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

虞小龙,陶磊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从宏观角度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在进行规划工作时,相关人员应该紧随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发展要求,积极进行妥善的规划设计,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保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刚性控制和弹性布局相结合、社会经济规划和物质空间规划相结合、动态模拟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等规划理念,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无论基于何种理论,城市规划的目标都是规划建设“好”城市。对于什么是“好”城市,没有统一的客观评判标准,虽然关于城市排名的榜单有很多,但这些榜单大部分也依靠主观判断,并不能够完全服众。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因人而异,但大多数人的主观选择也可以作为评定城市“好坏”的标准。

关键词: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转变发展

引言

从新型城镇化发展到乡村振兴战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前进的每一步都面临着复杂的现状和巨大的挑战。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规划先行”成为中央到基层各级政府所秉持的科学发展理念。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再到“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从注重土地空间资源的布局建设到多维度国土空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空间由平面到立体,规划对象也由各自为政的单一元素转变为“山水林田湖草”统筹考虑的生命共同体。

1城乡规划

随着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划逐渐暴露出立法观念落后、缺乏公共政策引导、缺少城乡统筹规划的短板。经济体制和社会背景的双重变化,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通过。经济与社会是法律的来源,法律维护社会运行和经济秩序。从立法变化的进程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城乡规划是对既有城市规划体系的革新与融合,在法律条款明文确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的法律地位的同时,城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与管理要求也被纳入其中,乡村发展混乱无序的问题得到缓解的同时,也为之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国土空间规划

在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相关规划的实践过程中,“国土”一词自然而然地蕴含了“国土资源”与“国土空间”两层含义。国土资源通过国土资源部门的国土规划得到发展,而国土空间则通过发改部门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形式得到发展,两条发展路径虽然相对独立,但因二者均为国土的相关属性,所以仍有所交织、相互照应。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国土资源部为主体而改组的自然资源部接管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土规划”的编制职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则应运而生,“国土空间”对“国土资源”相关概念进行吸收,自身也被重新定义,作为包含人类生产要素和生活空间的有机整体系统,国土空间同时也是自然资源和人类建设活动的载体。

3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

3.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动模式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动模式主要是通过乡村土地规划和整改,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我国粮食的现有储存量,一方面保障粮食安全,为实现社会主义乡村产业现代化夯实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解决“三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我国通过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改,调整资源配置,建立有利于生产建设的硬件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种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作物。

3.2文化传承带动模式

这种模式建立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需要全方位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文化价值,打造特色乡村文化“金色招牌”,为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融合发展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在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时,要围绕游客感受,从以前单纯的“观光游览”逐渐过渡到“传统文化的体验”,给游客带来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在保持原有乡村特色风景和文化古迹的基础上,完善乡村现代化设施设备,给游客一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体验,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如3D、4D技术等),结合乡村特色的民风民俗,给游客身临其境的别样感觉。另外,当地政府要大力支持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宣传,积极带动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打造全新的农村。

3.3加强用途管制,严格行政审批

严格管控国土空间用途将是国土空间规划过程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且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亦是保护我国陆海等国土空间的重要性。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中所明确的使用条件来严格限制区域及边界的用途,全面核实行政许可,对行政审批的程序予以全方位的监管与强化,尤其是对各类基础设置的保障,如海域、海岛、水源地、基本农田等关乎民生的基础区域,更是要加大监管力度,这样才能让分区分类管理的用途得到有效彰显,继而最大限度避免耕地非粮化的情况出现。

3.4规划定位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应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根据规划分类,某村属于集聚提升类村庄。依托现有的产业资源、人文资源及自然资源条件,引入“电商+直播”新型业态,构建“农业+陶艺+教育+电商+旅游”的区域产业体系,将该村打造成能带领村民致富的产业发展型乡村、能体验浓浓耕读陶文化的艺术型乡村、能引导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网红型乡村、能代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成果的样板型乡村、能体现长治地区绿色生态文明的美丽宜居示范型乡村、能承担长治地区区域性综合服务职能的集聚性功能型乡村。

3.5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更新模式

城市更新过程中存在多种模式,相关人员应根据城市实际,科学合理地选择城市更新模式。①再开发。这种城市更新模式对地域文化的冲击和破坏很大,难以有效保障新时代城市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也极大地阻碍了城市的传承和发展。②政治改善和保护。这两种城市更新形式,避免了再开发对传统文化造成的直接破坏。因此,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人员需要对新改造的土地进行综合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前景,深入研究城市传统文化的价值。当传统文化的高价值内容较多时,应优先考虑文化传承,尽可能整治改善、保护更新的方式。

结语

在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为了促进我国各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新思路,通过对重点开发区域国土空间的合理分工与规划,以重点城市为发展中心,结合附近地市县区的综合发展规划,能够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加速重点区域城市圈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从而提高重点发展区域整个城市圈的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城市圈乃至全国所有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发展计划的协调,从而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基础上,提高全国居民的生活幸福度。

参考文献

[1]兰利花,田毅.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20,32(09):134-142.

[2]余亮亮,蔡银莺.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发展——来自湖北省县(市、区)域的经验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05):54-61.

[3]余亮亮,蔡银莺.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武汉城市圈规划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09):101-109.

[4]董小龙.基于地域文化传承下的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设计策略路径研究[J].艺术工作,2019,22(0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