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生的一部分—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死是生的一部分—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有感

郑可璇

西安交通大学   2191320178    汉语言91

    在十月秋雨霏霏的夜里,我读完了这部小说—《挪威的森林》。

渡边在呼啸涌动的街边电话亭里找寻绿子的身影,我合上书,有点感慨,也有点感动。

这是渡边第一次坚定地选择绿子,也是第一次坚定地选择自己的心。

其实据作者村上春树和译者林少华的观点,这部书更像是一个青春成长小说,而不单单是一部恋爱小说。当然,对于这部书二十岁边际的年轻人来说,是一段段滋味各不相同,与形形色色的人恋爱所得到的成长的启示。但是这部书与国内的许多青春小说给我十分不同的一个感触体现为,读这部书并不会得到些许如同鸡汤般的解脱和伊甸园般美好恋爱的企盼。这部小说载誉至今,畅销不绝,我认为恰恰是它借助构建渡边的故事体现出人生,未来的无助与无意义。生活本身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意味的,只是生在其中的人要竭尽全力着它以色。

先谈一些我读完此书总体的感受吧。

其实这部书能够带给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可触发点应该是有很多的。青春,迷茫,恋爱,死亡。这些都是我们在不遗余力的成长途中所不断遇到与无法避免的课题。然而《挪威的森林》不同凡响之处,我认为可能正在于它如珠子穿线般地,有机而自然地将这些命题如此和谐地集中于主人公的身上,并且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与成长,教会我们如何直面与正视原本惨淡与黯然的人生。

正如书中渡边所说的,我们生在一个千疮百孔的世界。这个世界有那么多不公平与难以理解的地方。完美无瑕,晶莹剔透如直子的姑娘却难以免遭折磨与挣扎而选择了断自己美丽的生命,高贵典雅,温柔可人如初美,却依然难以避免爱情的折磨而最终选择了殒身殉情。这部书里,“死亡”始终是一个被反复提及,反复思索的命题。“如今想来,那真是奇特的日日夜夜,在活得好端端的青春时代,居然凡事都以死为轴心旋转不休。”

直子与木月的爱情,永泽与初美的相处,渡边与直子的陪伴,都以其中一人或两人的死亡而收尾。渡边作为一个周转其中的人,每一个人的消逝都给他带来心灵的一次震颤与改变。木月走了,留下直子和渡边仓皇地活在这个世上。死者已逝,而生者只能带着创痛与回忆坚强地生活。不同的只是选择。人若软弱,便会深陷痛苦的漩涡,如同直子在木月死后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而最终溘然长逝,令人叹惋;你若坚强,便会如同渡边一样,目睹一个个至亲至爱之人的离世而选择坚强,死亡将作为渡边生命的一部分存留下来,他将带着回忆活下来。

“但不管我怎么努力忘却,仍有一团恍若薄雾状的东西残留不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雾状的东西开始以清楚而简洁的轮廓呈现出来。那轮廓我可以诉诸语言,那就是: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渡边并没有很刻意地忘记或记起死去的挚友木月,尽管他怕触景伤情放弃了打台球,但是某一次他和初美再去接触台球的时候并没想起来木月。反而是不经意之间,一个小小的偶然,他发现木月和他的离开在他的生命里的痕迹客观而鲜明,隐蔽而深刻地存在着。

我想起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中的一句话: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

而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小说的开头,直子和渡边一前一后走在街上,直子要求渡边不忘记自己。小说的最后,渡边送玲子上火车,玲子也说了同样的话。我理解了纪念的含义。

只要还记得,你就在我的生命里永存。只要你还在我的记忆里,你就永远不会死去。我将带着你的记忆,去过接下来的生活,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我想是的,像《廊桥遗梦》里的爱情,像《泰坦尼克号》里的生死恋。只要还在记忆里,不管那个人与世长辞还是存留于世,他在念者的意义上就是鲜活的,温暖的。

如此想想,死亡仿佛也并不可怕。

还想谈谈爱情。

关于一些把《挪威的森林》当成单纯的三角恋爱故事来看的说法,我是不赞成的。与传统的故事不同,我认为《挪威的森林》是在一个看似错综复杂,纠葛重重的关系表面,隐含着更为深刻的,直击人心的心理路程。

我认为这种关系的叙述体现在村上春树的笔下就是——自然。

一切都是不悖于人性地发生的,自然而然。

首先是渡边与直子,渡边显然是爱直子的,在木月死去之后,他与直子两颗共同失去至亲之人的心情的相通的,因此他们互相吸引,两颗痛苦而孤独的心走到了一起。然而矛盾就在于,直子并不爱渡边,而渡边却真心地爱着直子。

