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北京102445
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内固定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病例时间确定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选择病例为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计9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别纳入到A组以及B组,各45例,B组采用常规入路治疗方式,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方式,组间评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A组均优于B组,差异显著,即P<0.05;干预后,两组比对治疗效果指标,A组高于B组,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针 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方式,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凸显治疗效果,可实现临床推广。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
脊柱骨折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损伤,发生率为全身骨折占比5%-6%,发生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等事件,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为常见,对患者的躯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针对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主要有效措施是内固定融合术。本研究通过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客观性分析,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方式,分析治疗价值,现将研究结果公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病例时间确定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选择病例为本院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计9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别纳入到A组以及B组,各45例,A组资料如下:男性与女性人数差异性表述为23/22,年龄区间为28-54岁,经计算,均值为(44.62±9.45)岁;B组资料如下:男性与女性人数差异性表述为21/24,年龄区间为30-55岁,经计算,均值为(44.74±9.55)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已申报伦理批准。
1.2方法
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全身麻醉,取俯卧位,行常规消毒铺巾,于后正中线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深筋膜浅层时,向中线两侧旁开2-3cm切开深筋膜,分离多裂肌及最长肌间隙,暴露横突以及关节突,伤椎经椎弓根植骨,置入椎弓根钉、安装钛棒,处理横突表面为植骨床并植骨,C臂透视确定复位及内固定位置,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
B组采用常规后入路内固定融合术。全身麻醉,取俯卧位,行常规消毒铺巾,患者于后正中线作切口逐层切开,充分暴露伤椎以及上下邻近节段。伤椎经椎弓根植骨,置入椎弓根钉、安装钛棒,处理横突表面为植骨床并植骨,C臂透视确定复位及内固定位置,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
两组患者术后常规抗感染,开展早期康复训练,促进骨折后的功能康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评估内容涉及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数值,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内容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统计显效与有效的例数,计算总有效率数值。
1.4统计学处理
SPSS 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指标
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A组均优于B组,差异显著,即P<0.05,见表1。
表1 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指标(x±s)
例数 | 术中出血量(ml) | 术后首次下床时间(d) | 住院时间(d) | 手术时间(min) | |
A组 | 45 | 120.35±28.63 | 3.07±1.04 | 8.13±2.41 | 125.67±24.01 |
B组 | 45 | 154.05±27.95 | 5.11±1.25 | 11.34±2.67 | 113.63±25.41 |
t值 | - | 5.650 | 8.416 | 5.987 | 2.310 |
P值 | - | 0.000 | 0.000 | 0.000 | 0.023 |
2.2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干预后,两组比对治疗效果指标,A组高于B组,差异显著,即P<0.05,见表2。
表2 评价两组治疗效果(n,%)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
A组 | 45 | 30(66.67) | 14(31.11) | 1(2.22) | 44(97.78) |
B组 | 45 | 25(55.56) | 10(22.22) | 10(22.22) | 35(77.78) |
X2 | - | - | - | - | 8.389 |
P值 | - | - | - | - | 0.003 |
3讨论
胸腰椎骨折发生后,患者会产生背部剧烈疼痛、运动功能受限等问题 [2],一些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会面临更严重、更复杂的情况,不恰当、不及时的治疗,很可能给患者造成残疾,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手术治疗是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对伤椎进行复位、内固定,重建稳定性,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躯体运动功能的康复。以往手术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优势在于术野开阔、操作方法成熟,但造成的手术创伤相对大,特别是对于椎旁肌肉组织的损伤,导致出血量增加、术后疼痛加重、肌肉僵硬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4]。近些年伴随胸腰椎骨折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手术方式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应用更加频繁,与传统入路方式相比,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棘突、椎旁表面肌肉附着点的切开和剥离很小,更大程度上减少了肌肉组织的损伤和出血,保护了肌肉组织的生理结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优势更加明显[5]。
综上所述,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方式,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良好,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守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8,012(001):99.
[2]张福恒,邓智承,张伟,等.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
[3]张海勤,侯海涛.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5):3.
[4]淦科,叶蜀新,林海.经皮微创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8):5.
[5]郑亚东,陆生林.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骨科,201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