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类智慧博物馆的研究与分析——以苏家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构思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3

青铜器类智慧博物馆的研究与分析——以苏家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构思为例

吴雨晴  ,谭鸿丹  ,王娇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 荆门  420822

摘 要:智慧博物馆是继数字博物馆后产生的新模式与新形态博物馆,经过数年的累积,国内外对于智慧博物馆也有了多元化的研究成果。而以青铜器类型为主的这类智慧博物馆的建设与研究工作目前处在起步阶段。本文以苏家垄考古遗址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他青铜器类博物馆为次要研究对象,将从智慧博物馆的智慧保护、智慧展示和智慧管理等方面来探索国内青铜器类智慧博物馆的建设特点和现存问题,思考未来青铜器类的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以求建设更高质量、更多形式的智慧博物馆。

关键词:苏家垄遗址公园  青铜器  智慧博物馆  智慧保护  智慧展示  智慧管理

1智慧博物馆的研究调查

1.1智慧博物馆

智慧博物馆是一种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尖端技术成果为核心的新博物馆运维模式。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文物藏品实现了三维数据准确高效的采集,文物馆藏的数字化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快捷、安全、高效的数据传输可以减少信息孤岛,有效完成了数据共享传输。将虚拟现实技术合理的应用与博物馆中,使得博物馆实现了信息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新维度空间,而沉浸式体验和远程交互可使得博物馆的观众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馆外参与到博物馆之中,实现物、人、数据动态全方位多元融合。

2家垄考古遗址公园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内容

2.1智慧保护

2.1.1智慧库房

    苏家垄考古遗址公园对文物藏品库房的管理是以藏品管理系统为核心的智慧文物管理[1]由于苏家垄考古遗址公园所藏的文物大部分都是青铜器,所以所建设的智慧库房大部分都是根据青铜器的材质成分、形态尺寸、藏品生命周期、所需的环境和存放条件分级制定的。

(1)温湿度控制

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是青铜器保存环境最基本的因素[2]。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是青铜器中有害锈蚀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青铜器锈蚀病变的许多化学反应中都需要借助于水元素。据科学研究资料证实,在其他条件较稳定的情形下,青铜器在相对湿度小于35%时,仍能够维持自身的相对平衡,因此青铜器的最佳保存环境为温度15℃~25℃,相对湿度低于35%。

苏家垄考古遗址公园的智慧库房为保证库房的环境温湿度控制在最佳范围内,库房四面墙体和顶面采用了双向调湿板材,通过复合材料本身的吸放湿功能,调节环境中的湿度,大幅度的降低了博物馆库房的电力消耗。同时安装了智能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使用柜式恒温恒湿机来控制藏品库房中大环境的温湿度,确保库房中的青铜器藏品处于最佳的保存环境中。

(2)空气污染物

藏馆库房内的空气污染治理也很重要,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两个来源室外污染气体和室内各种材料的挥发物。所以苏家垄遗址公园在采购材料时就要对其进行检测,确保材料安全不会影响藏品的储存安全才会使用。最重要的是馆内还设置了许多监测点来检测馆内和库房中的环境,通过安装空气过滤设备、密封文物柜和陈列柜以及密封充氮等方式为青铜器创造良好的保存环境。

(3)光照的影响

自然光照易使青铜器产生化学反应。当红外线光辐照与青铜器表层时,青铜器表层和里层会受辐照的时常影响温度逐渐升高,导致青铜器展品出现热胀冷缩反应,出现翘曲和龟裂现象;当可见光辐照于青铜器表层时会加速青铜器的锈蚀反应,改变青铜器表层的腐锈物质性质;紫外线会青铜器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会导致青铜器类文物的生命周期快速减短,提前老化。所以文物库房的照明系统通常都比较昏暗,而光照资源则大多来自于人工灯光。