对于渡边来说,直子就像是一个完美的恋人。直子美丽温柔,清澈莹洁,这份脆弱与接近透明的美吸引着渡边为之倾心。而直子也并非不喜欢渡边,只不过她对渡边的感情是纠结的,复杂的,矛盾的。直子爱木月,却无法在身体上与木月相爱而不断痛苦;同时,她又在身体上与渡边相和谐,却无法在渡边身上找到对木月一样的归宿与信赖,称不上是爱。性与爱如此泾渭分明地背道而驰,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不断折磨着直子,也成为了不断削弱她神经与意志的重负,而最终导致了自杀这一凄楚的结局。

在我看来直子是渡边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她追求爱情,追求完美。故不能容忍自己的爱情有一丝一毫的缺憾与替代。我想直子一直是爱木月的,木月对于直子,正如直子之于渡边,无法超越,无法替代。只不过渡边比直子更为现实,更为清楚生活的现实。于是直子终于不堪重负而被打倒,被压垮;而渡边却在木月、初美和直子的相继离开之中找到了生活的勇气,没有就此沉沦。生者自强不息,逝者溘然长逝。

生活就是这样。

而绿子呢?

我其实是很喜欢绿子这一人物的。她多么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快乐女孩,大大咧咧,看似没有烦恼。有愿望从来不在心里憋着,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绿子就像直子的相反面。绿子从来不会考虑什么,同时爱上两个人的凄楚与为难,喜欢渡边就勇敢地去追求并探知其对自己的心意,不喜欢现在的男朋友就干脆利落地分手,没有藕断丝连与犹豫不决。

而她却不是从小在温室里娇生惯养长大的花朵。母亲早逝,父亲多病,绿子从小就缺少家庭的温情,但令人欣喜的是,尽管缺爱,绿子却勇敢地活成了生机勃勃的样子。她经营书店,照顾父亲,兼顾学业,追求爱情。过着至情至性的生活,烧的一手好菜,独立地生活着。

她并不是没有过心碎崩溃的时刻,日复一日地照顾父亲,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绿子永远想的都是好的方面,从贫瘠的生活中找到为数不多的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把所有的不开心和不如意通过有效的方式化解,所以渡边看到的仿佛永远都是活力满满的绿子。而这是渡边本人和渡边本来深爱的直子所共同缺少的一种品质——直面生活的勇气。也正是这样的绿子才能深深吸引着渡边,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而渡边亦是有绿子陪伴在身边,受其感染才不断获得开始新生活的勇气与信心。这是爱情的力量,也是绿子的坚持。

看书时,我写了这样一句笔记:“直子是酷似恋人的朋友,而绿子是仿若朋友的恋人。”直子高洁无上,也许如渡边自己虽说,在他心里会永远为直子留有一方园地,但那一方白月光确实触不可及的,没办法共同生活。而绿子却是活生生的,踏实过日子的女孩子,渡边与她结合,从世俗意义上来说将会是更好的选择,对两个人来说也会是互相满意的结果。

直子就像年少时我们心许的初恋情人,时隔很多年后你都会记得她,永远那么纯洁美好;但是能够和自己踏实过日子,携手共度风雨的,往往是更加合适的人。

这就是爱情和人生。

世界之大,每个人都在过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每个人都无法成为或好或坏的别人。经历不同,际遇不同使我们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你我。同受创伤,玲子与直子的选择不同;同样痛苦,直子和绿子的对待方式亦不同。就像玲子和渡边在直子死去很久之后再见面时,为直子再一次举办的那次不凄凉的葬礼一样。

那好,渡边君,把那场凄凉的葬礼干干净净地忘掉。”玲子盯着我的眼睛说,“只将这场葬礼记住!精彩吧?

我点点头。

生活原本黯淡,我们只能自己装点。

于是更加欣赏渡边在玲子和绿子的帮助下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的勇气,带着对直子,对木月,对初美的记忆,坚强地生活了下去。

死是最容易的,活下去比死要难千万倍。怎样面对挫折,迷茫与孤单,我想绿子的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意义。

饼干罐不是装有各种各样的饼干,喜欢的和不大喜欢的都在里面吗?如果先一个劲儿挑你喜欢的吃,那么剩下的就全是不大喜欢的。每次遇到麻烦我就总这样想:先把这个应付过去,往下就好办了。人生就是饼干罐。”

巧克力也好,饼干罐也好,愿我们都成为坚强的人,直面人生,不惧苦难,在生活的逆流中勇敢前行。

姓名:郑可璇

就读学校及院系: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2021.10.14 下午

写于西安交通大学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