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小儿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认知行为干预对小儿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治疗效果

朱贤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析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总共选取78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对半划分为A组(观察组)与B组(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B组采取普通康复护理干预,对A组则加以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的预后效果。结果:A组患儿的预后效果更佳,总有效率为94.9%,且患儿在社交退缩、强迫、抑郁、交往、体诉、违纪以及分裂样等方面评分均较低,与B组间形成显著差距(P<0.05)。结论: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开展康复训练期间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功能性构音障碍;应用效果

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是指患儿的智力发育无异且构音器官形态及功能也未有异常,但却在语言表达以及构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该疾病多发于4岁以上的儿童,吐字不清、发音错误是其主要症状,患儿在与他人的日常交流中存在着困难,十分影响生活与学习,若是未及时采取治疗方案则很有可能会引发心理障碍,导致患儿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患儿的正常发育造成不良后果。认知行为干预作为一种心理疗法,依据于人们的认知过程,通过实施行为并综合使用认知技术可纠正患儿的错误看法,引导其踏上正确的方向[1]。为了从根源上提升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的健康水平,促使其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现在康复训练之中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将其具体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年7月-2021年7月中总共选出78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纳入实验研究范围,根据语言表达能力可知其中轻度为能够正常进行交流,针对个别字发音不清,共有11例;中度为陌生人很难理解语言表达内容,仅有熟悉的人可大致理解,共有42例;重度为完全无法理解表达内容且很多字发音不清,共有25例。将其对半划分为A组(观察组)与B组(对照组),每组均39例。A组男女之比为7:6,患儿的年龄位于4-10岁,中位值为(6.4±1.42)岁,;B组男女之比为22:17,患儿的年龄位于3-10岁,中位值为(6.2±1.67)岁。采用专业的软件分析两组患儿的基本病例信息可知两者间并无显著差距,可进行对比研究(P>0.05)。

1.2方法

予以B组普通康复训练干预,引导患儿正确进行发音,对A组则加以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如下。

1.2.1认知干预

由于患儿年龄普遍较小,针对认知干预通常以家属作为对象,很多家属对功能性构音障碍缺乏一定的了解,存有较多的错误认知,从而导致在教育患儿方面中往往出现方法不当等现象,致使对康复训练效果持怀疑态度。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借助于电话、网络等与家属进行联系,将FAD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促使家属能够深入了解,纠正错误的看法,指导家属明确自身的重要性,有利于在开展训练期间获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2]。同时,针对家属采用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应及时指出并传授家属科学、正确的方法,使家属意识到正确训练方式的必要性。此外,为了使患儿本人能够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首先应借助家属的帮助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采用直白简单的语言向患儿阐述构音障碍的不良影响,使患儿知晓正确发音的好处,不断提高患儿纠正错误的自主意识[3]

1.2.2行为干预

①首先为了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应为患儿营造一个安静且舒适的训练氛围,相关人员应采用适当的方式与患儿进行沟通,以免患儿过于紧张不安,针对语言障碍严重的患儿应耐心与其进行讲解,保持友善的态度,促使患儿能够感受到被关心,加强亲近感与信任感。②在开展训练期间应注重多元化的干预方式,可利用游戏与音乐等打开患儿的心扉,吸引患儿的注意,提高患儿的成就感,激发患儿的积极性。③针对患儿的良好行为应当予以物质以及精神方面的鼓励与支持,针对不良的行为,比如哭闹、耍赖等不应过于激动,需采用消退法以及回避法等进行处理。④为更好的了解患儿的训练进展,需为每位患儿制定专门的联系记录本,将患儿训练的内容、进展效果以及目的等均予以详细记录,并结合患儿的情况进行整改优化。⑤日常居家训练时需督导家属进行陪护,保障训练质量,叮嘱家属严格约束患儿的行为[4]

1.3观察指标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比较干预前后各因子评分,分值越低表明行为越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研究所获取的实验数据经由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并处理,检验过程采用T进行,其中P<0.05则代表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预后效果比较

A组患儿的预后效果更佳,总有效率为94.9%(37/39),且各因子评分有显著降低,而B组总有效率为71.8%(28/39),各因子评分较高,两组间差距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预后效果比较

项目

B组(n=39)

A组(n=39)

P

社交退缩

5.3±3.41

2.0±2.01

<0.05

体诉

3.3±3.49

1.1±1.89

<0.05

强迫

8.5±4.91

4.4±3.88

<0.05

交往

5.4±2.78

1.9±1.41

<0.05

抑郁

10.4±5.82

5.4±3.67

<0.05

分裂样

4.2±2.59

1.6±1.41

<0.05

违纪

8.3±4.51

5.0±3.82

<0.05

3.结论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典型症状为语言障碍,这对于患儿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危害,不仅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对社会交际造成不利,而且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害到心灵健康。由于多数家属在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认知,因此需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帮助家属正确且全面掌握训练方式与技巧,同时对患儿采取一系列的行为干预,可帮助患儿提高自我纠错意识,对不良行为的改善有着良好的效果[5]

由此可见,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至关重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冯亚芹.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异常及矫治效果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9):90-91.

[2]柯艳梅,黄新芳,王秩序. 口肌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J]. 福建医药杂志,2020,42(03):114-115.

[3]孙彩虹. 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发音错误分析[D].青岛大学,2020.

[4]戈晓蕊. 认知行为干预在小儿功能性构音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新疆医学,2019,49(02):175-176.

[5]杨秀梅,徐成娥. 认知行为干预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9):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