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8
/ 2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措施

黄庆胜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广东 始兴 512500

摘要:自然保护区在森林资源管护过程中引进了卫星遥感、数字化无人机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在合理利用技术手段的同时,保护区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管护工作相关的管理手段。本文以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实证可行的网格化森林资源管护策略,该管护策略针对常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网格划分方式不合理、履职与监督不到位、网格衔接存在空白等缺陷提出了蒙面加层、划线加密、卡点加锁的解决措施,切实提升了森林资源管护质量,对相关单位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管护措施;森林资源

引言: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各种管护、技术措施的影响下,国内森林资源日渐丰富,森林蓄积量与覆盖率与日提升,但如果维持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依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各类非法采访、病虫害、火灾等问题时有发生,这要求保护区加强巡视、管理力度,合理借助管理手段与技术措施实现对保护区内森林资源的全面管护。

1.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常见问题分析

1.1保护区内病虫害、火灾相关问题较大,传统管理模式效率低下

保护区内管护森林资源期间,工作人员较为重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相关工作,然而部分保护区内存防火设备不健全、防火林带建设存在缺漏、人员专业化水平低、监测系统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部分区域存在人力难以巡视管护的问题,在缺乏无人机相关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保护区内森林资源的巡护效率低下、劳动强度高,难以将管护工作要求落实到位[1]

1.2管理体系不健全

车八岭保护区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进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然而在网格划分过程中存在管理缺陷问题。当前保护区内普遍采取以林班划分方式,而没有兼顾到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不同物种的保护需要,在保护区,动物的分布随季节而变化,有的重点物种分布区也是有一定的特殊性,人为活动有区域性和时限性,机械地划分网格导致的后果是均匀使用巡护力量,不能突出重点,不能有的放矢,影响了森林管护效率的提升。同时,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保护区内划分的网格存在缺漏,无法保证全面管护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而且网格化护林员多是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的农民,除了网格化巡护外,还需要承担后勤、门岗值班、监测、应急及其它临时性工作,加之休假病假缺勤等,因此很难保障每个网格有护林员在需要的时候巡护,不留空白。网格的结合部是薄弱环节,偏远边界山头也很难到达,有的网格可能很长时间没有人去巡查[2]

1.3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

现阶段保护区中选拔的护林员主要为社招合同工,由于保护区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待遇不高,跋山涉水工作强度大,值班守夜照顾不到家,因此,所招聘的护林员普遍文化水平低、年龄大、家庭负担重、队伍不稳定。护林员来保护区的原因是在外就业困难,大多数护林员从未将森林资源管护视为事业,对保护区归属感不强,要自觉自愿、尽职尽责地护林是不现实的。因此,保护区需要充分研究护林员的工作监督管控措施,对及时上报问题的护林员免除责罚乃至奖励,对存在问题且未及时上报的护林员予以惩治。

2.重视森林防火、防病虫害工作,适当引进无人机相关新技术

在森林防火方面,保护区不仅需要在资金、人力资源方面予以支持,通过适当的管理机制规避森林火灾,还需要通过建设生物防火林带等技术措施降低森林火灾危害性。为避免因资金受限影响管理质量,保护区管理人员需要将林业产业与管护工作相结合,因地制宜调整树种或林木数量,为森林防火相关管护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森林防火方面,保护区一方面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周边居民配合防火、救火相关工作;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保护区具体情况适度引进无人机、遥感相关技术,提升森林火灾监测防护力度。对于病虫害问题,保护区也需要做到科学治理,通过农业方面的修剪、枯枝败叶清理、透光性调整、抚育等措施进行防治,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手段综合控制病虫害问题,借助3S、无人机相关信息化技术提升保护区森林资源监测保护力度,确保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有序推进。

3.针对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

按照每500亩左右配备一名护林员,以林班或小班划分责任区,全保护区共配备了21名网格化护林员,形成了管护网。为了加强网格化护林员管理,车八岭保护区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度》、《资源巡护管理制度》及《网格化巡护管理规定》等配套规章制度。网格化护林员实行每月休6天工作制度,工作包括月工资与年终考核奖励,站(副站)长每月另外增加岗位津贴,购买社保,要求每周至少1次巡护。除了巡护外,网格化护林员还要承担管理局东西大门值班、后勤等工作[3]。对网格化护林员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合格的依据合同兑现全部奖金,巡护过程中或工作过程上出现失误有扣除的全年合并扣除。这种网格化划分方式,是全省通用做法,缺点是单层结构,互不兼顾,容易疏漏。为了解决网格化管护工作模式中存在的上述三个问题,车八岭保护区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即加层、加密、加锁。其中,加层就是增加巡护覆盖层次,加密就是增加巡护的密度,加锁就是完善网格化巡护监督检查机制。通过打补丁方式,使车八岭保护区网格化巡护更实用、高效,最终实现可操作性强、能监督到位的网面线点立式管护法。

