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重庆 沙坪坝 401331
【摘要】目的:探究多模式镇痛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21年2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镇痛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镇痛)和观察组(多模式镇痛),每组30例。调查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h、8h、24h、48h的VAS量表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使用多模式镇痛手段,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价值
前言: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中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退变性髋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1]。在髋关节置换术过程中,股骨头切除、股骨颈修整等操作均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使患者术后出现剧烈疼痛,影响其预后效果。本研究主要探究了多模式镇痛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6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21年2月~2022年1月,按照镇痛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镇痛)和观察组(多模式镇痛),每组30例。如表1,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研究要求。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②年龄≥60岁。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乏或不完整者;②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较低;③存在心理或精神疾病;④患者存在交流障碍;⑤相关药物过敏。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研究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 | 例数 | 男 | 女 | 平均年龄(岁) |
观察组 | 30 | 15(50.00) | 15(50.00) | 68.49±1.25 |
对照组 | 30 | 14(46.67) | 16(53.33) | 68.37±1.31 |
x2/t | - | 0.086 | 0.234 | |
P | - | >0.05 | >0.05 |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镇痛手段,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阿片类药物镇痛,并观察患者疼痛变化情况。观察组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具体为:①术前超前镇痛:术前1~2天患者给予患者盐酸曲马多片,口服,每次50mg,每日两次。 ②术中镇痛: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超声探头放置于髂前上棘后顺时针方向旋转20°,移动至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的中外1/3处,确定领结结构,平面内进针至髂筋膜下方,确认回抽无回血后,注射适量(约30ml)0.25%罗派卡因,观察无异常情况后行腰硬联合麻醉。③术后方案:术后可给予其非药物镇痛:包括冰袋冰敷、轻音乐转移注意力,呼吸放松法等减轻疼痛感知。术后药物镇痛: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可于术后第二天进行镇痛药物静脉泵注,术后第3天可考虑给予塞来昔布胶囊镇痛,口服,每次200mg,每日2次。
1.3 观察指标
调查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VAS量表评估,评估时间点为术后1h、8h、24h 、48h,量表评分越低,疼痛程度越轻。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标准:患者出院后半年对其进行随访,依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Harris评分高于90评为优,Harris评分位于78~90分内评为良,Harris评分位于60~78分评为可,Harris评分低于60评为差[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为(%),计量资料为(±s),并进行χ2和t检验,当P<0.05,则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整体轻于对照组 ( P<0.05)。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s)
组别 | 例数 | 术后1h | 术后8h | 术后24h | 术后48h |
观察组 | 30 | 1.2±1.7 | 2.52±1.5 4.85±1.6 5.207 <0.05 | 3.8±1.1 5.1±1. 9 3.832 <0.05 | 3.2±0.8 |
对照组 | 30 | 4.2±1.2 | 4.9±0.9 | ||
t | - | 4.844 | 5.239 | ||
P | - | <0.05 | <0.05 |
注:组间对比,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 | 例数 | 恶心呕吐 | 皮肤瘙痒 | 腹胀 | 发生率 |
观察组 | 30 | 1(3.33) | 0(0.00) | 1(3.33) | 6.67 |
对照组 | 30 | 2(6.67) | 1(3.33) | 1(3.33) | 13.33 |
t | - | - | - | - | 3.385 |
P | - | - | - | - | <0.05 |
注:组间对比,p<0.05
2.3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27/30),对照组优良率为76.67%(23/30)。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更高。
3结论
调查显示,术后疼痛是影响骨科术后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3]。髋关节置换术是常见的治疗老年髋关节疾病的方法之一。但是其对于患者造成的疼痛感较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传统镇痛模式较为单一,镇痛效果不理想,因此,采取更为综合有效的镇痛手段来减轻患者疼痛尤为必要。本研究中,在术后相同时间点对两组患者进行了疼痛程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整体情况更轻,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佳。说明了多模式镇痛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鹏,郭东旭.多模式镇痛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2020,40(5):63-65.
[2]张荣洁.全髋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30-131.
[3]申蓓.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多模式镇痛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