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眼针疗法的基础理论探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基于眼针疗法的基础理论探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曹世宇 ,翟欣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眼针疗法即主要是指用针刺在人体对着眼眶粘膜和眼部周围皮肤软组织上的某几个或特定位置的眼穴区部位上进行的针刺,以来进行或治疗患者眼部或全身部位以及多种特殊疑难疾病等应用的技术是属于一种现代新型的微针疗法,因较其它手法具有用的眼针直径小、手法动作力度轻、取眼穴数量相对少、易准确进行操作、针刺比较浅、见效的时间也快些等等优点的主要技术特点,在内、外、妇、儿、五官科患者等各种身体各科领域近年来均己逐渐的得到了临床较为广泛深入得有效应用,尤其是以其对临床各类中风、眩晕、头痛、不寐、郁证、等以及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疗效的表现得更佳。

关键词:眼针 脏腑 经络 中风 抑郁

一、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1.理论背景

眼部结构与先天脏腑、经络功能的复杂关系最早是在《内经》篇中开始便就有相关记载,后经随着五轮八廓学说的建立继承及进一步发展,目系理论开始逐渐趋向成熟,直至70年代,彭静山教授受了华佗学说"观目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的观点思想的巨大启发,在"观眼识病"篇的思想基础上,提出创立了眼-脑-脏腑的理论,奠定起了中医眼针医学的基本核心理论[1],并在实践中经进一步深入理论探索总结后以阐明眼与经络、脏腑的复杂内在机理联系规律,以中医五轮八廓学说等为科学理论基础,在长期临床针灸实践应用中又首次尝试应用提出了一种新颖独特高效的穴位针刺疗法,此法即为眼针疗法。

2.眼与脏腑关系

《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水谷精微皆由脾胃津液运化而输布而至五脏六腑,经心化赤而为血,经肝之疏泄、肺之宣降、脾之统血,输布身体各处,目得血而能视,肾藏精、主骨生髓,髓充于脑,目系通于脑,目部筋肉运动依赖精气濡养,由此看来五脏六腑与目系密不可分。[2]

3.眼与经络关系

经根据明代著名学者王肯堂先生所作译著中之经《证治准绳》所记载:经名"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有大肠手阳明之脉、胃足阳明之脉、心手少阴之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膀胱足太阳之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胆足少阳之脉、肝足厥阴之脉八条正经与目系直接相连,肺手少阴之脉、脾足太阴之脉、肾足少阴之脉、心包手厥阴之脉通过相表里的关系与目系间接相连, 奇经八脉中督脉、任脉、阴阳跷脉和阳维脉五条经脉与目系直接相连,而奇经八脉又为联系十二经脉,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重要枢纽,目部依赖经络运行气血,沟通阴阳内外的作用使得正常功能得以维持,于此可知,人体经络与目系有着不可忽视的链接,故眼针虽为局部针刺,却可调节全身气血,平衡整体阴阳。[3]

综上,彭静山教授还用阴阳五行八卦形式来具体对双眼位置分别进行作了分区,即以一个人目内眦部位为起点,将左眼位置以逆时针方向、右眼以顺时针方向共可分为了以下这八个区域, 乾为肺、大肠,坎为肾、膀胱,艮为上焦,震为肝、胆,巽为中焦,离为心、小肠,坤为脾、胃,兑为下焦。[4]

二、临床应用

1.头痛

景海慧[5]等运用眼针结合体针针刺手法治疗了肝阳上亢型的原发性偏头痛,将共66名患者进行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中分别选取出了太阳穴、率谷穴、悬颅穴、头维穴、风池穴、外关穴、足临泣穴、太冲穴、太溪穴、侠溪穴等均进行了常规针刺,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选穴基础与诊断原则上根据辩证分型原则选取本组患者眼部肝区、肾区穴及上焦区穴位均进行了眼部常规针刺,两组的临床受试者在常规治疗观察前后及长期临床随访分析结果时偏头痛综合因素的量化指标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指标等均有明显改善,它反映出了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即眼针结合体针治疗效果优于常规体针疗法。

2.脑卒中后失眠

张明秋、卢凤娟[6]采用了眼眶区带针治疗的方法,将本组80名患者按随机分布均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予以双眼心小肠区、肾膀胱区、上焦区和眼下焦区共八个穴区带针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予以安眠穴、神庭穴、神门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冲穴等穴位辩证分型进行了常规针刺,经跟踪观察分析发现在观察组失眠患者总体临床治疗康复改善情况中,生活调节能力、精神状态、心理承受能力评分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分析具有重大统计学应用意义(P<0.05), 由此可见眼眶区带针疗法于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

