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信宜市教育城初级中学
课题 |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第2课时 | |
教学目标 | 一、学情分析 知识贮备: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之后的一节课,学生对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已经十分清楚了。 技能积累:学生通过以前的数学活动经历了很多数学体验,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拓展了自己的视野。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根据菱形的定义和判定定理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2.能应用菱形的判定定理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菱形判定条件的过程,通过观察—猜想—证明—归纳—总结,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加深对菱形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一步体会菱形的结构美和应用美. | |||||
教学重点 | 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 |||||
教学难点 | 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 |||||
教法 | 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 | |||||
学法 |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 |||||
教学程序 | 教学内容 | 设计意图 | ||||
(一) 预习前置 温故知新 (二)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 复习引入: 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只需补充就可以判定它是一个菱形。 2.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是20cm,对角线AC长为6cm,则另一条对角线BD的长为( ) A.4cmB.6cm C.8cm D.10cm 3.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16,∠DAB=60°,则BD的长为( ) A.10 B.8 C.4 D.2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答案和解决疑难点回顾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 复习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让学生知道菱形的定义为菱形的第一种判定方法. | ||||
(三) 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 | 探究一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1)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 发现:该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学生口头完成证明。 (2)继续转动木条,观察什么时候橡皮筋围成的四边形变成菱形?学习经历实验操作,开展独立思考成合作学习。 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学生完成猜想的证明,得到菱形的判定定理,并要求用数学语言描述. 数学语言: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又∵AC⊥B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探究二 问题:已知线段AC,你能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一个菱形ABCD,使AC为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吗? A C 你能说明得到的四边形为什么是菱形?学生思考后,展开讨论寻找原因。 猜想: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学生完成猜想的证明,得到菱形的判定定理,并要求用数学语言描述. 数学语言: ∵AB=BC=CD=DA ∴四边形ABCD是菱形 教师活动:总结菱形的三个判定定理 |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体验探索菱形的判定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的能力。同时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交流合作意识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菱形的判定,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 | ||||
(四) 练习巩固 |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添加下列条件能够判定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是( ) A.AC⊥BDB.AB=CDC.AB⊥BCD.AC=BD 2.如下左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BD,则下列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 ) A.AB=CD B.OA=OC,OB=OD C.AC=BD D.AB∥CD,AD=BC 3.如下右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使▱ABCD是菱形. 4.如下图,在▱ABCD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BE.求证:四边形AFBE是菱形.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准,若有错误,让小组其他学生指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5.例题讲解 例2:已知:如图1-6,在口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B= ,OA=2,OB=1. 求证:▱ABCD是菱形 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组长检查小组内完成的情况,针对组内情况,进行帮扶,然后选定组长展示答案,并进行讲解。老师根据讲解情况再进行补充强调。 例3:已知:如图,在 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AD,AC,BC相交于点E,O,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 从简单问题出发,让学生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例题的完成,进一步巩固对菱形判定方法的理解. 本题旨在深化学生对菱形不同判定方法的理解,更通过一题多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 | ||||
(五) 课堂小结 分享收获 | 你的收获…… 你的困惑…… 你还想知道…… |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 ||||
(六) 课堂小测 | 课堂小测: 1.(20分)如下左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使它变为菱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AB=CDB.AD=BCC.AC=BDD.AB=BC 2.(20分)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下列条件:①AC⊥BD;②∠BAD=90°;③AB=BC;④AC=BD.其中能使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有( )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 3.(20分)如下右图,四边形ABCD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且OB=O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使四边形ABCD是菱形.(只需添加一个即可) 4.(40分)如图,延长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到E使CE=BC,连接AC、DE、AE.若CF平分∠ACE,求证:四边形ACED为菱形. 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组长检查小组内完成的情况,针对 组内情况,进行帮扶,然后选定组长展示答案,并进行讲解。 | 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分析每个同学的答题情况。 | ||||
板书设计 | 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B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判定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B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判定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AB=BC=CD=DA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板书目的是简洁实用,可以让部分暂时记不住菱形的判定定理的学生参考。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设计旨在让学生经历探索菱形的判定定理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主体参与的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用实验探究法作为主要方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中学习菱形的判定定理。我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生生间的相互评价,关注学生对解题思路回顾能力的培养。在师生交流合作中营造互动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使他们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和个性品质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上课的整体效果来看,我总结了亮点和不足: 亮点之处: 1.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老师的演示,能够主动参与到探索中,这样学生在探究菱形的三种判定定理实现优势互补,充分挖掘各自的潜能,克服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在学习上体现出一个人的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自主”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2.凸显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提升应用意识 利用习题、平行四边形引入等例子紧密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与本节课内容相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建模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重难点尤为突出 本节课重点、难点是探索形的判定定理,并能熟练运用菱形的判定定理,学生已掌握、突破。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相融合利用PPT课件展示课堂内容。 不足之处: 1.学生在推导索形的判定定理时,时间用了比较多。因为学生一下子难讲推导,老师又作引导,尽量每一个要点都由学生口讲出来。 2.有些小组的合作交流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会出现与内容无关的相关讨论。 | 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而且能根据反思调整课堂,进行再教设计。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