苏家垄遗址公园库房内的照明光源选择的是LED冷光源。LED冷光源具有几乎不含有红外线光谱且紫外线浓度较低、光照强度可调节、发光效率高能耗低和光线均匀性好等特点。正常情况下,如果环境温湿度条件合适,在太阳光照度小于300lx时,一般情况下并不对青铜器的保护产生影响。但青铜器表面若有黏附物和青铜器修复材料时,光照度需要根据青铜器表层材质性质调节到合适的光照值。苏家垄遗址公园的陈列柜玻璃使用的是第三代博物馆展柜玻璃--减反射玻璃,其特点有光反射率低至1%以下;透光率高达97.5%。

同一件青铜器文物不可长时间展览,博物馆管理员会根据定期对展品检查的数据来更换展品,减少文物藏品受湿度、空气和光照的影响时长。

2.1.2智慧文保

智慧文保,是指对文物藏品本身的保护,包括无损探伤技术(NDT)、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虚拟修复等。

(1)无损探伤

苏家垄考古遗址公园针对文物藏品运用最新的X射线探伤检测技术手段进行无损探伤,对馆内文物藏品里表的霉虫病害程度进行定期检测,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建立文物藏品修复数据库,形成文物修复知识库,实现文物修复知识共建共享。

(2)预防性保护

对藏品的预防性保护主要时为了减少保存环境对藏品的累积伤害。智慧库房的建设本质上就是一种预防性保护措施,展区文物的保护也同样是关键。由于照度对参观展品的观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苏家垄遗址公园在施工过程中,就针对各个展区及展品的照度做出了科学合理的布局,并且在展柜玻璃上采用了第五代超白玻璃--减反射玻璃,以滤除紫外光的影响。苏家垄遗址公园展品展区环境的温湿度通过使用调湿材料控制文物陈列柜将柜内的温湿度控制在最佳范围内,确保青铜器处于最佳的保护环境中。这一系列措施建设实质是从监测保护文物到监测保护环境的转变。

(4)虚拟修复

文物修复具有不可逆性,对文物进行虚拟复原和修复,可以减少对文物藏品的进一步损伤,同时还可以提高修复效率和复原程度。苏家垄考古遗址公园引进市面上最先进的青铜器虚拟修复技术,此技术对曾国青铜器文物进行虚拟复原,访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复原自己喜欢的青铜器,还可以提取青铜器上自己感兴趣的图腾纹样。

2.2智慧展示

苏家垄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就非常重视智慧展示的建设,根据不同展区和文物的特点,结合各年龄段的参观者特性制定了相关的互动展示装置,重点展示曾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苏家垄遗址公园将曾国文化和青铜文明中优秀有价值的数据转变为知识,构建多元化的认知智能体系。将传统‘走马观花’的展览升级为沉浸式体验的观览,将观展过程变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2.2.1考古游戏互动区

考古互动游戏都是根据苏家垄遗址时期曾国的历史背景故事和馆内文物的故事制定的。游戏种类丰富,老少皆可找到自己适合或感兴趣的游戏进行互动学习。通过游戏的方式了解考古知识、鉴别知识、曾国文化和青铜文明,充分调动参观者积极性和参与感,将专业性和趣味性融合与一体,发掘和探索展品背后的奥秘,制造了一个放松舒缓的观览环境,让观览者潜移默化地接收展品信息,学习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将文娱一体落到实处。同时苏家垄遗址博物馆还设有线上的考古游戏App,打破了观览的时间与空间局限。

2.2.2文物魔墙

苏家垄遗址博园区内的交互魔墙具备超视觉冲击的系统、大屏、分类等管理特征,观览者者能够利用魔墙迅速寻找到与博物院内各区域相对应的文物,从而迅速地得到文物的信息与图样。利用各种手势互动,能够使3D文物模型随意的放大或变小,同时也可以720°旋转,轻击图片除了能够获取所点击区域的图样还能够欣赏魔墙内文物对应的图像,以及视频解说,互动魔墙还能够多人同时同屏使用,观览者间也不会相互影响。

