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如何提升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史艳松

江阴市中医院医务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众所周知,医院属于国家公共卫生事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对于医院的运转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公共卫生管理事件处理方式较为复杂,对于处置的流程、环节都有着一定要求。需要通过前期识别、预防,中期报告、救治以及后期防护等各个环节,涉及的人物以及管理制度等多项内容。在本文中,作者结合应用管理理论和国家政策文件,对于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够对我国医院应急能力的处置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中,医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生公共事件出现时需要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同时,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有包含着诸多处理环节,涉及到各方面的管理要素,无论从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再到2009年的禽流感,以及2020年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等各类传染病的爆发,对我国医院内部的公共事件处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处理时也暴露出了医院在应对此类事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所以,如何提升医院对于公共突发的卫生事件处理能力,成为了新时期对各医院的新考验和新要求。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应对能力的要求

2013年,我国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条例》,在内容中对医疗机构一旦面对突发的事件时要及时作出反应,第一时间调动医疗队、救援队,根据不同突发事件的性质、情形来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采用科学得当的救援方法,将突发医疗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此外,条例中还要求在处置传染病一类的应急事件中,要依法上报,将传播源及时控制住,并把具体情况及时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做好传染源的隔离与控制。在此之后,我国也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卫生部门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等相关制度、条文,进一步的将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方法明确化、系统化、制度化。在2020年后,我国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国家卫健委也更新和修订了《公共卫生防治救治能力方案》,

方案中针对发热、呼吸类传染病的接收、治疗能力,转运隔离能力和ICU救治能力提出了要求,对治疗和防护两个维度进一步的明确化[1]

二、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因素

(一)快速识别并准确上报信息

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事件之后,我国更新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疫情监测信息管理办法》,要求我国各类医疗机构要承担相应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治疗和报告等任务,建立科学的公共卫生防治计划。同时,各大医院在接诊时也要实行首诊负责的制度,建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加强相关设备的配备,确保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信息准确,并加强网络报告。此后,在2007年我国还出台了《全国卫生部门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医疗救治机构对于中毒群体、药物伤害,不明传染病突发等信息,第一时间向上级医疗单位报告。从国内外近些年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来看,很多事件是由于不明传染物所造成的,具有传染性病毒的扩散,由于这一类传染病在早期的患者体内往往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在这一阶段患者往往会多次到就近的医院开展治疗,这时相关医院的接诊、导诊是否在第一时间可以观察到患者的传染病前期症状至关重要,也成为了把好“疾病防治关”的第一道防线,对后期传染病的防治、治疗起到决定性因素。相关医院可以采取一定从有的信息采集方式,通过快速识别、及时判断和快速上报等形式多措并举,将整体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启动相结合,在出示相关公共卫生事件时,对于相关信息的监测、预判和报告做到及时、准确、高效[2]

(二)加快现场紧急医学救援

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卫生应急工作要求》中指出,在我国医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妥善的处理方式对突发的紧急医学救援。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相关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务院的卫生行政部门相关传染病的治疗要求,采取科学的措施,提高医疗的救治水平和救治效率。要求相关医院在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抢救、运送、治疗和隔离。按照上述规定,在处理过程中要开展现场紧急救援、收容救治、隔离救治等多种方式。

(三)院内感染控制和卫生防护

2015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医院卫生应急工作管理准则》,在这一准则中对医院如何处置感染病例,具体如何进行操作都出台了详细的处理规定,通过明确各时间点的消杀防护要求,医疗废物处理方法等都做出明确规定,对于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后要及时的消毒并进行销毁。对于本单位内容易出现传染或已经发生病毒传染的场所,要进行无害化处置,避免病毒的二次传播。只有加强对传染病的治理和管理,充分加强内控,防止交叉传染,从而不留后患,切实切断医疗废物的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除此之外,医院也要在建筑布局方面的角度出发,对传染病放置区域做好物理隔离工作,完善医院传染病防止布局,将治疗区、诊断区、医用废物处理区等有效的间隔、划分。同时也要科学储备防疫物资,对

园区环境和安全管理等方面都要有效的符合感染控制和传染病防治要求[3]

(四)应急储备能力

在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后,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机构卫生工作规范》,

明确的规定了相关的医院要进一步科学化梳理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制度流程,优化装备物资管理等项工作。通知中也要求各公立医院加强疫情救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针对各类公共卫生难点要做好防控预案,将隐患逐一排查、消除,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工作,不断熟悉工作流程,进而形成短时期内对床位、设备、医疗人员以及防疫物资等各项工作的储备。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思考

(一)事前准备事项

从近些年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上来看,各个医院在事前处理阶段往往存在危机意识不强,存在应急管理的储备、预案制定不完善、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多数医院受到人员、器械、经费等多重客观原因,在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和总结工作中还差强人意,对于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另一方面,鉴于安全隐患意识不足、医用储备物资欠缺等因素影响,更多的医院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医疗救治上,对应急储备管理方面的医务人员配备不足,对于传染病的识别能力不强,缺乏足够的预判能力和响应能力。一旦集中爆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不能及时的进行预判并开展相应的卫生事件响应和处理,导致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不能够第一时间被有效的解决和防止。

在事前准备方面,各医院要加强前期的准备和应急处应急预防工作,加强组织准备、制度准备、预案准备和应急储备等,对于科学医疗制度的修订,持续加强医护人员的综合医疗水平。借助成立应急处置小组等具体工作方法,加强日常演练,进而在突发卫生事件出现时能够及时的解决;二是要建立突发卫生事件的管理制度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将医院突发卫生事件的防疫预案体系及时的整合上报,不断的完善修订,进而更好的满足于公共卫生事件的解决。

(二)事中准备事项

在我国医院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在事中阶段存在防治机制沟通不畅、应急响应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就以往的案例来说,在对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诸多医院在传染类、感染类的疾病,科室的基础建设和人员配备往往不够完善、不科学,对传染病的处理不够专业和完善,难以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承担水平。由于缺少统一的流程,各部门之间的权责不够明晰,协调较差,导致对于事件的处置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要加强应急响应的处置,通过预警响应、组织指挥、疾病防控和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第一时间研判相关的信息分级响应机制,强化一体化的传染病防治、医疗救治等综合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预判及分类,对各类数据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系统分析,按照分级响应机制启动预案,依托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协调协同,筹划调配,发挥各科室的联合协调作用。

(三)事后准备事项

在事后处理事项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事件的整体评估、分析水平不够。有时虽然事态得到妥善处理,但是事后总结不足,不能很好的做好善后的总结和评估工作,对于后续相似事件的处置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很多医院不注重总结,对于评估和追责等工作予以忽视。针对这一问题,要加强综合评估体系,对于事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态处理分析、归纳能力进一步完善,建立行之有效的案例库、后评估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合具体的卫生事件防治案例,优化管理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工作能力并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为后续工作进行技术支撑。

结束语

在本文中,作者围绕提升医院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梳理国家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要求,分析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要素,并对当前我国医院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不足及建议进行了综合的探讨及分析,希望能够对医院应急事件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尚娟;李小青;刘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应对能力解析和建设思考[J].转化医学杂志,2020(1),88.

[2]李丽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与效果[J].中国工程学,2022(9),123-124.

[3]赵婷;王鹏莉;周雅冰.河南省二级及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1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