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种形式提升中班幼儿剧目表演的主题故事完整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以多种形式提升中班幼儿剧目表演的主题故事完整性

尤竟蓝

泉州市丰泽区东美实验幼儿园  362000

内容摘要:幼儿剧目表演对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立足前述问题,希望从故事讲述方式、幼儿情节记忆、自主创编故事、情节融入生活等方面对幼儿剧目表演的主题故事完整性进行提升,并通过表演激励手段鼓励幼儿参与剧目表演,为今后幼儿剧目表演教育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活动;剧目表演;主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可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发现存在多种原因,导致主题故事完整性不足,那就要寻找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下面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聚焦现状:幼儿剧目表演“主题完整性”不足

幼儿剧目表演中,经常因故事叙述方式成人化,孩子们无法理解故事含义而出现忘词、情节不连贯等情况,导致幼儿剧目表演中途中断,主题故事完整性不强,具体如下:

(一)故事叙述方式成人化,幼儿不易理解

幼儿的天性率真,对于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儿童剧目比较感兴趣,可是幼儿理解力不足,只知道背台词,表演时心理压力增大,容易出现错误,不利于提升孩子们参加表演的积极性。例如:让孩子表演《哈姆雷特》等经典剧目,可其文学性较强且故事剧情较长,孩子们很难理解整个故事结构和一些较为晦涩的语句,孩子们则会出现忘词、表演中断等情况。因此,在幼儿剧目表演中不宜使用较为偏叙述方式成人化的故事。

(二)幼儿表演过程中忘词,表演突然中断

幼儿在表演中经常会忘记下一句、下一个动作、某一部分台词,导致幼儿剧目表演的主题故事性不够完整,这对于孩子的思维锻炼明显不利。例如:在观摩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过程中,有因为忘记台词“我特别喜欢吃苹果”而僵在台上,甚至嚎啕大哭了起来,如何解决孩子在表演过程中忘词的问题,对于幼儿剧目表演的主题完整性和孩子的自尊心保护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表演环境带入感不强,影响幼儿发挥

一般幼儿表演的故事多为童话或语言故事,故事一般的发生背景大多在森林,田野、小岛等充满童话色彩的地点,如果幼儿区域表演环境带入干不强,设施较为简陋,幼儿很难将自身情感带入其中,自身想象力被周边环境所限制。例如:在《十一只小猫做苦工》的绘本故事中,有一个小猫们通过走进森林的故事情节,而在课堂上,孩子们很难演绎出自己身在森林的静谧感,从而降低自身对绘本的参与意愿,不利于故事的进行。

二、创新举措:四大策略提升“剧目表演”的成效

通过分析目前影响幼儿剧目表演完整性的客观原因,着力于每一个问题症结提出符合目前需要的解决方法,具体如下:

(一)调整叙述方式,帮助幼儿理解

  幼儿剧目表演中,一是在绘本筛选上不能选取难度过高、文学性较强的内容,这不利于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故事剧情的理解。二是在选择剧本后,老师可以通过进行集体剧本讲述,并且抽孩子复述故事内容,通过评选复述内容最好的孩子来协同老师共同制定绘本内容,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参与感、促进理解,发展孩子们对于故事的想象力帮助颇深,例如:在《蜻蜓的日记》的绘本故事中,老师通过让孩子们复述故事内容,来和原文进行比较,数据证明,小孩子在复述的过程中,通过大家的互相学习和理解,对于绘本故事的理解程度要比老师对于故事内容的安排高的多,这也说明通过孩子们对故事的复述理解要更加受孩子们欢迎。

(二)故事带入生活,家园合作共育

幼儿剧目表演不能拘泥于舞台,还可以通过家园合作,将幼儿表演的内容带入到日常生活中。幼儿因年龄原因无法将注意力长期保持同一事物,因此有效学习时间不多。但通过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过程中模仿绘本对话,对于改善幼儿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例如:在《食物魔法师》的绘本故事中,通过妈妈与孩子在厨房的情景对话互动,孩子们能够在无形中学习到许多知识,在表演中能够更加带入角色,日常的家庭锻炼已经将必要的知识掌握,孩子在绘本的学习过程中,无疑会减少很多压力。

(三)区域环境模拟,助力内容领悟

区域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桥梁,表演环境的高质量塑造能够引发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情绪的带入,能够更加理解绘本内容中所描述的情况。如塑料和橡胶模型组成的灌木、树叶、能够很好的营造出一个森林的氛围,孩子们在表演中会自觉的压低活动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感。例如:在《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绘本中,提前对表演活动进行准备,通过制作毛毛虫指偶,和蝴蝶剪纸等物品加深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让孩子们了解到毛毛虫是如何长大了变成蝴蝶的,将毛毛虫的成长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投影在黑板上,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三、跨班整合:多种举措借助“差异化分析”实现

  结合剧目表演故事完整性不足的多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以转变现状,可是要将这些策略应用于“跨班区域活动”,我们还需要借助对幼儿的差异化分析,及时合理的采取针对性策略。

(一)接纳“不同认知水平”的孩子

在幼儿剧目表演中,不同年龄的孩子会出现各自的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则是对他们进行差异化分析,并给予包容和接纳,适时进行个别化引导,以此来实现跨班区域活动的顺利推进。例如中班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而小班幼儿则“常把想象当真实”,大班幼儿则有了抽象思维的萌芽、道德意识的强化。结合这些,我们则能够包容小班幼儿有时“莫名其妙”的举动,也理解中班幼儿“七嘴八舌的议论”,更懂得让大班幼儿去“创新引领”表演活动。如此不同认知水平、个性差异的幼儿,进行的跨班区域活动,则更能达到“因材施教、人尽其能”的较好成效。

(三)尊重“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

在剧目表演中,有些孩子是“本色出演”,有些则更具有“表演性”,但基于不同角色的需求,小演员们也应该有着不同的“个性化特点”,由此我们则可以对孩子们进行差异性分析,为其寻找到最适宜、最能展示其长处的角色。例如有的幼儿个性张扬,爱说、爱闹、善于表现,则可以“顺其自然”安排“剧目”中具有此类特点的角色;如果其过于张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安排“相对沉默”的角色,让其学会观察以弥补不足。

总之,要使中班幼儿剧目表演主题故事更具完整性,就要细心观察幼儿的表演现状,深入思考寻问题背后的成因,针对问题寻找有效的策略。我们发现了“故事叙述方式成人化、幼儿表演过程忘词中断、表演环境代入感不强、表演感情不到位”等情况,并采取“调整叙述方式、故事代入生活、区域环境模拟、幼儿自主创编”等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还发现了在“跨班区域表演活动中”,还要学会分析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及兴趣爱好幼儿的表现,并对此加以包容、接纳与信任,合理安排表演中的角色,如此定能使得幼儿自主性得以发挥,剧目表演的主题故事更具完整性。

参考文献

[1]王春华. 基于"片段化表演"培养大班幼儿绘本剧创编能力的实践研究[J]. 2020.

[2]方瑶. 童话表演游戏开展,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以中班童话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为例[J]. 2020.

[3]张美娟. 在戏剧活动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策略探索[J]. 儿童与健康, 2020(4):3.

本文系泉州市丰泽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跨班区域活动中对幼儿差异性有效分析、指导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jk21-1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