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鲍张民,鲍姨琴,                                         

陵县医院 安徽省芜湖市 2413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功效。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为标准分组治疗。对照组取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给药治疗,对观察组则采取胰岛素泵皮下注射的给药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 两组在入组时FBG、2hPG、HbAlc对比中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两个月后观察组FBG、2hPG、HbAlc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治疗效率达97.50%,对照组则为80.00%,观察组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不同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有明显差异性,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给药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具有一定治疗价值,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给药方法

糖尿病在近年来属于高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激活后,胰腺β细胞受损引起的功能性障碍,缺乏胰岛素分泌后血糖水平升高[1]。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容易诱发重要器官组织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及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为此通过科学合理的给药方式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控制饮食摄糖量及口服降糖药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随着病程延长,对血糖水平控制具有较大差异,个别患者血糖水平始终无法恢复正常状态。目前,胰岛素作为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常用药物,采用的60.9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但在给药方式还可以细分为分次皮下注射给药、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给药[2]。本文将以收治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对糖尿病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该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抽取,以不同胰岛素注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胰岛素泵皮下注射40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1.5±0.2)岁;2型糖尿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3±0.3)年。对照组分次皮下注射组40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60.9±0.5)岁;2型糖尿病并程1-15年,平均(8.2±0.5)。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具有2型糖尿病基本症状;②空腹血糖>6.2mmol/L,餐后2h血糖>11.2mmol/L;③病患对此次研究情况有基本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自身具有免疫系统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的不得参与此次研究;②患者合并患有精神疾病,存在认知或者语言功能障碍等问题的不得参与此次研究;③尚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不得参与此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给药方式均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对照组用药剂量为0.5U/(kg.d),同时根据早中晚不同比例给药注射,在治疗过程中对血糖水平密切监控;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给药方法治疗,即胰岛素泵通过连续导管与皮下埋置针头24h持续皮下注射给药治疗,给药剂量为0.5U/(kg.d),需要注意的是在餐前30min要追加胰岛素剂量,胰岛素剂量是药剂量的50%左右,剩余40%左右剂量在餐前为病患追加,并在进餐前分次胰岛素泵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检测血糖水平[3]。两组均需要连续治疗两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入组时、连续治疗两个月后对血糖指标进行对比监测,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②对两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日平均用量进行统计。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血糖指标

两组入组时FBG、2hPG、HbAlc对比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两个月后观察组FBG、2hPG、HbA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血糖指标比较(±s)

                     FBG(mmol/L)     2hPG(mmol/L)             HbAl(%)

组别            

           入组时       治疗后     入组时     治疗后       入组时       治疗后

观察组   11.22±2.58   5.38±0.63   15.73±3.06   6.14±1.03   8.53±0.64    6.11±0.27

对照组   11.18±2.63    6.62±0.73    15.68±6.15    7.58±1.18     8.48±0.72    7.31±0.58

T值       0.178        6.139        0.187        3.228        0.294      4.019

P值       0.164        0.002        0.077        0.027         0.109      0.022

2.2临床指标比较

对照组在血糖水平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均用量均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血糖水平达标时间(d)

胰岛素日均用量(U)

对照组(n=40)

3.62±0.59

31.26±3.59

观察组(n=40)

7.85±1.02

39.90±4.30

t值

7.183

5.312

P值

0.003

0.015

2.3不良反应率

对照组在胰岛素注射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约在7.50%(3/40),观察组为2.60%(1/40),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3.016,P=0.032).

2.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7.50%,同期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在80.00%,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效率整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糖尿病发病因素复杂,例如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等,具体发病原因主要由于病患自身机体胰岛素分泌量匮乏,不过可能和病患胰岛素β细胞功能逐步衰退有关,病患主要临床特征为机体高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病程加长、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当前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方案是最常使用也是效果最明显的治疗方式,胰岛素作为蛋白质激素,能够参与机体糖代谢调节物质,对调控维持血糖水平平衡具有关键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常用药物[4]。且胰岛素注射给药能够对脂肪组织、肝脏等产生作用,对蛋白质、脂肪及糖分三大营养物质的储存及代谢产生有效调控作用。经过胰岛素注射治疗后能够加快对葡萄糖利用效率,抑制葡萄糖生成,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作用。胰岛素同时能够改善细胞膜在葡萄糖中的通透性,将肝糖分解成葡萄糖发挥抑制作用[5]。但是,现阶段针对胰岛素注射给药方式对患者的疗效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主要给药方式是分次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两种方式,此外还包括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等。根据此次结果对比可得出,观察组在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给药治疗,通过治疗两个月后血糖水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且结合临床指标来看,观察组血糖水平达标时间及胰岛素日均用量均低于对照组。结合两组整体治疗效果来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通过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给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能够整体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同时有效减少胰岛素注射剂量。究其原因在与胰岛素泵皮下注射给药方式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在全天的胰岛素用药剂量,且无需多次皮下注射,进而能够平稳调控患者血糖水平达到平衡,降低患者用药期间低血糖事件风险概率。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患者血糖水平波动或进餐后出现高血糖情况,能够进一步控制血红蛋白指标,抑制糖尿病并发症产生,有助于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饮食情况,对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及降低患者心理负担等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对糖尿病患者产生的治疗效果不同,通过两组对照后发现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给药不仅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利于病患恢复机体健康,同时还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具有较高治疗价值,且安全性相比其他胰岛素给药方式更高。

参考文献:

[1]张建明.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糖水平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09):59-62.

[2]吴晓光.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08):185-187.

[3]肖春娥,梅江华.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8):74-76+134.

[4]吕彬彬.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差异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1):29-30.

[5]孙慧宇.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3):68-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