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探究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王晓云

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对于缓解城市内涝、减少地表水污染、降低城市用水压力、保护水资源等具有积极作用。市政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部分,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发展与居民出行。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上应用不但保障居民交通出行,还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问题。但是市政道路在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环节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是给排水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完善导致城市的日常排水与城市道路交通都受到了影响。本文将对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应用

1、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理念

1.1海绵城市的含义

目前水资源的排放、收集与存储成为制约大型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每年夏季都会有城市内涝的新闻出现。建设海绵城市,是解决给排水问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利用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的弹性存储、净化与运输,解决当前居民饱受困扰的给排水问题。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如同海绵一样成为一个大型蓄水池,有着较好的储水、排水功能,对旱涝灾害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雨水过多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将多余的雨水通过地下管网及时排出或者流向水库湖泊储存起来;雨水不足时,将蓄存的水排出并加以净化利用从而缓解生态压力与城市的用水压力。海绵城市应当遵循绿色发展观,建立保护生态、人文优先的原则,由市政府领导统筹规划,根据城市现状与未来发展协调储水量。优先应用一些对生态环境、居民出行、城市发展低影响的开发技术,结合当地情况适当建立人工湖以及多功能景观的创造等方法实现对水资源的控制利用与储存。在建设好海绵城市,拥有极好的排水系统之后,城市能够轻松化解因夏季的大范围降水而产生的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城市对这些水资源进行采集、净化、回收和利用,对解决城市的排水压力与缓解水资源严重不足具有极大的帮助。

1.2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应用思路

从我国目前基础工程建设的现状上看,市政道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较大份额,道路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的交通运输与居民的出行,同时道路也是城市内涝问题的重灾区。城市道路工程本身往往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所设计建造的,建造时只考虑了交通运输功能而忽视了排水功能,大部分道路并未融合海绵城市这一理念。部分翻新重建道路往往只从表面层次上理解海绵城市,认为只要道路透水就行,而忽视了地下管网的建设。相较于道路透水,地下管网将水排向何处更为重要。

市政道路对海绵城市这一理念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透水路面加速雨水下渗从而实现对雨水的收集与初步净化;通过地下管网将雨水统一处理与储存,从而能够充分的实现夏季雨水的净化以及存储。

2、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2.1城市道路建设总体规划

由住建部组织编制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明确要求,海绵城市应当遵循绿色发展观,建立保护生态、人文优先的原则,将自然生态中的江河湖泊与水库、人工湖、人工湿地、地下管网等人工措施相结合。并且在保障城市市区雨季无城市内涝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滞留、渗透、初步净化和存储。从而提高雨水资源的留存率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缓解雨水不足时的用水压力。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之前,应充分考察当地的水资源环境,因地制宜。通过结合自然河流湖泊建设天然蓄水池等方式完成对雨水的净化与存储,从而实现市政道路低影响开发的建设目标。

2.2城市道路结构层次设计

交通运输是道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海绵城市下的城市道路结构设计需在满足这一功能前提下达到相关规定提出的生态、人文低影响开发指标要求,并具有将雨水滞留、渗透、净化等功能。低影响开发方式的选择应结合当地、方便易行、经济有效、具有可复制性。并且确保城市交通运输安全,不能顾此失彼。

城市道路滞留雨水应当有规划的汇流、收集与转运,经固体垃圾清理、初步净化等预处理后再引入地下管网,并进行进一步处理。将雨水按照规划管网流向相应的处理池、湿地、湖泊等通过自然来对其进行净化与存储,雨水不足时加以使用解决用水问题。

2.3城市道路材料及周边植物选择

城市道路往往坡度小,当周边没有河流湖泊或者水库不适合生态排水时可以选择往地下排水。透水性路面的铺设可以加快地表降水进入地下和缓解城市内涝。不同道路应结合实际采用不同的透水材料,如荷载较小的道路优先采用透水铺装,如人行道,公园小小路;荷载较大的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如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步行街和商业街人流量大,还是优先选择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保障安全较为稳妥。同时还可根据需求规划部分人、车流量较少或者替代性强的道路作为雨水径流通道,从而将雨水径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降至最低。当道路周边有水源保护地时应当避免地下管网穿过保护地,并实行严格的雨污分流。经过水源保护区时,不宜采用下凹式草地,应当提高管网口径,加快雨水排除,防止造成生态破坏。

下凹式绿地中的绿化植物应当根据地的雨期和土壤质量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淹、适应力较强的经济草本植物,起到固土、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绿化带地面应低于路面10公分左右,同时也不可过低防止下雨积水过多渗入路基降低路基承载力降低道路使用寿命。经过土壤、砂石等材料多层的渗透过滤,绿化带也能对雨水起到一定效果的净化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起到蓄水池的作用,缓解城市用水压力,而且可以极大的保护城市内的生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提高以及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大型城市水资源的存储与雨水排放成为不可忽视的难题。缺水和雨水过多这一对看似矛盾的问题时刻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则可以完美的解决这对难题,必然成为日后市政道路建设主流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袁柳青.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研究[J].四川建材,2022,48(07):238-239.

[2]杨宗璞.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2(11):87-89.

[3]汪诗博,徐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08):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