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开展小学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庞钟音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城关街道中心校新建路校区    2364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推进与践行,社会各界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不仅要积极响应时代发展节奏,而且还应通过少先队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进一步调控学生的情感认识与思想问题,更好地实现小学阶段教书育人的目标。本文简要阐述了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原则,并围绕小学生思想建设现状提出了具体优化对策,以期为少先队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夯实的保障。

关键:少先队活动,校园德育,实效性

言:少先队活动是团结少年儿童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少年儿童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当积极优化创新少先队活动的模式与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正确的引导环境,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为社会建设、民族发展提供夯实的人才基础与保障。

一、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原则

通过多年的尝试和探索,小学阶段的少先队活动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但能够利用红领巾竞赛活动、互助游戏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同时也能够引导他们培养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少先队的工作目标,教师们应按照计划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等来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工作,在启发学生思维、培育学生情感的同时,切实有效完成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

1.计划性原则

小学教育阶段,系统、专业的开展少先队活动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识共享和情感共鸣,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知识、生活经验以及生活体验,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目标。所以,老师们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应当坚持计划性原则,并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以及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计划地开展德育活动,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对全体少先队员的情感意识和活动模式加以积极正面的指导,把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贯彻于学校德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从而更好地提高少先队工作的实效性。

2.趣味性原则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意识还在持续完善中,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教学手段不仅枯燥乏味,长此以往还容易激发起学生抵触厌恶的情绪障碍,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趣味性原则,根据小朋友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通过情景创设、游戏竞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思想层面、精神层面和素质层面上对少先队活动进行创新,更好地提高活动的趣味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针对性原则

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和实践为学校德育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创设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少先队伍活动时应当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设课堂环境,做到内容和形式生动形象,一方面要实现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更要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团队意识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保障少先队活动的实效性。

二、小学教育阶段,提升少先队活动德育实效性的优化对策

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当在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进行推陈出新,通过少先队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更好地实现小学教育阶段的德育教学目标。

1.更新教育理念,实现知识共享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传统的以分数为主的教育理念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而且还要通过国旗下讲话、节假日活动等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真正发挥少先队活动的德育价值。为了更好地实现少先队活动的德育目标,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观念层次、精神层面以及素质层面上创新活动组织形式,在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实现知识的共享,为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打下牢固的基石。

首先,教师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应围绕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储备、生活体验等精心布置校园育人环境,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和谐氛围,在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文化熏陶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共享。其次,教师应突破传统以成绩为主的教学理念的限制,在知识传输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将少先队活动的核心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上,更好地实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目标。比如,对于刚加入少先队的小学生而言,其行为意识与道德观念还在不断完善中,尚不具备完整的党性理念和党性信仰,此时教师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应当积极更新教育理念,通过"讲文明,树新风"国旗下讲话、读书会等少先队活动陶冶学生情感,挖掘学生潜力,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施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实现文化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更好地发挥少先队活动的德育价值。

2.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涵

少先队教育活动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以新课改精神为引领,以素质教育理念为要求,对学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加以革新与改造,让孩子们从常规的单向型、讲授式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自由和谐、轻松快乐的少先队活动氛围。首先,我们要建立以"引导启发"为主的校园内活动方式,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以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客观需要为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少先队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还原学生生长过程,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其次,教师还可以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学雷锋日""清明节""七一"等重要节日以国旗下讲话和主题队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能够将学校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潜移默化地发挥少先队活动的德育价值。拿"清明节"举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烈士陵园祭扫活动或参观革命遗址活动等,一方面通过体验式代替说教式教育,使学生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中感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亲历体验实现情感共鸣,使德育教育更具说服力,真正实现对学生行为意识、道德观念的正向积极引导。

3.创设活动情境,增进学生生活体验

传统理念下,教师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通常以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等形式为主,虽然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增强了见识,锻炼了能力,但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层次太高、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使得活动内容与活动精神很难与少先队员产生共鸣,增加了活动的实施难度。所以,教师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时,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客观需要创设活动情境,并通过最接近社会生活的实际场景、事例等强化学生实际活动与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活动和学校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教育,完成观念与思想的正确引导。如在“3.15”消费者权利保障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基本知识,帮助他们形成维权理念,树立维权意识,有效地实现少先队教育活动和生活实际的连接,为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打下扎实的根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不但要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输,同时也要更好地实现少先队活动的德育价值,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活动模式、创设教学活动情境等手段增进学生情感共鸣,实现知识共享。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行为意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扎实的人才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巫楚泉.丰富少先队活动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J].新教育,2021,(23):8-9.

[2]任瑶瑶.少先队主题活动的思考[J].求知导刊,2021,(32):87-88.

[3]许玲玲.小学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德育价值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 管理),2019,(09):132.

[4]吴云.少先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9,(04):80.

[5]于秀玲.基于少先队活动与德育结合的教育分析[J].科幻画报,2019,(01):231-232.

[6]宋礼刚.小学少先队德育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探究[J].读写算,2018,(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