3.1蒙面加层

为克服网格单薄缺点,八岭保护区另外聘请了5名社区护林员,将保护区的山场按社队所有划分为5个片,每个护林员管理自己村社的片区,5片完全覆盖网格化区域,形成巡护叠加,保证了每个网格有2层巡护力量。社区护林员的遴选非常关键,是影响网面线点立式巡护成败的关键一环。 我们的做法在区内群众中挑选,要求热心保护区事业、为人正派、体力好、熟悉山场、在群众中有威望的村民担任。由5名社区护林员组成社区护林队,再选定1名责任心强的担任社区护林队队长。社区护林队的工作内容可以概括为抓好山头巡护、田头看护、村头宣传,实行弹性工作制度,基本要求是每月要巡护15天,但是如果能确保自己的片区不发生事情,可以不作时间要求。护林员设有月工资、年终考核奖,队长增设考核奖。对社区护林员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合格兑现全部工资,如巡护不到位出现捕猎、愉砍、侵占林地等,则视情况轻重依据合同扣减当月的工资[4]

3.2划线加密

由4名护林员组建管护大队,将保护区内比较重要的、易受破坏的、或人员活动较多的区域规划28条巡护路线,其中重点巡护线路13条,一般巡护线路15条,如图1所示。重点线路每周至少巡护一次,一般巡护线路每月至少巡护一次。

图1车八岭保护区森林资源巡护路线

管护大队通过“走线触网碰面”,使部分区域形成巡护三层叠加,而叠加的区域往往是比较重要的区域。

管护大队队长由原林场老职工担任,责任心相对较强,山场熟悉,对保护区有依附感。队员由社会招聘,实行每月休6天工作制度,工资待遇与网格化护林员一致。

管护大队除了巡护外,还赋予了监督检查职责,可以对网格化护林员、社区护林员的管护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3.3卡点加锁

由保护区管理局4个科室的省编人员对应挂靠管理2个保护站、1个管护大队和个社区护林队,每个科室每15天要派出至少1名省编人员,检查监督挂靠站点人员1次巡护。

4.针对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多种形式的检查监督机制和监督流程,使监督检查到人到位,按照“谁发现,谁免责,他受罚”机制,网格化护林员、社区护林员主动发现问题的且作记录上报的,自己不担责,对方担责;管护大队发现问题的,网格化护林员和社区护林员同时担责,省编人员在督促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管护大队、网格化和社区护林员同时担责。

这种检查监督机制避免了“知情不报”和“人情相隐”现象。具体监督机制如下:

网格化护林员与社区护林员互相监督,管护大队监督网格化护林员、社区护林员;省编人员监督管护大队、网格化护林员、社区护林员。

按照对应的责任,对社区护林员在每月工资中扣除罚金,管护大队、网格化护林员在年终奖金中扣减。

5.结论

网面线点立式巡护,增加了巡护频次和层次,实现多层覆盖、多点交汇、事不敢隐、主动上报有效防止巡护盲点和隐瞒不报。这种巡护方法兼顾了保护区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物种以及防火宣传等需求,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容宕纠错、互相监督的工作体制,形成了全员参与巡护,突出了资源管护的重要性。多年来的巡护成效显著,杜绝乱捕滥猎、盗伐林木、采挖植物、侵占林地现象,实现了无森林火灾、无全生产事故的管护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勇,刘志发,张家栋,刘宗君,水坤春.南岭保护区森林资源网格化巡护管理模式初探[J].绿色科技,2022,24(05):194-197+200.

[2]王珊.关帝山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资源管护措施[J].山西林业科技,2022,51(S1):55-56.

[3]李莉,王英,潘成坤.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为例[J].吉林农业,2016(23):107-108.

[4]周兴华,柳丽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0,11(1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