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市禄峒镇荣劳中心小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下,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又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现阶段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而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养成需要经过系统性的学习,尤其需要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数学运算的准确性。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运算技能;培育与提升;
引言
小学数学计算技能应是学生在小学时期应具备的数学技能。它是学生在以后实施更深入的数学学习以及学习其他课程的根基,亦可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致,践行数学新课程的思想,稳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及帮助教师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其应深入意识到培育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的必要性,且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应不断研究提升学生计算技能的方略,由此提升教师的教育成效。
一、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数学运算的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所以教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能够有效地提起小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设置多种形式的计算题,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计算比赛,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竞争性的游戏方式能够激发小学生运算的潜力和兴趣,还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并且使学生体会运算的乐趣。例如在学习“8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组成员接龙完成乘法的运算,最后评出最短时间内正确率最高的小组,教师可以给小组成员一人一朵小花或者一个棒棒糖作为奖励,这样小学生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完成乘法口诀的背诵,夯实运算基础。
二、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运算学习的过程难度较大,很多的学生都难以消化所学习的知识,从而无法有效地提升运算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这一实际情况,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数学课程的学习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所教学的数学知识,减轻对运算学习的抵触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景,通过借助生活实际经验,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比如,在教学“加法法则”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课程导入环节,笔者为学生设立这样一个教学情景,今天妈妈带我去超市购物,妈妈买了两根胡萝卜花了一块钱,又花了6块钱买了一瓶酱油,我花了三块钱买了新的日记本。请问妈妈一共需要支付商家几元钱?这样的情景是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创立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从而导入今天的教学课程,学生可以有很好的代入感,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课堂,从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做好示范操作,启动运算学习程序
学生年龄较小,对数学运算规律和法则认知不到位,教师有必要做出示范引导,借助课例做示范操作,对运算步骤进行细致梳理,这样可以为学生顺利进入运算思维频道创造良好条件。运算有不同通路可以选择,教师在具体引导时,要从不同方向做出示范,让学生主动探索一些简便运算方法,这对有效启动学生数学思维有重要促进作用。所谓举一反三就是对学生数学悟性展开的对应激发。做好教学示范,教师要在具体运作中给学生更多讲解。教师指导学生运算时,要根据学生接受实际,对计算步骤做梳理和介绍,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师先列出课例:刚才买了两本书,一本单价为6.45元,另一本是4.29元,一共花去多少钱?如果要列式计算,应该如何设计和操作?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教师在黑板上做具体展示,并作出解读:要计算两本书的总价,可以将两个小数列竖式计算,注意数位要对齐,在计算时要先看十分位的结果,如果满十则要进“1”,以此类推。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继续观看小数减法的分步骤运算。在展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哪些异同点?不妨结合例题展开分析。学生开始行动起来,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
四、依据学生运算能力,展开分层教学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生拥有充足的课堂时间完成课堂任务,而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深度学习理论,从学生角度出发,展开分层教学,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运算基础薄弱,但拥有较灵活的思维和极强的模仿力,因此,教师应在深度学习理论下,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展开教学设计,以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运算能力对其分组,如A组学生运算能力较弱,对数字灵敏度不高,日常运算错误较多;B组学生处于中游水平,简单运算基本能保证准确率,但运算复杂且用时较长,公式运用方面也较为刻板;C组学生运算能力较强,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数学问题。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每一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在数学运算过程中,要求A组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公式或运算方法解析题目,保证准确率的同时提升速度,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运算任务;B组学生要在A组的基础上提高运算难度,提高运算效率的同时保证准确率,同时自行运用公式,教师不予提示;C组学生要在A、B两组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拔高,教师可为C组学生提供难度较高的运算题型,题目中蕴含两个以上的公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在运算练习中,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为学生日后的运算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
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地摸索、探究,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激发学生对运算的兴趣。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因材施教,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最终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顾靖溢.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计算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21(16):67-68.
[2]马文军.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5):20.
[3]黄永福.刍议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策略[J].学苑教育,2021(2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