3.中风后吞咽障碍

屈慕源[7]等采用眼针联合项针的方法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后吞咽障碍,随机将60名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神庭、百会、四神聪、水沟、内关及通里等穴位进行常规体针针刺,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眼部上焦区、肝区、肾区,项部廉泉、风池、风府、翳风、亚门、金津、玉液常规针刺,经观察眼针联合项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体针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P<0.05,证明了眼针联合项针可明显提高中风后阴虚风动型患者的吞咽功能。

周贺喜[8]等人对用眼针疗法与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综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运动障碍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将上述150例住院患者随机抽取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进行了常规治疗联合吞咽运动功能的训练,观察治疗组是在上述对照组基础上再加入眼针疗法。综合使用联合吞咽运动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肌电刺激诱发电位评分的改善情况,经治疗半年观察,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显有效率仅为的96.66%,明显要高于治疗对照组的81.66%,证明了眼针对于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具有可靠的疗效。

4.中风后抑郁

吴彬[9]等人运用眼针埋针的疗法治疗中风后精神抑郁,随机将全部60名患者进行平均拆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予以双眼肝区、心区为主穴,辩证上取两肾区、脾区为配穴,对照组主要予以理气解郁丸治疗,经为期4周临床治疗周期后,试验组疗效结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证明了眼针对于中风后抑郁具有显著的疗效。

5.周围性面瘫

贺佳妮[10]等运用点刺眼睑、内颊车结合眼针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23例,点刺眼睑:针尖应与上眼睑之间呈约10°角至近15°斜角,由内眦向外眦角快速点刺。点刺内颊车:内颊车位于口腔内侧正对颊车穴处,直刺入内颊车2至3mm处,使之微微出血。眼针疗法:选取双侧上焦区、肺区、脾区,留针20min,最终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78.3%,表明了眼针对于周围性面瘫具有一定的改善。

6.肩周炎

金珊珊、郑彤[11]等以眼针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将2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予以眼针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针刺治疗,经过为期2周治疗,试验组肩部疼痛缓解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了眼针配合刺络放血拔罐对肩周炎具有可观的疗效
7.原发性痛经

马淑敏[12]等运用了眼针联合雷火灸技术治疗妇科寒痰凝血型原发性痛经,将本组共对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了三组,对照1组均予以眼针治疗,对照2组均予以雷火灸技术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了中医眼针联合雷火灸技术的治疗,均能连续成功的治疗了有3个的月经周期,最终研究证实了对照组中有2组月临床的总经有效率达到了65.52%,对照1组的临床的总有效率达到71.43%,试验结果组临床总月经有效率平均是达85.71%,证明了眼针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优于雷火灸。

三、总结与展望

眼针的有效性与便捷性引起了众人广泛的关注,同时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体现了目系与身体各系统的密切联系,故眼针疗法适应性广、使用率与日递增,但目前研究来说,多研究为眼针的综合疗效,缺乏眼区单区疗效的研究[13],本文章意在论证眼针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可观的疗效,希望眼针可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可以得到更多人的信任,从而对眼针的研究更加详细与透彻。

参考文献

[1]李天玉. 基于数据挖掘的眼针疗法临床应用特点研究[D].河北中医学院,2020.DOI:10.27982/d.cnki.ghbyz.2020.000156.

[2]胡梦妮,马骏,王述菊,李亚楠,汪瑶.眼针疗法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10):84-87.DOI:10.19917/j.cnki.1005-0779.021208.

[3]景海慧,韩舰华.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01):117-119.DOI:10.19621/j.cnki.11-3555/r.2021.0149.

[4]孙丽娜.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与临床[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09):1950-1952.DOI:10.13193/j.archtcm.2012.09.32.sunln.007.

[5]景海慧. 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DOI:10.27368/d.cnki.gtzyy.2021.000222.

[6]张明秋,卢凤娟.眼针眶区带针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21,40(19):1-4+8.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1.19.001.

[7]屈慕源. 眼针联合项针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21.DOI:10.27213/d.cnki.glnzc.2021.000337.

[8]周贺喜,秦合伟,孔艳芳.眼针疗法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22,37(03):35-37.DOI:10.13913/j.cnki.41-1110/r.2022.03.020.

[9]吴彬. 眼针埋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21.DOI:10.27213/d.cnki.glnzc.2021.000068.

[10]贺佳妮,杜筱筱,冯卫星.点刺眼睑、内颊车结合眼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23例[J].中国针灸,2020,40(05):570.DOI:10.13703/j.0255-2930.20190406-0001.

[11]金珊珊,郑彤,魏媛媛,朱成慧,赵艳香,李霞.眼针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2,37(02):284-286.

[12]马淑敏,孙晶.眼针联合雷火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90例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22,33(03):650-652.

[13]曹久冬,吕学玉,霍然.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21,42(12):1819-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