2.2.3 AR和VR技术

苏家垄遗址公园设立了多处AR虚拟解说点,借助红外感应操纵虚拟解说员为观众讲解提前设定好的内容。通过触摸控制让虚拟解说员讲解不同的文物信息或进行互动对话等。苏家垄遗址公园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将苏家垄时期曾国都城场景进行恢复、再现、解读,制作360°多媒体循环剧场,打造出令参观者步移景异、真伪难辨的曾国都城场景,魔幻的影像、绮丽的色彩、极具韵律和动感的空间环境[4],带给观览者新奇的经历。

2.2.4云展览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推动了云展览的建设。苏家垄遗址公园积极跟随政策根据移动终端用户开发建设云展览App,用户可在App上实现自主全景VR参观,AR创意特效,“超媒体”故事化解说,导览解读,情景空间体验,观览预约等服务,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资源共享[5]。App同时构建了线上的智慧服务教育平台进行拓展学习,根据用户平时浏览的大数据智能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文博展览、文物鉴赏、文博讲座、文创周边等信息,真正建立一个了从线下到线上的文娱一体化平台。

2.3智慧管理

苏家垄遗址公园在智慧管理方面主要为人员、财务、教研、设备和空间管理。

2.3.1博物馆人员管理

博物馆的人员管理主要分为游客和工作人员管理两大块。游客可在线上平台上进行预约购票,凭预约码进入展馆,这样博物馆可以控制每日参观人数和各时段的游客量,有效减少因参观人员过多导致大量游客排队聚集的情况[7]。同时博物馆还能通过实时监测展厅游客参观数据对展厅项目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更新。对游客全流程的数据监测可以有效获得游客的相关情况,有利于博物馆运维。博物馆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建设人力资源平台和人员数据库,实时监测工作人员的信息。

2.3.2博物馆馆藏信息管理

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将馆内实体文物藏品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数据采集,实现对馆内藏品的智慧化管理,这利于构建博物馆数字资源互联互通、信息共建、资源共享,将国内文物数字资源统一管理。湖北省文物信息资源平台综合整理湖北省各馆内文物藏品资源归档,通过整合湖北省文物藏品信息管理,实现文物资源信息共建共享。湖北省文物信息资源平台颁布文物数据采集标准,实现湖北省内馆藏文物数据标准化管理,极大的提高了湖北省内文物信息资源管理效率[8],苏家垄遗址公园也紧跟其步伐。

3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博物馆是继数字博物馆后产生的新模式与新形态博物馆,智慧博物馆主要以需求为发展驱动,重新构建整理了博物馆中的各种元素,以达成“物、人 、数据”三者之间的信息互通。目前我国传统博物馆还处于向智慧博物馆转型阶段,我国的智慧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占比中微乎其微,在智慧博物馆建设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虽不能和国外的智慧博物馆成果相比,但也不可否认已取得的成就。

苏家垄考古遗址公园结合自身特点将本馆特色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智慧博物馆。将曾国青铜器符号进行多维度的视觉化的表达,增强信息图形语言的趣味性,使参观者能够真切体验感悟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展示曾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打破了传统青铜器展品静止、单一、封闭的特点,提高了博物馆展览的质量。这对于现阶段的智慧博物馆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春法.关于智慧博物馆建设的若干思考[J].博物馆管理,2020(3):4-15.

[2]白丹.馆藏青铜器的预防性保护和修复[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0):110-112.

[3]陶冶.关于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9):85-87.

[4]蔚小清. 移动端数字化文物展示的交互体验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

[5]缪佳林. 博物馆数字化语境下的观看之变[D].南京:南京大学,2019.

[6]李鑫.从数字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1):124-126.

[7]刘一璇. 融媒体时代下我国博物馆运营模式的转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DOI:10.27212/d.cnki.glnsu.2021.001150.

[8]冯科.博物馆的智慧保护和智慧管理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9):150-151.

基金资助:湖北高校2021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曾国青铜器符号在智慧博物馆交互设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S202111336048

作者简介:吴雨晴(2000.02),女,本科,视觉传达设计