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意外拔管护理风险防范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ICU意外拔管护理风险防范策略

周承秀,唐思,汪普利,曾伶通讯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意外拔管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防范策略。方法:将我院2019.1~2020.2月ICU收治的46例ICU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皆有23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对ICU患者展开有效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ICU;意外拔管;护理风险;防范策略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需要留置气管插管等管道维持其生命。意外拔管发生的因素包含很多种,可能是患者自行拔除,也可能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护理不当引起,但无论何种因素,意外拔管对患者造成的后果无法评估,支气管痉挛、吸入性肺炎、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都是意外拔管所带来的并发症[1]。基于此,针对ICU意外拔管护理风险问题,应当加强防范策略,最大限度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因而本次以ICU收治的46例ICU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方式探究ICU意外拔管护理风险防范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46例ICU患者,纳入时间2019.1~2020.2月。患者个人资料、家庭信息均记录电子表格,采用随机数表法方式分两组:对照组23例、试验组23例。对照组:由男性12例、女性11例组成,年龄区间25~57岁,平均在(41.00±6.83)岁;试验组:由男性13例、女性10例组成,年龄区间26~57岁,平均在(41.50±6.91)岁,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生理指标展开密切观察,遵医嘱进行输液以及药物服用,记录每日患者护理情况。

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即:①加强专业培训:护士长每周需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专业培训,内容包括意外拔管危害性、意外拔管原因及预防等,每日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②日常护理: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翻身以及叩背等护理操作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插管对咽喉部刺激;在为患者吸痰时需将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0秒内,保证动作轻柔,减轻患者疼痛。③疼痛护理:对于无法语言交流的患者,可使用疼痛面部表情分级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并对长期存在烦躁不安患者需遵医嘱给予其镇静剂治疗。④约束性护理:可自制约束带,在夜间高危时间给予患者适当约束,并在约束期间向意识清醒患者讲解约束重要性,疏导患者内心情绪,分散其注意力,避免意外拔管发生。⑤导管固定:根据实际情况可使用道具固定导管,保证松紧适宜,提高患者局部皮肤舒适度。⑥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在各项工作操作前后告知患者,对于无法语言沟通患者可使用手势等方式,并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增加肢体语言动作,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逐渐平复其情绪,使其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意外拔管发生率。

(2)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100~80分为非常满意,70~80分为满意,70~6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2]

(3)观察两组ICU住院时间及舒适状况,舒适状况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包含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等方面,此量表采用1-4Likert Scale评分法,1表示非常不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

1.4 统计学方法

分组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ICU住院时间、GCQ评分以t分析,意外拔管发生率、满意度以X2分析,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意外拔管发生率

护理后,试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

表1 意外拔管发生率对比(n,%)

组别

操作不当

自行拔出

意外脱出

总发生率

试验组(n=23)

0(0.00)

1(4.34)

0(0.00)

1(4.34)

对照组(n=23)

1(4.34)

3(13.04)

4(17.39)

8(34.78)

X2

6.768

P

0.009

2.2 护理满意度

护理后,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总满意度

试验组(n=23)

14(60.86)

8(34.78)

1(4.34)

22(95.65)

对照组(n=23)

6(26.08)

8(34.78)

9(39.13)

14(60.86)

X2

8.177

P

0.004

2.3 ICU住院时间、GCQ评分

护理后,试验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

表3 ICU住院时间、GCQ评分对比(±s)

组别

ICU住院时间(天)

GCQ(分)

试验组(n=23)

8.13±1.51

3.01±0.23

对照组(n=23)

12.67±2.49

1.59±0.05

t

7.477

28.933

P

0.000

0.000

3 讨论

对46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个分析,总结分析导致其发生意外拔管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护理防范措施,内容如下。

风险因素:①医护人员缺乏与患者有效沟通与交流,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自行与医护人员展开语言沟通,使得患者不能及时表达自己存在的不适感与需求,因而当家属与患者不在身边时可能会因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及急躁等情绪,不断扭动身体,甚至吐管[3]。②由于ICU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使得其情绪躁动,再加上患者意识不清,容易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自行拔管;在护理期间,对于意识不清且存在躁动不安和剧烈疼痛症状的患者,由于其无法与医护人员展开语言沟通,如果没有进行有效镇静,甚至镇静处理过当也易导致意外拔管[4]

针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应当采取合理且有效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意外拔管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在实际护理期间,通过培训可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意外拔管的预防,而通过日常护理、气道护理、约束性护理、疼痛护理等护理工作的展开,可有效缓解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治疗期间存在的疼痛感,提高其舒适度。通过心理护理与患者有效交流,提高患者信任感,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工作,患者依从性的提升可有效降低意外拔管风险的发生[5]。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出,接受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意外拔管发生率1(4.34%)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34.78%);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22(95.65%)高于对照组14(60.86%)(P<0.05);试验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得出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意外拔管情况发生,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ICU意外拔管风险因素大多数是由于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患者自身原因以及医疗护理不当等问题,通过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袁强,王丽.精细管理预防ICU意外拔管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21,43(03):422-424.

[2]陈林芝.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06):200-201.

[3]宦佳丽,顾永梅.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发生意外拔管事件的单因素分析和防控体会[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0,41(02):118-120.

[4]戈玉梅.危重患者CT增强检查时意外拔管的防范及对策[J].智慧健康,2020,6(02):10-11.

[5]惠玉凤.ICU护士组织意外拔管知识培训及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