美雄,许日明,林业武,罗原泰,陈英伟,周理.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11):94-99.

[3]费燕强,厉晓龙,蒋文超,高鑫.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远期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6):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